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18例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3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脾功能亢进均消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近远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脾切除术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佑安医院收治的143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对其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及术后转归做统计学分析.发现自由门静脉压(P<0.01)、血浆白蛋白浓度(P<0.05)与胆囊壁增厚显著相关;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减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胆囊壁增厚有效.提示自由门静脉压升高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胆囊壁增厚主要原因,低蛋白血症是重要原因.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减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胆囊壁增厚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最主要外科术式.近年来,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为经典的外科术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逐渐被外科医生接受,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就20年来国内人们对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患者的疗效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21年3月我科诊治的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20例接受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25例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素活度(PRA),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血流流速(PVV)、门静脉直径(PVD)和肝动脉血流量(HAF)。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拆线时间分别为(213.5±20.7)min、(362.8±56.9)ml、(312.5±20.7)ml、(3.8±0.6)d、(2.7±0.4)d和(7.9±1.5)d,与开腹组【分别为(188.4±16.9)min、(415.2±50.7)ml、(349.4±23.6)ml、(5.1±0.9)d、(3.2±0.5)d和(11.3±2.1)d】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1 m...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侧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111例,将其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试验组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侧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观察手术前后两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自由门静脉压(FPP)、血清免疫球蛋白、促吞噬肽(Tuftsin)浓度、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FPP和门静脉直径、流速、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FPP、门静脉直径小于对照组,流速及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IgG、IgM、IgA及Tuftsin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IgG、IgM、Tuftsin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9.3%,低于对照组的58.2%(P0.05)。结论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侧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控制出血和维持脾脏功能,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期望对断流术后降低消化道再出血机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及无出血组(n=206),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诸多因素进行对比,用t检验或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2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引起出血1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所见肝硬化程度、胃黏膜病变、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合并糖尿病在再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显著的独立因素为:合并糖尿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见肝硬化程度、弥漫性胃黏膜病变、PT、APTT。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针对可能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再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措施。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在B组,当出现抗凝指针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短期抗凝治疗。使用彩超检查门脉指标和诊断PVT形成。结果 术后,在B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66.7%)接受了短期抗凝治疗;在术后3 w末,超声检查发现PVT患者15例(25.0%),其中A组11例(36.7%),显著高于B组的4例【(13.3%),P<0.05】;血栓形成组门静脉直径为(1.5±0.3)cm,与无血栓形成组比,无显著性差异【(1.4±0.2)cm,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为(12.3±1.4)cm/s,显著低于无血栓形成组【(14.5±1.7)cm/s,P<0.05】;血栓形成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5);血栓形成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42.6±58.9)×109/L,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91.4±52.4)×109/L,P<0.05】。结论 在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时,需警惕术后PVT的形成。对术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升高、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和门脉血流减慢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血小板重度降低患者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09/2014-09收治的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分析,3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匹配(P0.05);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所用时间为10 d,较轻度、重度组长;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术后3 d日平均引流量(950 mL±279 mL)、血红蛋白丢失量(46.6 g±7.4 g)、住院天数(16.0 d±3.5 d),均大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再出血率、Ⅰ/Ⅱ级及Ⅲ/Ⅳ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1.62%、23.26%和4.65%,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3%、88.4%和76.7%,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重度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20,(9)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7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行TIPS联合GCVE,为观察组。另37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记录术后血栓情况和1年再出血率。结果两组术后白蛋白、INR、TBIL及Fi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腹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肝性脑病与术后1年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相近,TIPS联合GCVE术后再出血率更低,但可能增加肝性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和内科治疗组42例,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另一组采用内科治疗。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血流量(S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流速(SVV)。结果治疗前,两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手术组PVD、PVF、PVV、SVD、SVF、SVV分别为(1.3±0.3)cm、(786.2±85.1)ml、(49.6±6.7)cm/s、(1.3±0.2) cm、(310.1±49.3) ml和(26.5±8.2) cm,与内科治疗组的(1.6±0.4) cm、(848.1±94.6) ml、(40.1±6.5) cm/s、(1.4±0.3) cm、(377.2±55.2) ml和(19.8±7.2) c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7±3.2)×10~9/L,血小板计数为(252.1±69.3)×10~9/L,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的(3.1±1.9)×10~9/L和(47.2±7.4)×10~9/L(P0.05);手术组肝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细胞和和肝功能指标,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在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2例肝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20例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观察脾切除组与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含量、NK细胞活性以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IgG和IgA术前与术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组术后2周、6月和1年血清IgM水平与脾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IgM有显著性差异(P〈0.01)。移植组C3术后明显升高,脾切除组C3值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移植组与脾切除组C3术后3个月至1年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切除组术后半年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水平,移植组与脾切除组NK细胞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移植组与脾切除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术后3个月至1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肝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较非移植组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仁海 《山东医药》2010,50(42):60-61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均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观察其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分级是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行单纯脾切除、脾切除加分流术及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共123例,其中术后血栓形成者29例,未有血栓形成者94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嗜酒史、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史、既往有无腹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栓组29例病人中21例(72.4%)既往有腹水史,非血栓组94例病人中52例(55.3%)既往有腹水史,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组门静脉、脾静脉宽度显著增大,血栓组门静脉宽度>1.3 cm者22例(75.8%),对照组为23例(24.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组脾静脉宽度>0.9 cm者18例(62.1%),对照组为41例(43.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小板计数升高、腹水、D-二聚体升高、门静脉宽度增宽以及脾静脉宽度增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早期的抗凝药物使用可以防止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脾切除)是常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之一。1999—01/2002—12我们采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脾断流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保脾组(保脾断流术)和对照组(全脾切除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保脾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保脾组患者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8~+无显著差异(P>0.05)。保脾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保脾断流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12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组(简称脾切除组)45例, 非脾切除组80例, 对两组患者的内镜治疗情况、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组织胶中位使用量为4.5 mL。1年后静脉曲张的改善情况: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 非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57.5%(46/80), 两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20、9例和20、26、34例, χ2=6.469, P=0.039)。脾切除组和非脾切除组分别有2例和14例患者出现再出血, 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比17.5%, Log-rankP=0.039)。两组在1年内均无患者死亡, 也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肝硬化伴食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行脾切除 贲门周围离断术联合肝癌局部切除35例,联合术中射频毁损49例。结果:肝癌切除组和术中射频治疗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和67.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4.1%,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肝衰、胆汁漏、腹腔内大出血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例,在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肝癌和门脉高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的13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2例)、胃镜组(行单纯胃镜下治疗,77例)和双镜联合组(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下治疗,46例)。通过比较3组患...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曾引领现代外科的发展。然而,在过去的10~20年里,筛查和控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药物、曲张静脉套扎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非手术疗法获得广泛应用。手术治疗只适用于内镜疗法无效、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患者。目前公认可取的3种手术是远端脾肾分流术、广泛的贲门周围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和二阶段经胸腹联合断流术。由于在中国供肝短缺,因此肝移植难以普及。腹腔镜脾切除以及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乃是重大挑战。认为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应与非手术疗法合作,从而对肝硬化和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