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46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单鼻孔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6例,未能切除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尿崩症19例,视力下降2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准确评估病情、熟悉解剖和精湛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的治疗结果 .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68例老年垂体腺瘤的病例在我院接受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通过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术中15例发生脑脊液漏,采用鞍底重建.10例垂体腺瘤巨大,手术无法全切,术后辅以伽马刀放射治疗.5例术后发生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尿崩,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恢复良好.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由于其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的治疗老年垂体腺瘤,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才  闫长祥 《山东医药》2008,48(39):50-51
对37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微腺瘤切除术。对肿瘤的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症状和内分泌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结果37例均能经MRI检查得到初步诊断。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6例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93%)。9例术后发生轻微脑脊液鼻漏,12例术后发生尿崩,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大出血和感染病例。认为垂体微腺瘤应首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准确的诊断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单鼻孔经蝶(鼻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垂体腺瘤的良好手术入路。方法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与经颅入路手术者比较,经鼻蝶入路手术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除率高、激素改变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切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鞍区占位患者8例,均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并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立即复查颅脑CT,其中7例患者无术后出血,1例患者示鞍区高密度影,考虑术区渗血并填塞自体脂肪组织。8例患者术后3 d复查颅脑MRI,其中7例示肿瘤完全清除,1例有少量残留。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尿崩症,经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好转,无一例出现术后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安全可行,对肿瘤清除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原因1例为鞍内出血、1例残瘤卒中、1例鞍上出血、1例填塞物过多、1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力均好转。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下降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7.
<正>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1〕。30~70岁是垂体腺瘤的高发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内分泌紊乱,大多数垂体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2〕。近年来经鼻蝶入路已经成为垂体腺瘤切除的主要治疗手段,且随着医学的发展,神经内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频繁〔3〕。本研究对垂体腺瘤患者分别实施神经内镜与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旨在探究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斌  孙炜  吴承远 《山东医药》2006,46(30):37-37
对比分析11例唇下入路及46例鼻内入路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鼻内经蝶入路与唇下入路相比,只需进行较少的解剖便可获得良好的显露,手术简便易行,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认为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应取鼻内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60例垂体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效果、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IGF-1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改善血清IGF-1水平,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碘仿纱条蝶窦填塞治疗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采用鞍内填塞明胶海绵、鞍底应用人工硬膜贴附、碘仿纱布条填塞蝶窦的方法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患者12例。结果患者本组患者术后自主活动,未平卧,未出现脑脊液鼻漏,无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碘仿纱条蝶窦填塞治疗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疗效。方法鞍区病变患者54例,均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7例,行肿瘤全切术39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2例;Rathke囊肿3例,均行全切除术;颅咽管瘤3例,行全切除术1例、次全切除术2例;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10例次全切除+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4例、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较术前降低50.0%以上10例。术后随访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应对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更彻底。结论内镜下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显微镜下的疗效,有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或有效治疗,缩短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60岁及以上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主要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91例,大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住院期间视力好转80例,占88.9%.随访MRI72例,肿瘤无复发或静止状态67例,复发需再次手术5例.术后生活自理率80%.结论 多数老年垂体腺瘤初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发现时往往肿瘤大、压迫视神经,尽早鞍区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对老年垂体瘤有效、安全,尤其是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垂体腺瘤中泌乳素( 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2 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 无分泌功能腺瘤3例.结果 肿瘤全切33例, 次全切5例;术后复查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 下降大于50%的4例, 8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二次手术治疗复发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选取2008-03~2014-02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的垂体瘤复发患者245例,患者初次垂体瘤手术方式为经蝶入路或开颅手术,后给予其二次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瘤体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及内分泌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二次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内镜下经鼻蝶入路二次手术治疗垂体瘤全切加次全切除率达80.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二次手术治疗复发垂体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05~2018-05收治的9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管紧张素、肾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效果更佳,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相对较低,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自从Schloffer于1907年首先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后[1],该手术入路不断改良发展,尤其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显微器械的改进以及高清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逐步被"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所取代.同时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经鼻蝶入路在鞍区病变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疗效满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2],"经鼻蝶显微手术为功能保护性手术"已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最大径4.2 cm~5.7 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东波 《山东医药》2012,52(2):46-47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42例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发生于巨大腺瘤、大腺瘤各1例,均经手术修补得以控制。术后并发高血糖10例,发生于微小腺瘤7例,大腺瘤2例,巨大腺瘤1例;其中8例予短期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后降至正常,2例在控制饮食和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12例,发生于微小腺瘤5例,大腺瘤4例,巨大腺瘤3例;予外源性激素补充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术后并发尿崩症20例,发生于微小腺瘤13例,大腺瘤4例,巨大腺瘤3例;予氢氯噻嗪、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8例,形成永久性尿崩症2例,需长期服药治疗。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于大腺瘤、巨大腺瘤各1例;予解除血管痉挛、营养神经、腰穿引流等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高血糖、脑脊液鼻漏、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尿崩症、高血糖多发生于微小腺瘤;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多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马英花 《山东医药》2011,51(43):33-33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可引起多种内分泌症状及多脏器、器官损害。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们共对39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其中19例术后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现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