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颗粒打压植骨在髋臼骨缺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伴有髋臼侧骨缺损拟行THA的患者20例22髋,术中应用颗粒打压植骨为主或结合钛网重建髋臼,恢复骨量;依照骨缺损量的不同,选择生物型或水泥型髋臼假体.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1分增至术后的91.6分(P<0.05),优良率90.9%;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等情况,可见移植骨与原髋臼体结合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愈合良好,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的THA中,采用颗粒打压植骨可有效重建髋臼,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
异体骨移植与人工假体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比较(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瘤段切除后分别采用异体骨移植与人工假体治疗并作随访。认为两种手术方法都能有效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30岁者较适于采用异体骨移植术,而假体置换术更适用于≥30岁者及肿瘤破坏严重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后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FRHF)的影响因素,构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模型。方法 接受PAO手术治疗DDH的患者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侧别、患者术前和术后至少一年的改良Harris评分(MHHS)及髋关节X线检查参数(包括外侧中心边缘角、股骨头挤压指数、p/a比值、髋臼前倾角、髋臼深度、髋臼外展角、Tonnis角、股骨头最内侧表面到髂坐骨线的距离、骨关节炎Tonnis分级、关节匹配度、Calve线、Shenton线)。使用R软件和“glmnet”包采用LASSO回归分析法筛选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相关因素,采用“rms”软件包将筛选出的DDH患者PAO术后FRHF相关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软件构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该列线图的C-index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C-index值评估... 相似文献
5.
6.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6例腰椎骨脱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A组)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及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5 a,A组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8.5%(23/26),完全复位率为92.3%(24/26),骨融合率为76.9%(20/26);B组分别为90%(18/20)、100%(20/20)、95%(19/20).对于椎间盘摘除者,A组骨融合率为54.5%(6/11),B组为84.6%(11/13);两组比较,P<0.05.认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术式.对于椎间盘摘除者,应行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7.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还存在分歧.本文回顾性研究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适应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老年转子间骨折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0 ~83(平均75.5)岁.按改良Evens分型,不稳定型(Ⅲ型:移位,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3例,Ⅳ型:粉碎性,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8例V型:反粗隆间骨折,有移位倾向11例)42例.其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而非病理性骨折.对不稳定性骨折随机分为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22例(A组),PFNA 20例(B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