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Aβ1~42干预组和Aβ1~42+diazoxide组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氮嗪干预组(DZ组).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留取标本,测定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a+-K+-ATPase、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二氮嗪干预组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能通过提高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线粒体的功能,有效维持大脑能量代谢,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ATP酶活性、线粒体Ca2 浓度以及Na -K -ATP酶各亚基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内洋地黄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4组,每组8只.取缺血区左心室心肌检测心肌匀浆内洋地黄素水平、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线粒体Ca2 浓度;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心肌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线粒体Ca2 浓度升高,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维拉帕米预处理除显示降低线粒体Ca2 浓度外,对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能促进心肌内洋地黄素分泌增加,后者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上的Na -K -ATP酶α1、α2、α3和β1亚基基因表达,抑制Na -K -ATP酶活性,导致线粒体内Ca2 超载,从而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碘饮食建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动物模型,观察心肌抗氧化能力及Na+-K+-ATP酶α1亚基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甲减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心肌过氧化损伤,心肌细胞萎缩,心脏内膜软骨化生,膜上参与代谢的ATP酶活性降低,Na+-K+-ATP酶α1亚基mRNA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对心肌Na+-K+-ATPase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88只,按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高辛组(32μg/kg)、华法林组(0.25 mg),每组22只。除了正常对照大鼠外,其他三组大鼠行心力衰竭模型手术,正常组行假手术造模,于造模第3周起予以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治疗,1次/d,连续灌胃4 w。末次灌胃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清的脑钠肽(BNP)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α1和α2亚基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而LVEDD、BNP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高辛组和华法林组大鼠LVEF明显升高,而LVEDD、BNP明显降低(P<0.0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α1和α2亚基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3与模型组相比,地高辛组和华法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α1和α2亚基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亚基处于低表达水平,华法林能够通过升高Na+-K+-ATPase亚基表达,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降低脑钠肽含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人胃壁细胞超微结构、氢-钾三磷酸腺苷酶(H+ -K+ -ATP酶)亚基mRNA及蛋白的增龄性变化. 方法 选择无胃十二指肠疾病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青年组(20~59岁)19例和老年组(≥60岁)31例,老年组中60~69岁11例,70~79岁10例,80岁以上10例.电镜下观察胃壁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胃壁细胞H+-K+ -ATP酶α亚基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胃壁细胞H+-K+ -ATP酶β亚基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比较其增龄性变化. 结果 电镜下观察各年龄组胃壁细胞及与泌酸功能相关的细胞器形态分布无明显差异,定量测定线粒体面积分数中青年组为(48.4±7.5)%,与老年组(50.6±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444);管泡系统面积分数中青年组为(13.8±4.1)%,老年组为(12.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4,P=0.332).老年组H+ -K+ -ATP酶α亚基mRNA的表达(t=-3.682,P=0.001)及H+-K+-ATP酶β亚基蛋白(t=-3.389,P=0.004)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但中青年组与老年各年龄组间趋势方差分析显示,H+ -K+ -ATP酶mRNA的表达(F=1.522,P=0.24)及H+-K+ -ATP酶蛋白的表达(F=2.32,P=0.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随增龄老年人胃壁细胞内与泌酸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无退化表现,H+-K+-ATP酶表达有增加趋势,提示健康老年人存在维持良好泌酸功能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esfatin-1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胃黏膜酸分泌的影响,探讨nesfatin-1对H+/K+-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法鉴定细胞.用不同浓度的nesfatin-1(10-4-10-1μmol/L)对胃黏膜细胞进行处理0、1、2、3、4h,设立空白对照组,以14C-氨基比林摄取为酸分泌指标,检测nesfatin-1对大鼠离体的胃黏膜细胞酸分泌的影响.用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nesfatin-1对胃黏膜细胞H+/K+-ATP酶alpha(α)亚基和beta(β)亚基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esfatin-1在10-1μmol/L浓度下,在1、2h能够抑制离体培养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酸分泌.Nesfatin-1(10-1μmol/L)在1、2、3h均能够抑制H+/K+-ATP酶α亚基mRNA表达水平;在1、2h能够抑制H+/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sfatin-1(10-4-10-1μmol/L)作用胃黏膜细胞2h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α亚基和β亚基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sfatin-1(10-1μmol/L)在1、2、3h能够抑制α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在2、3h能够抑制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sfatin-1(10-3-10-1μmol/L)作用胃黏膜细胞2h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α亚基和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esfatin-1能抑制离体培养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酸分泌,有可能是通过下调H+/K+-ATP酶α亚基和β亚基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影响酸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是否对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有上调作用,探讨其是否具有抗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和SH-SY5Y细胞,采用洛伐他汀和Aβ寡聚体(AβOs)分别或联合处理培养细胞24~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原代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纯度达85%以上;不同浓度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24 h后,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μmol/L AβOs处理神经细胞48 h后,其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预先用0.1μmol/L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24 h,可减轻AβOs导致的M1 mAChR和M3 mAChR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洛伐他汀可能具有上调mAChRs表达水平的作用,对抗Aβ对该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黄酚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致AD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脑组织过氧化氢(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一次性脑室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3 μg(1.0 mmol/L)造AD模型,造模后腹腔注射药物或溶剂,连续注射14 d.采用Y-迷宫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每天每鼠训练10次,连续测试5 d,以正确反应次数作为观测指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H2O2含量、CAT、 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正确反应次数降低,脑内H2O2含量升高;CAT、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酚各组小鼠正确反应次数从测试2 d起明显增加,小鼠脑内H2O2含量明显降低,而CAT、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大黄酚对Aβ25-35致AD小鼠记忆障碍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左心室肌组织Na+-K+-ATP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的表达及其活性以及厄贝沙坦干预。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造肾性高血压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50 mg.kg-1.d-1),每组7只;另设假手术组大鼠7只;测量各组大鼠术前、术后血压,用药8 w后,测量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左心室肌组织(LV)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CaN mRNA及心钠素(ANP)mRNA表达,生化酶学方法检测心肌Na+-K+-ATP酶、CaN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RHR血压、LVM I及心肌ANP mRNA表达明显增加,心肌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及其活性明显降低,CaN mRNA表达及其活性升高;与RHR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能降低RHR血压、LVM I及心肌ANP mRNA表达,上调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P<0.05)并增加其活性,降低CaN mRNA表达(P<0.05)及CaN活性。结论 RHR左心室肥厚发生及逆转与心肌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C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泡上皮细胞膜上Na+-K+-ATP酶在盐酸(HCl)和脂多糖(LPS)两种原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水生成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治疗肺水肿的意义.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S+Dex组、HCl模型组、HCl+Dex组、LPS模型组、LPS+Dex组,每组又分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亚组和非支气管肺泡灌洗(NBAL)亚组.NBAL组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重比(W/D)、Na+-K+-ATP酶水解活性和哇巴因与其受体Na+-K+-ATP酶特异性结合位点数量的变化;BAL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及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两种模型组Na+-K+-ATP酶水解活性和酶位点数在激素干预前均显著低于干预后水平,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②激素干预前两种模型组BALF中细胞总数、PMN分类计数、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干预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Na+-K+-ATP酶在肺水的转运中起重要作用,ALI时肺泡膜上Na+-K+-ATP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产生肺水肿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以分别增加两种模型组Na+-K+-ATP酶水解活性和位点数;地塞米松可以减轻LPS组肺水肿(以W/D表示)的程度,但对HCl组无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Aβ_(_(1~42))抗体清除Aβ_(1~42)寡聚体后的BV2细胞对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μmol/L Aβ_(1~42)寡聚体处理BV2细胞为激活组,2μmol/L Aβ_(1~42)寡聚体处理BV2细胞6 h后加入12μl抗Aβ_(1~42)抗体清除Aβ_(1~42)为抗体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培养24 h。将各组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分别处理SH-SY5Y细胞24 h,MTT法检测神经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抗体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较激活组严重(P<0.01),抗体组TNF-α的释放水平与激活组相当(P>0.05),且抗体组中磷酸化p38 MAPK蛋白仍能持续表达。结论抗Aβ抗体清除Aβ寡聚体后神经退行性变依然存在,而这种退行性变可能由p38 MAPK通路激活引起的免疫炎症介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h升至最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h降至最低,脑梗死面积在72h达最大值。结论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Aβ1~42作用终浓度的不同,分为0.5、1、5、10和20μmol/L 5个亚组,分别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AO/EB光镜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镜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研究Aβ1~42损伤U251的途径。结果 Aβ1~42作用神经胶质瘤细胞24 h后,Aβ1~42剂量依赖性地引起U251细胞的代谢率减少;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经Aβ1~42处理的U251细胞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Bcl-2表达量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调,而Bax的表达则相反。结论 Aβ1~42对U251细胞的损伤可能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的影响,探讨其对抗Aβ毒性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为对照组、Scu处理组、Aβ处理组、Scu+Aβ处理组及二氮嗪(DZ)+Aβ处理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的ATP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ATP通道亚基Kir6.1、Kir6.2、SUR1、SUR2的蛋白表达情况;用荧光探针定量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膜电位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总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和Scu处理组相比,Aβ处理组细胞中的ATP含量明显降低(P0.01),Kir6.1和SUR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1),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膜电位去极化(P0.05),细胞总凋亡率增加(P0.01),Scu的干预调节了上述指标趋向于正常。DZ+Aβ处理组的各指标变化与Scu+Aβ处理组基本一致。结论 Scu能够调控ATP介导的Kir6.1/SUR2亚基KATP通道的开放来抑制Aβ毒性所致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抗炎治疗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Aβ1-42寡聚体(0、1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作为对照组(Aβ+PC12);用相应浓度的Aβ1-42寡聚体预处理BV2细胞24 h后与PC12细胞共育作为实验组1(Aβ+BV2+PC12);不同浓度IL-1β处理PC12细胞24 h作为实验组2(IL-1β+PC12);预先用IL-1ra(50 ng/ml)孵育PC12细胞1 h后,进行实验组1的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3[(Aβ+ BV2)+(PC12+IL-1ra)].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浓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au(pS396)、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出IL-1β,Aβ寡聚体浓度的增加与IL-1β含量增加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PC12细胞与Aβ寡聚体预处理24 h的BV2细胞共育后(实验组1),可见PC12细胞tau(pS39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5),此作用可被IL-1ra部分抑制(P<0.05).结论 BV2细胞可加重Aβ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过程;Aβ寡聚体可诱导BV2细胞产生IL-1β,IL-1β通过tau异常磷酸化通路参与的胶质炎症反应可能是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原代培养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探讨NGB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运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并进行鉴定,用2 μmol/L的Aβ1-42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干预,RT-PCR及Western印迹观察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为24、48、72 h)细胞NG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24 h后,NG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48 h后NG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仍显著增高(P<0.05),而72 h后,NGB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β1-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不同的时间(24、48、72 h),NGB在24、48 h的表达均显著增高,而在72 h变化不明显;NGB可能在AD早期阶段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癌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AGS)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IL-1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单染法测定IL-1β对Hp(NCTC 11637)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应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法)检测IL-1β对细胞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兔离体壁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14C-氨基比林(14C-AP)摄取法检测IL-1β对组胺刺激壁细胞酸分泌的影响,应用RT-PCR法分析IL-1β对壁细胞H+-K+-ATP酶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L-1β能刺激GES-1和AGS细胞增殖,抑制Hp诱导的GES-1和AGS细胞凋亡.IL-1β能诱导GES-1 COX-2表达,上调AGS细胞COX-2表达;诱导GES-1和AGS细胞COX-2蛋白表达上调(分别由1.016±0.020和1.070±0.034上调至1.485±0.220和1.501±0.182).IL-1β能抑制组胺刺激的离体壁细胞酸分泌,同时伴H+-K+-ATP酶α亚基mRNA表达下调.结论 IL-1β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在Hp相关胃癌发生中起作用:上调COX-2表达,破坏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平衡和下调H+-K+-ATP酶表达以抑制壁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负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OK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的OK细胞采用低渗方法制备细胞膜悬液,使用BCA-100蛋白质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膜蛋白;Na+-K+ ATP酶活性采用孔雀绿比色分析法测定释放的无机磷(Pi)含量,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Telmisartan)、Ang 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Benazepril),观察它们对OK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1)培养液中加入10-10 mol/L Ang Ⅱ组与对照组相比,OK细胞Na+-K+-ATP酶活性明显上升.(0.0972±0.0080 vs 0.0896±0.0065 μmol·L-1·mg pro-1·h-1, P<0.05)(2) 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10{10 mol/L Ang Ⅱ和10-9mol/L Telmisartan,与单加入10-10mol/L AngⅡ组相比,OK细胞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0.0623±0.0053 vs 0.0972±0.0080 μmol·L-1·mg pro-1·h-1,P<0.05)(3)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10-10 mol/L AngⅡ和10-9 mol/L Benazepril,与单加入10-10 mol/L AngⅡ组相比,OK细胞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0.1027±0.0166 vs 0.0972±0.0080 μmol·L-1·mg pro-1·h-1, 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不仅能刺激细胞增殖,又能调节近端小管的离子转运,增加Na+-K+-ATP酶活性;替米沙坦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OK细胞Na+-K+-ATP酶活性增加,而苯那普利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以及Fyn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孕17~18 dSD大鼠,体外分离培养皮层神经元,培养7 d后加入Aβ1~42,孵育8 h建立毒性损伤模型,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以免疫荧光法、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Fyn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终浓度5μmol/L的寡聚体Aβ1~42诱导损伤8 h,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增加,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到Fyn和Fak的表达增加。结论 A可明显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损伤,Fyn信号通路参与这一毒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