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探讨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均接受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在术前3 d及术后3 d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n=38例)和无复发组(n=52例)。并记录两组的平均心率(MeanHR),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频域指标W、LF、HF、LF/HF,进行比较。结果:90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反应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张力的指标均显著降低;在无复发组,反应迷走神经张力的HF降低更显著,LF/HF升高,其它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在复发组,MeanHR升高,反应交感神经张力的LF显著降低,LF/HF降低。结论: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可能会抑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的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心血管疾病与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性。方法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对273例心血管病患者(实验组)与21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HRV时域指标:24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PNN50);HRV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结果心血管病患者的年龄、SDNN、SDANN、rMSSD、TP及VLF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NN50、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对心房颤动发生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患者120例患者,其中永久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40例,阵发性房颤4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测24h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对160例患者检测,比较四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房内径。 结果 心房颤动组的血压变异性、左房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房颤组内比较,永久性房颤组较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 结论 心房颤动的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且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NL[关键词]心房颤动;血压变异性;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T2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 T2DM患者治疗前后 HRV 时域指标 SDNN、SDANN、rMSSD、PNN50和HRV频域指标LF、HF、LF/HF、VLF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治疗前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糖尿病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 HRV 频域指标 LF、HF、VLF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T2 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HR)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患者236例,分为健康对照组62例,单纯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合并失眠组1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组(40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进一步降低,RHR及LF/HF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慢性失眠可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失眠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变异性和复极动态性的特点.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行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或者计算下列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LVM)、QT间期离散度(QTd)、心律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频域指标(VLF、LF、HF、LF/HF)、QT/RR斜率.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变异性(HRV)指标和QT/RR斜率与LVM间的相关性.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e/RR斜率、QTp/RR斜率和LV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F和LF/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LF、HF和SDNN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指标与LVM无相关性,QTe/RR斜率(r=0.582,P<0.05),QTp/RR斜率(r=0.621,P<0.05)与LVM显著相关.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控功能显著受损,复极动态性显著异常,其QT/RR斜率的增高与左室肥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血压变异性(BPV)频谱方法了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T2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19例T2DM患者和101例非糖尿病对照者分别分为高血压(HT)和非高血压(NHT)亚组,均进行HRV、BRS和BPV检测。结果DM组中HT和NHT亚组的TV.rri、VLF.rri、LF.rri和HF.r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M-HT组的Total.brs和HF.brs明显下降,BPV无改变;DM-NHT组的TV.bp和VLF.bp显著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HT)HRV下降,反映基础状态下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张力异常可能不受血压影响;DM合并HT患者BRS降低,提示DM合并HT可使心血管反射调节能力减退;无高血压的DM患者BPV增大,提示DM患者血压调定和稳态早期受损。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亚型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IBS亚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女性IBS患者,分为IBS-D组、IBS-C组、IBS-M组、IBS-U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SAS、SDS量表对所有对象进行心理状态测评,24 h HRV频域分析指标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IBS各亚型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IBS-C组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IBS各亚型组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型较其他亚型LF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LF/HF比值增高(P<0.05)。结论 IBS-C型患者与其他IBS亚型患者在心理状态和HRV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简称G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GD患者,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研究。观察GD患者治疗前后HRV指标: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大于或等于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0. 04 ~ 0. 15 Hz)、高频HF(0. 15 ~ 0. 40 Hz)、LF/ HF值、极低频VLF(0. 003 3 ~0. 04 Hz)。结果 GD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时域指标:SDNN、RMSDNN、SDANN、PNN50均改善(P 均〈0. 01);频域指标LF、HF、VLF亦均明显改善(P 均〈0. 01);GD组治疗前HRV指标:SDNN、PNN50、LF、HF、VLF均低于对照组(P〈0. 01);GD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RV上述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GD组治疗前频域指标24 h波动曲线趋于平稳,治疗后波动性有所恢复。结论 GD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24 h频域指标波动性则趋于平稳,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和波动性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自主神经活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测量分析了2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53阵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及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6:00)的心率变异指标(SDNN、LF、HF、LF/HF)的变化.结果房颤发作前1h SDNN、HF较终止后1h显著升高(p<0.01),LF/HF显著降低(p<0.01),LF无变化;LF、HF白天均高于夜间(分别为p<0.05和p<0.01),夜晚LF高于HF(p<0.05),白天与夜间SDNN、LF/HF无差异,白天LF与HF无差异.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特别是白天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潘婷婷  李郁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4):272-274,28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及T波电交替(TWA)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3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87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HRV和TWA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显著增高,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TP,LF/HF)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最大TWA值增大,在MV5,MV1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HF、TP)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SDNN、ASDNN、VLF呈负相关(r=-0.18~-0.19,P<0.05),TS与VLF、LF、HF、TP、SDANN、A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2~0.46,均P<0.01)。结论同时对HRT、HRV及TWA参数比对评估,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率变异性与P波离散度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按照复发的时间分为早期复发组(n=32)与晚期复发组(n=28),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与P波离散度指标。结果早期复发组术后与早期复发组术前相比连续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降低、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 MSSD)降低、高频功率(HF)降低、低频功率(LF)降低、LF/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与早期未复发组相比24小时记录中所有连续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MSSD、HF、LF及最大P波时程(Pmax)较高,LF/HF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治愈组与晚期复发组相比手术后LF/HF较高、Pmax及Pd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ax对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均具有预测能力,P波离散度指标用于判断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晚期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择期手术病例60例(60只眼);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表面麻醉组(Ⅰ组)和球周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以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HRV频域检测,分别比较Ⅰ组与Ⅱ组间以及两组手术前2 h、术中、术后2 h三个不同时段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Ⅱ组LF、HF、LF/HF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与Ⅰ组(P<0.05);Ⅰ组除LF外,HF、LF/HF在术中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Ⅱ组LF、HF、LF/HF在术中和术后2 h均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HRV能较为敏感地反映不同麻醉方式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在表面麻醉方式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对心脏ANS功能损害较小,提示用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老年心血管病白内障手术,无论是表面麻醉还是球周麻醉,术中和术后均可能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15.
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3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7次房颤(〉30s)发作前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患者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19例)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12例)。根据房颤发作前频域指标变化,将阵发性房颤分为3组:房颤发作前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LF)成分增加,LFIHF比例增加为交感神经介导房颤,房颤发作前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高频(HF)成分增加,LF/HF比例减小为迷走神经介导房颤,其余的为未分类房颤。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组房颤发作28次,其中交感神经介导房颤17次(60.7%),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房颤发作19次,迷走神经介导房颤12次(63.2%)。结论 自主神经在房颤的发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房颤多为交感神经介导房颤。非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房颤多为迷走神经介导房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年龄对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血管病及其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疾患的健康志愿者75例,按不同年龄分3组。应用美国产Oxford-6000型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24h心电监测,并用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观察其HF、LF、VLF等频域指标并计算LF/HF比值。结果 3组HRV频域指标均呈近日节律分布;且LF、HF24h平均水平、昼夜振荡幅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Ⅱ组显著高于Ⅲ组。结论 HRV指标呈现近日节律分布,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生理活动调节作用随增龄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的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子代亲属血压变异性(BPV)与心率变异性(HRV) 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42例有EH家族史的患者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动态心电监护,45 例无 EH家族史的EH患者为对照组。结果:EH患者子代亲属BPV,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压及标准差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HRV指标均降低(P<0.01)。结论:EH患者子代亲属BPV与HRV较无EH家族史的E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该组人群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注意改善BPV及HRV,对降低并发症、靶器官损害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RT减弱,HRV降低,且TO与时域指标SDNN和SDANN及频域指标LF和LF/HF明显相关(p<0.05),TS与时域指标SDNN和RMSSD及频域指标HF和LF/HF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T现象减弱,且HRT与HRV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HRT应当是一种较HRV更好预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体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54人,70~79岁组41人,≥80岁组67人。使用MGY-H12 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24 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 MSSD、p NN50)及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组HRV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其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及频域指标TP、VLF、LF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其中≥80岁组患者SDNN、SDANN与60~69岁组、70~7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患者TP、VLF、LF与70~79岁组、≥8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r MSSD、p NN50及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年龄增长,HRV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