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红 《安徽医学》2013,34(7):943-945
目的分析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将≥34周的18例新生儿作为(近)足月组,34周的22例新生儿作为早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近)足月组剖宫产率、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早产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近)足月组低于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组治愈率低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近)足月新生儿以对症治疗与呼吸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所占比例与有效所占比例之和)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 H值、Pa O2、Pa 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相关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其肺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出生后12h内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96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结果:给药后6h、24h、48h和72h,观察组患儿血pH值和PaO2上升幅度以及PaCO2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72h,两组患儿FEV1、FVC和PEF水平均较给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FEV1、FVC和PEF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通气阻力,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肺部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来总结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A组(n=30)与B组(n=30),B组患儿采取常规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A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治疗,对比A组与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患儿(P<0.05),且A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对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儿各项体征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9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偶数对其分组,其中47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45例NRDS患儿(研究组)应用固尔苏预防。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a CO2、Pa O2及PH值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患儿的预防过程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和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6±1.04)d,(4.11±0.87)d;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接近,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予以对照组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气指标[酸碱度(p 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p H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肺不张,增强肺通气功能,改善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单独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组),另一组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再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素(B组).期间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次数及撤机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次数减少,撤机时间缩短.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48-53
目的观察应用布地奈德制剂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诊断标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制剂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4例改用机械通气,占8.16%;对照组15例改用机械通气,占3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需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占10.2%;对照组16例,占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吸气性三凹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吸氧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制剂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能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减少机械通气,改善呼吸困难,缩短吸氧时间,有利于早产极低体重儿尽早停氧,防止出现肺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且观察组患儿的Pa O2/Fi O2、OI、RI指标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控制病情,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及安全性.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随机分为单独NCPAP组及PS+NCPAP组,分别及早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再联合经鼻持续正压(NCPAP)初调指标FIO2 0.5、FLOW 6 L/m...  相似文献   

13.
许浩 《吉林医学》2013,34(24):4922-4923
目的:探讨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两组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观察组同时给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H值、PaO2和PaCO2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2和PaCO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胸部X线评分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和pH值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胸部X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新生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并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只给予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前、通气后4h与12h时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变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通气后4h、12h时的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早产儿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NRDS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6 h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NRDS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氧分压(PaCO_2)、pH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于预防NRDS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27d的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剂量150mg/kg,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1次。结果治疗组早产兔比对照组存活时间延长,肺压力-容量滞后环增大,静态肺顺应性改善,肺部病变减轻。结果表明猪肺PS对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朝志  胡玉姜 《吉林医学》2013,34(24):4946-4946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在促胎肺成熟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疗效。方法:选择计划早产分娩或者即将面临早产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孕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B组孕妇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孕妇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孕周≤31周的早产儿,B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1周的早产儿,A组、B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促胎肺成熟,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氨溴索治疗,观察组予以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68.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低于对照组的43.90%(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2):103-105
目的评估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ose continuous Post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o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4-06—2016-06间新生儿科收治的15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79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患儿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患儿临床应用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儿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动脉血气指标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感染、气道损伤、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经鼻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有效避免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