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等资料评估置换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间盘假体位置、内固定融合率、异位骨化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9.12±1.86)°与术前(9.2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39.67±5.57)°较术前(52.12±6.43)°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1.37±0.78)分]较术前[(4.85±1.25)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5.32±1.92)分]较术前[(11.36±2.11)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固定节段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置物松动和下沉,...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手术已成为颈椎手术中的一种常用手术入路,虽然它被公认为相对安全和有效,但因手术所造成的并发症仍是术者和患者不小的挑战。了解这些并发症种类和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种类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光远 《山东医药》2006,46(3):56-56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可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1998~2001年,我们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AO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0~67岁,平均51.6岁。脊髓型颈椎病7例,颈椎椎体骨折、脱位伴截瘫6例(Frankel A级2例,B级1例,C级3例)。单节段融合7例,双节段融合6例。最高节段为C3,最低节段C7。均采用AO锁定型颈前路钢板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骨折并截瘫患者10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器,对颈椎器,颈椎骨折或脱位等需行前路手术脊髓前方差压的患者施行椎体间固定融合,结果显示,其固定效果可靠牢固,并发症少,椎体间可达早期融合,解决了过去颈椎前路手术后椎间植骨块易松动或脱落,甚至引起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的难题,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为其早期康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2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依据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高度和颈椎椎体序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6~36个月),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和植骨稳定无松动,融合满意,X线示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序列恢复满意。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7例,D级3例,E级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7例,E级2例。结论采用早期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融合率高,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睿  王清  张永杰  田银 《山东医药》2010,50(12):15-17
目的测试梯形钛网植入后植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术中应用梯形钛网提供依据。方法骨密度无差异的12具颈椎标本,术前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随机分为直形钛网组(B组)和梯形钛网组(A组)各6具,测量颈椎弧度、椎间角度、椎间高度、手术间隙缩窄1mm的最大载荷、刚度。结果颈椎前凸弧度和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在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B、C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手术间隙缩窄1mm的最大载荷及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修剪成梯形的钛网不但更适配椎间隙前高后低的形态特征,更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骨科应用并得到普及。因为颈椎前路手术解剖复杂,相关许多重要的器官组织,患者大多是颈椎疾病或颈椎外伤,手术中和术后往往会出现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骨科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卿 《山东医药》2008,48(48):35-35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术中为清晰显露椎体前缘须将气管、食管拉向一侧,但常致呼吸、循环障碍。2000~2007年,我们对78例拟行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于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植骨和植入新型纯钛融合器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 取12具新鲜成年男性颈椎标本,处理成所需试祥,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和轴向压缩的测试,计算位移/载荷均值并绘图比较。结果 单纯椎间植骨的稳定性最差,而融合器植入勋较完整颈椎试样稳定。结论 颈椎纯做融合器是前路手术中椎间固定融合的可靠手段,尤其适用于多节段病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的处理经验。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患者7例,均为术中发现。3例后纵韧带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在切除骨化块后发现硬膜缺损,术中取肌肉筋膜片缝合;2例撕裂相对较长,术中直接缝合;2例破损较小,未予缝合;均予漏口表面填塞明胶海绵,切口放置引流管,分层严密缝合。术后予局部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5例术中缝合修补缺损者,术后脑脊液漏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未予缝合者,术后出现伤口及椎管内感染,予伤口清创、硬脊膜破裂缝合修补、腰穿引流、鞘内给药及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均未发现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致硬脊膜破损者,应尽量术中缝合,可有效防止脑脊液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分析南方医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病例,探讨了老年患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孟媛  宋淑香  万宪玉 《山东医药》2004,44(32):61-61
自2000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72例,疗效较好。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及验证相关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术后是否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观察组(n=77)与对照组(n=390)。比较两组术前的病历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影响颈椎前路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高风险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对Nomogram模型进行准确度与区分度的验证。结果 年龄(≥7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麻醉时间(≥110 min)、术中失血量(≥200 ml)是颈椎前路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提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决策曲线显示,此Nomogram模型可提供显著高于单个独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人颈椎前路增高植骨后3—4颈椎(C3—4)和5—6颈椎(C5—6)神经根管形态改变。方法:取老年人颈椎标本10具,摄X线片,然后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C3—4、C5—6神经根管。所有标本均在C3—4和C5—6节段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ACDF),取同标本胸椎椎体增高植骨2.5mm。术后于术前同等条件下重建颈椎相关神经根管。实验统计数据包括:颈椎椎间盘前方高度、后方高度、神经根管高度、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及周径。结果:实施手术节段20个,C3-4、C5-6各10个。术后C3—4、C5—6神经根管分别增高11.2%、7.8%,C3—4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分别增加22.5%、23.3%,C5—6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分别增加18.2%、25.0%,C3—4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11.0%、12.4%,C5—6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外口分别增大10.9%、17.0%。结论:在体外进行老年人ACDF并增高植骨2.5mm,有效地增加了双侧颈神经根管的高度以及内、外口的面积和周径,该术式能使相应神经根管得到扩张。  相似文献   

16.
张纯生  张朝阳 《山东医药》2004,44(27):18-18
1995~2003年,我们对92例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郑修军 《山东医药》2009,49(6):94-95
目的观察单纯局部引流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局部引流法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5例。结果均获得痊愈,无感染、假性囊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局部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颈椎前路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和(或)脊髓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5%,是各型颈椎病中的最严重的类型,也是55岁以上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1〕。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本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不同入路手术的疗效,以期提高老年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CSM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分为前路组(n=80)与后路组(n=80)。前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的变化。结果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后路组明显缩短(P〈0.05);前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后路组(P〈0.01)。2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CSM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可提高老年CS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和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11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PEEK-Cage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椎间塌陷0例、椎间不融合1例、硬脊膜破裂2例、内置物移位或松动2例,对照组分别为5、9、7、5例,观察组椎间不融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钛板固定融合术相比,颈椎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类似,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