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者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对照组则只服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91.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2例),患者每日口服西替利嗪l片(10 mg),且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l次/2d,0.5 mg (1支)/次;对照组(41例),患者每日单独口服西替利嗪l片(10 mg).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21.95﹪(2周);69.05﹪,39.02﹪(4 周);83.33﹪,47.78﹪(6周).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其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迪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隔日1次肌肉注射,9次1个疗程,同时口服地恒赛片5mg,每天1次,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地恒赛片5mg每天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00%),x2=5.17,P<0.05。结论: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独用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6.
黄伟 《华西医学》2010,(1):33-3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09年4月门诊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 mL肌注,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同时予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连续治疗36天;对照组42例单独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65-2967
选取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0ml,1次/d,同时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0.5ml,1次/2d;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0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4w,均随访12w,观察治疗效果,专人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痊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32例,痊愈率为43.84%,总有效率为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复发6例,对照组59例有效患者中复发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8.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卡介茵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肌注卡介茵多糖核酸1mg,隔日1次,依巴斯汀10mg,1次/d;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第14d、30d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X^2=5.952,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每次2ml,隔日一次,连用20次,同时口服氯雷他定10mg,qd.连用21天。对照组40例口服氯雷他定10mg,qd,连用21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7%.对照组为6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氯雷他定对慢性荨麻疹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75-3876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则施以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4w,研究组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的总有治疗效率为92.9%,其中治愈14例(50.0%),显效8例(28.6%),有效4例(14.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的总有效率82.6%。进行6个月的随访发现:研究组治愈和显效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7.1%,而对照组治愈和显效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17.4%;上述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广泛的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与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京城皮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CSU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CSU病情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7例),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CSU病情分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DHEA-S、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D、DHEA-S、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水平较低,血清IL-4、免疫球蛋白(Ig)E、IgG水平较高(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25(OH)D、IL-2、IL-4、IFN-γ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血清DHEA-S水平越低,IgE、IgG水平越高(P<0.05)。CSU患者血清25(OH)D与IL-2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CSU患者血清DHEA-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相关,血清DHEA-S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及病情的进展相关,也可能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老年人群中,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Th1/Th2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差异趋势.方法 选取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老年患者和健康人各4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1/Th2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h1/Th2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3组平均年龄分别为:健康人组58.26±9.21岁、肺气肿组60.26±10.43岁、肺间质纤维化组61.26±8.83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肺气肿组中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IL)-2水平明显升高P <0.01,而Th2炎性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肺间质纤维化中,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IL-5、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老年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Th1/Th2炎性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浓度差异变化,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分析Thl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 ,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 ,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 ,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 食管癌患者Thl型细胞因子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1 2 (IL - 1 2 )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和白细胞介素 - 1 0 (IL - 1 0 )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Thl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 ,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 ,Thl/Th2平衡失调 ,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食管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 ,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避免被机体清除 ,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n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食管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Thl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l/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食管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避免被机体清除,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IL-2,IFN-γ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前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各组数据近似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有所改善。因此,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动态检测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共51例为肺部感染组,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共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6( IL-6)、IL-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治疗前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部感染组治疗后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s-CRP及Th1/Th2细胞因子参与老年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老年肺部感染临床诊治及预后判定的可靠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在循环毒毒蛇咬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108例,根据国际蛇伤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蛇咬伤组82例与重度蛇咬伤组26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偏低(P<0.01);细胞因子IL-4、IL-6、IL-10、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蛇咬伤组两两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IL-4、IL-6、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结论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中存在有明显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改变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50例健康者及30例AML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初诊A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健康组,CD8+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IL-4、IL-10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均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对AML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为免疫治疗方案,可能为AML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催乳素(PRL)水平、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 检测40例SLE患者(SLE组)血清PRL IFN-γ、IL-4水平,分析二者与SLE病情活动的关系并与2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SLE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PRL[(21.58±4.29)ng/ml与(11.87±2.57)ng/ml,P<0.01)]、IL-4[(26.79±5.08)ng/L与(10.71±1.35)ng/L,P<0.01)]高,而IFN-γ[(11.47±3.36)ng/L与(18.36±2.61)ng/L,P<0.01)]、IFN-γ/IL-4(0.76±0.29与2.30±0.15,P<0.01)较正常对照组低.②SLE病情活动组PRL[(28.07±6.36)ng/ml与(14.61±2.14)ng/ml,P<0.01)]、IL-4[(38.52±8.44)ng/L与(14.15±1.63)ng/L,P<0.01)]高于病情稳定组,而IFN-γ[(6.98±2.72)ng/L与(16.24±2.57)ng/L,P<0.01)]、IFN-γ/IL-4(0.35±0.14与1.24±0.29,P<0.01)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组.③SEE活动期组10例患者治疗好转后较治疗前PRL[(39.41±11.65)ng/ml与(14.49±8.65)ng/ml,P<0.01)]、IL-4[(45.12±10.44)ng/L与(17.53±5.42)ng/L,P<0.01)]下降,IFN-γ[(6.31±2.59)ng/L与(16.89±4.43)ng/L,P<0.01)]、IFN-γ/IL-4(0.16±0.11与1.16±0.27,P<0.01)回升.结论 SLE患者存在高PRL血症及Th2细胞因子优势,高PRL血症和Th1/Th2比值失衡程度与病情活动呈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