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0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另选取同期在门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50倒患儿为试验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家长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时间及其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平均留置时间33h;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平均留置时间78h。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使门诊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不良事件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2.
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00例患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结束后,我们观察这20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以及他们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200例患儿中有193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成功率为96.5%,有7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失败,使用的失败率为3.5%。使用静脉留置针成功的193例患儿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平均为5.2±0.7d。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成功率,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月霞 《吉林医学》2012,33(7):1514-1515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留置时间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留置针堵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腋静脉留置针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有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钟英  马正蓉  蔡少莉 《吉林医学》2013,34(2):332-333
目的: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体会。方法:选择需静脉留置导管的患儿6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试验组患儿静脉置针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并总结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出现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2例,药液渗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对照组患儿出现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5例,药液渗出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降低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值得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美国BD公司所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为以上患儿进行治疗,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注射区域皮肤后穿刺并选择合适的封管方式,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观察以上患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以及静脉针的留置成功率。结果:本次研究的90例患儿中,静脉针的最长留置时间为11天,最短则为1天,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天。1例患儿出现渗液情况,2例患儿发生堵管问题,1例出现静脉炎,1例皮肤过敏,未出现感染问题,留置成功率为94.44%。结论:在临床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减轻对患儿静脉所造成的伤害,减轻护士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避免出现静脉炎、过敏、渗液以及堵管等问题,致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提高留置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12月收治的160例需要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儿采取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50%(P<0.05);试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75%(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提高患儿主观能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科学评估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P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堵管、皮炎、留针滑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病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提高临床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中的使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芳玉  谭学蓉 《当代医学》2011,17(21):131-132
目的分析比较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新生儿室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6例早生儿,将这66例早产儿采用不同的输液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CC途径输注,对照组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通过记录留置的时间、观察患儿烦躁哭闹情况、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及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护理操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留置的时间是36~302d,烦躁哭闹发生率7%,静脉炎发生率8%,并发症发生率3%,且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及护理,对照组留置的时间是2~12d,烦躁哭闹发生率36%,静脉炎发生率49%,并发症发生率22%;且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及护理。结论在对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中,选用PICC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及固定方法,护理组患儿在传统穿刺、固定以及封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7.8%,护理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炎患儿1例,Ⅱ度1例;对照组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炎患儿6例,Ⅱ度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地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统计分析患儿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文中160例经大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15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6例患者经二次穿刺全部成功。在留置期间发生脱管2例,脱管的发生率为1.3%,患儿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瘙痒(局部过敏)的1例,占0.6%,其余患儿无一例出现过静脉炎、导管阻塞、渗漏等不良事件。结论:大隐静脉位于人体下肢,且局部皮肤汗腺不发达,有效避免了患儿因多动和出汗过多出现的脱管和皮肤过敏、发炎事件,同时大隐静脉具有血管粗、弹性好的优点,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郭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179-180
目的总结192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体会。方法对192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主要方式,尤其在静脉穿刺易见回血、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和不同操作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减轻了穿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静脉留置针合理临床应用,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为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预性中医护理预防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826例住院患儿按留置针置管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3例,对照组患儿执行静脉留置针置管常规护理,对留管期间出现的留置针并发症予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性中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0例,发生率7.3%(30/41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3例,发生率15.3%(63/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静脉炎11例、液体外渗5例、堵管4例,低于对照组的23例、15例和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预性中医护理措施护理儿童静脉留置针,严格执行留置针操作原则,做好预防措施及留置针置管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能有效减少和避免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韦艳  刘霞 《吉林医学》2015,(3):536-537
目的:观察Y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BD密闭Y型24G留置针静脉输液,观察患儿的浅静脉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堵管情况。结果:Y型留置针穿刺160次,留置时间为3~10 d,平均6.8 d,其中留置时间≥5 d者56例,<5 d者104例;发生静脉炎20例,静脉炎发生率12.5%;发生堵管12例,堵管发生率7.5%。结论:Y型留置针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可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冲封管中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0例留置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患儿研究,A组(300例,传统方法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冲封管)、B组(300例,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冲封管),比较时间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患儿留针时间长于A组,封管操作时间短于A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3.67%低于A组7.67%,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冲封管中,患儿堵管发生率低,封管操作时间短,留针时间延长,在临床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裴小瑜 《吉林医学》2015,(9):1910-19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例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系统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儿的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总发生率明显降低,Ⅱ度静脉炎患儿占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110例患儿,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行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3.82±0.63)d]较对照组[(2.79±0.56)d]长,穿刺次数[(1.06±0.19)次]较对照组[(1.27±0.23)次]少,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较对照组(40.00%)低,护理满意度(94.55%)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穿刺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4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头皮静脉穿刺,观察组患儿采用腋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堵塞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8%、堵塞率为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平均留置时间为(5.5±0.7)d,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7.5%、堵塞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9.2%,平均留置时间为(2.7±0.8)d,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腋下留置穿刺针的效果更好,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