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分析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122例跟骨骨折,分析其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吸烟、术后引流、术后冷敷及术后高压氧舱治疗等8个切口并发症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10~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并发症与性别、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术后冷敷及术后高压氧舱治疗8个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术前长期吸烟、血糖控制欠佳、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d、手术时间1.5 h、术后引流不通畅、术后未予冷敷以及术后未及时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结论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采用L形切口下复位固定,同时推迟手术至伤后7 d、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戒烟、良好控制血糖、术后常规引流管引流、术后切口冷敷、根据切口情况及时行高压氧舱治疗等,可明显降低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术后足踝功能有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跗骨窦切口组30例和传统外侧L形切口组3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前、术后12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跗骨窦组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形切口组(P0.05),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评分及术后12个月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相对于后者,前者具有手术切口小及术后并发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王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02-1405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骨折在小切口和"L"型切口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7年10月~2011年6月间,本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71例,其中SandersⅡ型41例,Ⅲ型30例,分为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21例,B组SandersⅡ型20例,A、B组SandersⅢ型各15例。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撬拨复位,观察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螺钉固定;"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AO切口,直接复位距下关节面,植骨加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8~68个月),术后两组间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AOFAS后足平均评分(88.3±7.6)分,高于B组(81.4±5.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小切口术后并发症为皮肤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恢复。"L"型切口术后6例出现深部感染,其中2例形成慢性跟骨骨髓炎,4例局部转移皮瓣后治愈。[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采用小切口术后疗效优于"L型"切口,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疗效与手术切口及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行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的78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回顾分析,将术后并发症等级≥2记为观察组,<2记为对照组,分析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65岁、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未采用"不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术后未放置引流管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未采用"不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术后未放置引流管是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患者,应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保护软组织,术后放置引流管,同时嘱恢复期的患者戒烟,规律治疗糖尿病,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4-01—2016-01诊治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40足)实施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12实施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40足)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足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Langre角、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Morrey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对跟骨解剖学指标及足踝功能的改善相当,但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2例(71足)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跗骨窦组35例(38足),外侧切口组27例(33足)。[结果]跗骨窦组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跗骨窦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比较显著优于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侧切口相比,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或跗骨窦弧形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空心钉、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60足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组(微创组,24例28足)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切开组(传统组,29例32足)。比较微创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种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5±1.2)d]和手术时间[(62.6±6.3)min]短于传统组[(7.6±3.5)d和(85.9±9.7)min]、手术出血量[(30.5±3.8)mL]少于传统组[(80.9±8.3)mL]、切口并发症发生率(0)和距下关节僵硬率(10.7%)低于传统组(9.4%和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AOFAS的踝-后足评分[(92.8±5.9)分和(89.5±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应用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位准确、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6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4例, 女21例;年龄(42.5±10.4)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46例, Ⅲ型1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组(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 35例)和L组(经L形切口锁定接骨板固定, 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B?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 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3±1.6)个月。S组的术前等待时间[(2.8±1.8)d]、手术时间[(80.7±9.9)min]、住院时间[(6.7±1.9)d]、术中出血量[(54.3±14.2)mL]、术后3 d VAS评分[6(5, 7...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别进行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切开锁定钢板外固定(18例20足)和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0例21足)治疗,比较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无差别(P0.05),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组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优于外侧"L"形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放射学指标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且疗效相仿,但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治疗具有较大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50-1853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2例,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改变,并于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明显的骨折再移位、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Bo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显示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90.6%。[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Ⅲ型复杂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74-127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30例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经皮复位困难的辅助行跗骨窦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常规组30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以及VAS和AOFAS评分,影像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微创组在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均一期愈合,而常规组有7例发生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愈合。随访12个月以上,微创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而AOFA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B?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撬拨复位结合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跟骨外侧常规切口和改良切口,对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术后皮缘坏死率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撬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切开组各75例,观察组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即刻Bohler角以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优良率。[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皮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撬拨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均有显著疗效,术后恢复效果满意,但前者具有微创、手术简便以及周围组织创伤小等优势,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柱螺钉结合牵开器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柱螺钉结合牵开器技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30足),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改变,并于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8.0±0.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0.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明显的骨折再移位、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Maryland足功能评分显示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90.0%。术后Bo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14,P均0.05)。结论柱螺钉结合牵开器具有复位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创伤小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Ⅱ、Ⅲ型复杂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诊治的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空心钉组),23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结果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中位时间11.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空心钉组切口长度较钢板组短,手术时间较钢板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钢板组明显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钢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与钢板组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及术后足跟部的功能,但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39-1142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空心钉组和"L"形切口钢板组各75例,小切口空心钉组行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L"形切口钢板组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以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情况。[结果]小切口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L"形切口钢板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小切口空心钉组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具有微创、手术简便以及周围组织创伤小等优势,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9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优2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在直视下复位后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周瑜博  董振宇  向文远  方锐 《中国骨伤》2022,35(11):1026-1030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联合Herbert螺钉及微创型跟骨锁定钢板,对比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66例,女44例,年龄20~72(48.82±8.03)岁;Sanders Ⅱ型48例,Ⅲ型62例;其中左侧41例,右侧69例。依照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跗骨窦入路组和“L”形切口入路组,每组55例。“L”形切口入路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跗骨窦入路组采用跗骨窦入路联合Herbert螺钉及微创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手术效果。采用X线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评价手术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2个月,跗骨窦入路组...  相似文献   

19.
曾桂平  柯文  方忠 《骨科》2020,11(4):341-343
目的 探讨影响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病人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皮缘坏死的非感染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新鲜单侧闭合性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的83例病人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术后无皮缘坏死的8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受伤至手术时间、Sanders分型、切口缝合方式、烟酒史、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非感染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受伤至手术时间<7 d、吸烟史、糖尿病、缝合方式是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独立影响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病人发生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风险是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病人的3.002倍,吸烟病人发生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风险是不吸烟病人的2.012倍,糖尿病病人发生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001倍,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或垂直褥式缝合病人发生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风险分别是采用Donati-Allgower缝合病人的1.998倍和1.925倍。结论 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非感染因素中,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7 d、吸烟史、糖尿病是危险因素,切口Donati-Allgower缝合是保护因素,临床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经微创双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经微创双切口组(微创组)和经外侧L形切口组(常规组),每组各30例。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受伤原因及分型,伤口并发症的对比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3)月。术前等待时间微创组短于常规组(t=-8.152,P<0.05);手术时间微创组短于常规组(t=-8.473,P<0.05);术中出血量微创组少于常规组(t=-4.582,P<0.05)。微创组术后出现3例(10.0%)切口并发症,低于常规组12例(40.0%)(P=0.01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微创双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