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城市中老年女性踝关节力量的衰退特征.方法 实验于2005年3~5月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质测试中心完成测试.150名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每组50名.所有受试者在Contrex肌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踝关节60°/s的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特征.结果 受试者的踝关节屈肌最大力矩/kg、屈肌最大功率/kg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49,-0.451,P=0.002);踝关节伸肌最大力矩/屈肌最大力矩与年龄呈正相关(r=0.516,P=0.00).结论 在50~59岁期间,踝关节屈肌力量随年龄增大而迅速衰退,在60~69岁期间衰退趋于平缓;在60~69岁期间,踝关节伸、屈肌衰退明显不平衡,屈肌快于伸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 w的抗阻训练。采用下肢等速肌力测试系统、10次坐-立体位试验(STS10)、姿势稳定极限性测试(LOS)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双下肢髋关节伸肌群、膝关节伸肌群和小腿踝关节背屈肌群的肌力,STS10、LOS和BBS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2 w抗阻训练后,实验组患者双下肢髋关节伸肌群、膝关节伸肌群和小腿踝关节背屈肌群的肌力,LOS及BB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训练后两组患者STS10测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抗阻训练可以改善PD患者下肢肌力,对提高患者姿势稳定及平衡能力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规律的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帮助。方法 36名健康老年女性随机分成训练组(n=18)和对照组(n=18),使用Iso Med 2000等速仪对训练组进行为期8 w的优势侧踝关节等速训练。在干预前后,使用BIODEX平衡系统对优势侧进行单脚站立平衡评估,包括前后、左右、整体稳定指数和优势侧踝关节等速肌力。结果训练组力量值(背屈,跖屈,外翻和内翻)和稳定性指数(左右和整体)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踝关节力量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但是对人体前后方向稳定性改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坐位低频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老年下肢残疾者肌肉力量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募集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自愿报名的老年下肢残疾者20例(因外伤致残,残疾等级为42~44),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6.6±4.8)岁,所有受试者接受每周3 d共计8周的WBVT,比较训练前后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6分钟步行测试(6 MWT)、10米行走测试(10 MWT)和计时起立-行走(TUG)测试结果。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训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受试者皆顺利完成振动训练及测量,无缺失及不适、不安全情况发生。受试者WBVT训练后相比训练前膝关节屈肌肌力[(39.36±16.09)vs(37.37±16.12)Nm]、伸肌肌力[(58.18±21.31)vs(56.49±21.69)Nm]增高,TUG[(7.73±2.17)vs(9.70±2.22)s]和10 MWT[(7.51±2.26)vs(7.86±2.30)s]水平降低,6 MWT[(438.74±125.10)vs(401.99±114.08)m]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周坐位低频WBVT可明显提高老年下肢残疾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显著改善行走平衡能力和提高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坐式训练对老年人体质、抑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6个社区63名老年人,分为实验组(n=33),对照组(n=30);实验组每周一、三、五、七进行4次坐式练习,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无强度性练习。每个社区分别由1名志愿者对所在社区所有受试者进行直接的指导训练。结果经过16 w的坐式训练后实验组握力明显提升(P=0. 020)、优势肘关节伸肌力量显著性提高(P=0. 003),优势肘关节屈肌力量显著提高(P=0. 011)、优势腕关节伸肌力量显著提高(P=0. 003),优势肩关节柔韧性极显著提高(P=0. 001),抑郁程度显著提高(P=0. 017)。结论坐式训练可以作为辅助锻炼方式在有活动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八段锦防治肌肉衰减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募集社区无严重疾病及合并症的老年志愿者22例,女性19例,男性3例,对比观察八段锦训练前和训练1年后的握力、膝关节等速肌力、6 min步行以及下肢肌力和耐力的变化.结果 与训练前比八段锦训练1年后,握力无明显变化.CS-30测试“起-坐”动作频次增加[(23.86 ±4.62)次vs(19.95±4.28)次,P=0.001];左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76.28±21.13)NM vs (48.09±15.79) NM,P<0.001]、左膝关节屈肌群峰力矩[(37.30± 13.57) NM vs(22.86±11.99) NM,P<0.001]、右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78.10±21.73)NM vs(45.48±16.91) NM,P<0.001]、右膝关节屈肌群峰力矩[(37.60±13.86)NM vs(23.29±11.57) NM,P<0.001]均增强.观察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八段锦训练能增强下肢肌力并延缓上肢肌力的衰退,可以用于国人肌肉衰减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 w核心肌群锻炼对老年人功能性体能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8位65~70岁南京某区老年人按主观意愿分成实验组14人[平均(65.10±4.08)岁]及控制组14人[平均(65.43±4.66)岁],实验组进行为期8 w的核心肌群锻炼,控制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分别于课程干预前后进行功能性体能测试与平衡能力检测,使用SPSS19.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接受核心肌群锻炼课程干预后,相较控制组而言,身体质量指数[(体重:△%=-0.43 vs 0.48;体重指数(BMI):△%=-1.75 vs 0.48]、上肢肌力:30 s手臂屈举测试(△%=17.53 vs 0.48)、下肢肌力:30 s坐立测试(△%=19.22 vs 6.81)、有氧耐力:2 min抬膝测试(△%=5.59 vs-6.13)及静态平衡能力等检测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下半身柔韧、上半身柔韧及灵敏素质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心肌群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功能性体能与静态平衡能力,故适合推广至老年群体,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跌倒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踝关节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踝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每周5次,共9 w,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价训练前后受试者踝关节稳定性变化,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MFES)评价训练前后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变化,BioFlex-FP姿势控制训练系统评估训练前后受试者在睁眼、闭眼、睁眼+垫子、闭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的变化。结果 训练9 w时,治疗组CAIT、MFES得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5 w时治疗组,CAIT、MFES评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训练5 w时对照组,CAIT、MFES评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较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规律倒走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老年女性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进行为期16周(每周3次,每次1 h)倒走干预。16周前后使用芬兰Metitur Good balance平衡测试仪和DJ2L-Ⅱ型单脚站立测试仪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静态平衡测试。结果 116 w后试验组的开、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30,P=0.042);216 w后试验组开眼双脚站立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显著减小(P=0.040,P=0.036),而闭眼压力中心在左右和前后方向移动距离均非常显著减小(P=0.002,P=0.001)。结论16 w的倒走运动改善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倒走可作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运动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结合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动态平衡与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存在中度跌倒风险的老年女性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核心力量结合游泳训练)和对照组(游泳训练),每组8人。每周锻炼3次,每次约40 min,持续12 w。锻炼前后测定受试者动态平衡和跌倒风险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锻炼后动态平衡得分显著增加(P0.01);8点星移偏移(SEBT)测试(右腿支撑时)左腿在8个方向、(左腿支撑时)右腿在8个方向的测定值均较实验前显著增加(P0.01,P0.05);跌倒指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锻炼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 w核心力量结合游泳练习能够显著提高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弹力带柔性抗阻训练对老年女性关节肌力和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进行人体各大关节肌力及平衡能力测试,实验组进行为期16 w(每周3次,每次1 h)的上臂、肩、背、腹、臀和腿部弹力带柔性抗阻练习。结果实验组握力、下肢蹲伸力、躯干屈伸力和手臂拉力均显著增加(P<0.05),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1),跌倒风险显著减小(P<0.05),且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1),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减小但不显著(P>0.05)。结论弹力带柔性抗阻训练改善了老年女性关节肌力,减少了跌倒风险,但对动态平衡能力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肢肌功能、跌倒及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老年人9 584例,其中T2DM组1 201例,对照组8 383例;T2DM患者分为骨折组184例,非骨折组1 017例。分别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TUG)评估下肢肌力情况,询问受试者骨折史,吸烟、饮酒情况,1年内跌倒及骨折情况,父母发生髋部骨折史,并询问T2DM患者的病程,药物治疗情况。利用跟骨超声骨密度仪(quantitative ultrasound system-bone mineral density,QUS-BMD)测量骨密度值。比较T2DM与对照组的一般基础资料及发生跌倒和骨折情况,比较T2DM患者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各临床指标。结果 T2DM组吸烟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17.8%(P=0.030),完成TUG所需中位数时间10.75 s明显高于对照组10.12 s(P=0.000),BMD(0.920±0.040)g/cm~2高于对照组(0.790±0.030)g/cm~2(P=0.000),1年内跌倒发生率10.1%高于对照组7.1%(P=0.000),1年内骨折发生率15.3%高于对照组12.1%(P=0.080);T2DM患者中,与非骨折组相比,骨折组女性的比例高(89.1%vs.52.1%,P=0.000)、糖尿病病程长[(11.6±0.6)年vs.(9.6±0.2)年,P=0.000]、吸烟比率高(95.1%vs.67.9%,P=0.000)、饮酒比率高(93.5%vs.80.7%,P=0.000)、使用胰岛素比率高(23.9%vs.14.9%,P=0.002)、父母髋部骨折史高(9.2%vs.3.7%,P=0.001)、1年内发生跌倒率高(20.7%vs.8.3%,P=0.000)、跌倒风险评分高[(2.98±0.01)分vs.(1.8±0.01)分,P=0.000]、TUG高(10.92 s vs.10.34 s,P=0.000)、骨密度低[(0.635±0.026)g/cm~2vs.(0.780±0.030)g/cm~2,P=0.000]。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患T2DM的老年人虽然BMD高,但是下肢肌功能降低、跌倒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揭示T2DM降低了老年人肌肉功能,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发生,且该作用独立于BMD以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对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骨科和康复科的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试验组(电针穴位刺激加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行Lequesne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Lequesn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速肌力测试中,两组相对峰力矩(60°/s和240°/s)和耐力比较,电针穴位刺激加常规康复训练组均较单纯行康复治疗组效果好,治疗后60°/s的伸屈肌群PT/TW:试验组屈肌(1.33±0.21),伸肌(2.55±0.41);240°/s伸屈肌群PT/TW:试验组屈肌(0.96±0.11),伸肌(1.41±0.41);伸屈肌群耐力(ER):试验组屈肌(0.77±0.09),伸肌(0.82±0.11),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并能恢复膝关节肌肉力量,是一种针对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及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及4w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反应时(choice stepping reaction time,CSRT)及下肢关节膝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peak torque,PT),同时了解治疗的过敏性与安全性情况.结果 (1)患者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向前、向后的CRS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的屈、伸肌群PT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组内前后CSRT及PT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可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与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老年偏瘫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 w后,两组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降低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不同部位肌肉力量,身体成分、骨密度(BMD)的同步实验,探讨它们之间的确切关联,旨在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60~79岁男性志愿受试者66名,进行握力、仰卧推举、负重屈肘、膝关节最大屈伸肌力、踝关节等长屈伸力、屈臂支撑时间等肌肉力量与耐力测试;同步使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全身、正位脊椎、双侧股骨颈BMD及体脂%、肌肉含量等身体成分测定。结果下肢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与全身BMD的相关度是0.604~0.711;握力与各部位BMD相关度为-0.60~0.162。下肢肌力与股骨颈BMD,背力、仰卧推举与脊柱BMD、负重屈肘除与上肢BMD表现了更高的相关度。结论加强下肢肌力练习是预防和改善老年人BMD水平的最重要手段;其中动力性的肌肉耐力练习将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肌力对BMD的影响有明显的部位特征,根据其自身各部位BMD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可获得将更好的效果。老年男性去脂体重与BMD呈高度相关,通过肌力练习增加瘦体重,降低脂肪含量有利于预防O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龄化对健康女性下楼梯腿刚度和关节刚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各20例,应用Vicon红外动作捕捉系统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下楼梯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利用腿刚度与关节刚度对受试者下楼梯进行量化评定。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腿刚度、膝关节刚度、踝关节刚度显著较小,髋关节刚度显著较大(P<0.05);膝关节刚度与踝关节刚度显著负相关(r=-0.507,P=0.001)。结论 在下楼梯时,老年人主动降低腿刚度与膝、踝关节刚度,以更好地吸收冲击力、降低骨损伤的风险;腿刚度与关节刚度未见显著相关性,膝关节刚度与踝关节刚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可能是膝、踝关节之间存在代偿性关系。因此,老年人的运动锻炼和康复策略应同时注重发展膝、踝关节力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期渐进性运动训练对ICU老年病人自身肌力和自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32例老年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2组均采用常规ICU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联合使用早期渐进性运动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伸肌和屈肌肌力、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的住院老年患者445例,所有研究对象完成生物电抗阻分析测定、6 m步速测试及握力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n=173)与无肌少症组(n=272),分析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检出率为38.88%,男性37.77%、女性40.72%。与无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年龄更大(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更低(P<0.00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抑郁、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比例更高(P<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更低(P=0.005)。2组在性别、教育程度、吸烟、多重用药、跌倒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06,95%CI:1.050~1.884,P=0.022)、BMI(OR=0.223,95%CI:0.152~0.328,P<0.001)、抑郁(OR=3.925,95%CI:1.439~10.708,P=0.008)及骨质疏松(OR=2.626,95%CI:1.542~4.471,P<0.001)是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及时对住院的高龄、抑郁、骨质疏松症、低BMI患者进行肌少症筛查,防止躯体功能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遗留有步行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划圈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前群肌(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伸肌与跖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足跟不能正常着地,同时由于髋、膝关节屈曲不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