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636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5)组和低NLR(≤5)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NLR者188例,占29.6%;低NLR者448例,占70.4%。高NLR组患者表现为更晚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06)和TNM分期(P=0.004),更多的脉管癌栓(P=0.003);高NLR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高(P=0.034)。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9%,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01)、术后TNM分期(P<0.001)、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脉管癌栓(P<0.001)、辅助化疗(P=0.025)以及NLR(P=0.006)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LR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5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围术期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术后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评估术后CEA阴性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87例。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围术期CEA、术后CA125联合CA19-9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术后CEA阳性与不良T分期(T_3、T_4)、N分期(N_1、N_2)和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 0.01),与癌结节和神经侵犯显著相关(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脉管癌栓、神经侵犯、CA19-9和CA125是影响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因素(P 0.05),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CA19-9和CA724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A125阳性(P 0.001)和癌结节(P 0.05)是术后CEA阴性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癌结节(P 0.05)和肿瘤分化程度(P 0.05)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术前和术后CEA均阴性组患者的DFS和OS高于术前或术后CEA阳性组,术后CEA降至正常组的DFS、OS高于术后CEA未降至正常组,术后CA19-9和CA125均阴性者DFS、OS高于术后CA19-9或CA125阳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围术期血清CEA水平变化直接影响CRC患者的预后,术前及术后CEA阴性或者术后早期CEA降至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对于术后CEA阴性患者,术后CA125或CA19-9表达阳性提示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对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亚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3年DFS为84.3%。T、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术前CEA、CA19-9水平的各亚组之间的3年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和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仍然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前癌胚抗原(CE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期及预后相关性,探讨CEA、D-二聚体和FIB术前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该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58例病理资料,术前检测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随访并观察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TNM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术前158例患者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4.41±0.84)ng/mL、(0.48±0.13)mg/L和(3.72±0.73)g/L。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相关(P0.05),经相关性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67,r=0.81,r=0.64,P0.05);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期相关,高水平CEA、D-二聚体和FIB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和MRI影像组学参数预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的IVIM-DWI参数。对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DFS相关的因素并筛选出独立的预后因素,构建预后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分期、CEA、f值和Rads-core与DFS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分期、CEA、f值和Rads-score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独立预后因素建立了一个预后列线图。结论:联合分化程度、T分期、CEA、f值和Rads-score可以建立一个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术后DFS的预后列线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将切取的结直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收集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相关情况、Prokineticin 1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至随访结束生存10~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4个月,出院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20%(92/102)、78.43%(80/102)、68.63%(70/102)。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rokineticin 1表达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量子点(QDs)荧光探针同时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两种肿瘤标志物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方法 QDs荧光探针检测结直肠癌中p53和EGFR的共表达,并对TNM分期、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强阳性率为48.6%,与N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R和p53共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1%,与N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结论 QDs法有助于定量分析p53和EGFR在结直肠癌中的协同表达,可为临床上结直肠癌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炎症相关标记物及评分对结直肠癌术后预后包括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方法纳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前未行放化疗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相关资料齐全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Ⅱ、Ⅲ期)332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以及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统计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均值t检验,远期生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2例患者,5年内共计73例(22.0%)局部复发,87例(26.2%)远处转移,复发和(或)转移150例(45.2%),同时性或异时性复发转移患者10例(3.0%)。NLR<5.0组及≥5.0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9%和35.6%(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9.1%和45.6%(P<0.001),5年DFS率分别为65.7%和25.6%(P<0.001)。纤维蛋白原<325 mg/dl组及≥325 mg/dl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0%和19.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7%和36.3%(P=0.005),5年DFS率分别为65.2%和31.4%(P<0.001)。m GPS 0、1、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6%、23.2%和30.3%(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9%、36.6%和53.0%(P<0.001),5年DFS率分别为71.0%、50.0%和34.8%(P<0.001)。结论 NLR、纤维蛋白原及m GPS均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组(NLR≥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黄庆  邹旻红  蒋叶  李旺林  曹杰 《新医学》2021,52(7):482-48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对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dMMR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病例106例,分析其MMR蛋白(包括MLH1、MSH2、MSH6、PMS2)缺失的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dMMR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化疗组与无化疗组的差异。结果 MLH1/PMS2蛋白缺失率为45%,MSH2/MSH6蛋白缺失率为18%,单个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11%,单个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9%,单个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12%。单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前癌胚抗原(CEA)≥5 ng/ml、直肠、T4、N1、N2、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危险因素;术前CEA≥5 ng/ml、术前糖链抗原199(CA199)≥34 U/ml、直肠、T4、N1、N2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前CEA≥5 ng/ml[HR = 2.68(1.08 ~ 6.63),P = 0.034]、 N1[HR = 2.94(1.12 ~ 7.73),P = 0.028]、 N2[HR = 9.31(2.49 ~ 34.77),P = 0.001]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HR = 3.97(1.66 ~ 9.50),P = 0.002]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1[HR = 6.64(2.25 ~ 19.64),P = 0.001]、 N2[HR = 9.68(1.92 ~ 48.96,P = 0.006)]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HR = 6.36(2.28 ~ 17.73),P < 0.001]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化疗组与无化疗组的D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术前CEA≥5 ng/ml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1、N2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不影响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