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行内镜止血联合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止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等特征,以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40例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区别,其中年龄≥60岁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60岁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中因癌症发病率(27.50%)明显较多,实验组中单纯黑便发生率(87.50%)、低血压发生率(25.0%)与NSAIDs服用史(23.75%)明显较高,实验组的输血量(10.62±2.91)mL、再出血发生率(16.25%)、止血时间(13.76±5.29)h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治疗难度较高,故临床需加强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 《中外医疗》2009,28(28):41-41
探讨急性非静脉由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因及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教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拈膜炎症为常见病因,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抗酸及内镜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王燕灵 《当代医学》2012,(36):65-66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诊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经内窥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出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按照发病几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进行抗酸治疗及内镜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90例患者为显效,显效率达到60%,有5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36.7%,5例患者为无效,无效率3.3%,总有效率达到96.7%.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止血效果和平均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和对照组26.7%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引发因素众多,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抑酸及有关药物治疗,能够增加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宇  孙晓滨  史维  唐宇  奚卫东 《吉林医学》2010,31(27):4646-4648
目的:研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相关变量对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利用住院资源。方法:对9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相关变量(内镜治疗方式、治疗时机、患者年龄、发病时血压、心率、疾病性质、患者合并疾病)进行统计,研究各因子的变化与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单一方法止血组和钛夹联用注射止血组分别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48h行介入治疗组与24h以内介入治疗组在输血量上也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80岁组间在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和>80岁组间在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收缩压>100mmHg和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少于收缩压>100mmHg和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并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质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心脑血管性合并疾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联合止血方案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入院时心率和血压的严格观察给予及时补液稳定生命体征和内镜治疗能减少输血量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谢朝阳 《中外医疗》2012,31(16):25+27-25,27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两组均常规扩充血容量、酌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氨甲环酸、凝血酶等。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止血疗效及平均止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30例中,头痛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转氨酶增高4例,白细胞减少3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7%。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因素较多,其急性大出血为临床急危重症,及时针对病因采取强有力抑酸药物及相关药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雷齐亮  石源 《医学综述》2015,(5):925-927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8例ANVUGIB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云南白药口服、支持及对症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曲肽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观察3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比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可调整ANVUGIB患者的应激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82例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83例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病历,其中老年组82例,非老年组97例。详细记录临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但老年组胃溃疡患病率(21.9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明显增多,达30.48%,非老年组仅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5.2d和3.5d。老年组治愈率为87.80%,非老年组为9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情较非老年人重,病程延长,治疗更为复杂。急诊的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止血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能够提升止血成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延喜悦 《当代医学》2014,(20):61-62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78例ANVUGIB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观察组(n=189),采用Olympus CV 100和CV 200以及CV 230胃镜,Forrest分级为Ⅱa以内的患者,对其进行内镜下的注射治疗或者给患者采取局部喷洒凝血酶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一直到患者的出血停止为止,统计和分析病变的检出概率和治疗效果以及留院观察时间。结果患者在12h和24h以及48h内的检出率分别是100%和96.9%以及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经过内镜和内科的治疗以后,完全止血患者有185例,占97.8%,与对照组的173例,占91.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经过治疗后无效而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有8例,占4.2%,与对照组的16例,占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留院观察以及住院时间为(11.2±2.6)d,与对照组(13.4±5.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NVUGIB患者进行急诊内科综合的诊治,使得患者能够有效而安全的进行急诊内镜的检查,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留院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杨罗庭 《黑龙江医学》2013,37(7):576-577
目的对比常规手术与胃镜治疗NVUGIB后的临床各项数据,分析胃镜诊治该病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9例NVUGIB患者依据诊治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观察组75例行胃镜诊治,其余74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病症好转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后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8%、97.3%,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在肠鸣音正常时间、便血转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势明显(P<0.05);经术后半年随访发现,对照组11例(14.9%)复发,观察组3例(4.0%)复发,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胃镜对NVUGIB进行诊治,具有疗效佳、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但应避免出现漏诊。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于此范围,本病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上以呕血及黑便为主要症状。消化道出血大致可以区分为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其中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原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胆管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日。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出血以屈氏韧带作为分界标志,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出血量为人体血容量的20%,诊断为急性大量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而诊断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针剂注射,B组患者除使用奥美拉唑外,同时使用联合止血三联(止血敏、维生素K1、止血芳酸)。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24h、48h、72h的上消化道出血量,呕血和(或)便血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24h内,B组患者胃内pH达到2.5时的人数为33例,占82.5%,A组患者胃内pH达到2.5时的人数为23例,占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4例,占60.0%,B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39例,占97.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止血三联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奥美拉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胃镜检查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最佳胃镜检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 NVUGIB 患者78例,根据入院后接受胃镜检查的不同时间段分为超早期组(即入院后<8 h 内开始胃镜检查)、早期组(即入院后8~24 h 内行胃镜检查)、常规组(即入院后>24~48 h 内行胃镜检查)。比较3组患者胃镜下出血检出率、活动性出血检出率、胃镜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及输血率、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本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有效率71.8%(56/78)。3组患者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早期、早期组患者活动性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组(P <0.05),但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输血率低于常规组(P <0.05)。超早期、早期组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 <0.05)。结论超早期、早期胃镜检查对于急性 NVUGIB 患者具有较大诊断优势,尤其针对于活动性出血病灶诊断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胃镜检查,故急性 NVUGIB 患者在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时应当尽量提早检测时间,于出血24 h 内是急诊胃镜诊治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大群 《中外医疗》2011,30(5):95-95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13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止血显效75例(56.8%),有效54例(40.9%),无效3例(2.3%),总有效率97.7%。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重要意义,内镜下治疗是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金属钛夹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粘膜下的血管因溃疡或糜烂等损伤而导致的出血。约80%是自限性的,但10%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非常必要、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3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及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胃镜检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37例急性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接受胃镜检查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入院后8 h内,n=46)、早期组(入院后8~24 h,n=45)、常规组(入院后24~48 h,n=46)。比较3组患者的胃镜下检查情况(胃镜检查阳性、活动性出血、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1周后实验室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胃镜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早期组患者的活动性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组,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的活动性出血检出率、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早期组、早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且超早期组少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镜检查后1周,超早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早期组、常规组,血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相对值低于早期组、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4-11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实施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23例行择期内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及输血治疗率、内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23.91%(11/46),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1.74%(10/46),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确诊率,减少输血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