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检验科300例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并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作为对比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检验中共筛选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48例,胶体金法检验中45例阳性,化学发光法验证确认43例阳性,3例可疑标本阴性,酶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认42例,2例可疑标本中1例为阳性,1例为阴性。胶体金法检验敏感性(100.0%)高于酶联免疫法(97.72%),胶体金法特异性(71.43%)也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55.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临床检验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相对于酶联免疫法而言,胶体金法检验更为灵敏,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80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酶联免疫检验法的阳性结果 3例,阳性率为3.75%,胶体金检验法的阳性结果 5例,阳性率为6.2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均可用于临床检查丙型肝炎,但相比下胶体金法更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  相似文献   

3.
韩晓敏 《当代医学》2016,(28):72-73
目的:观察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丙型肝炎检查患者250例,采集25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检出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40%,实验组检出7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80%,实验组和对照组检出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都是临床常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的方法,且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检验方法相比,胶体金法操作简单,快速,费用低,能将检测结果直观的呈现出来,临床推荐胶体金法用于检验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胶体金法及酶联免疫法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接受的2125份艾滋病抗体检测标本为研究对象,以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进行抗体筛查,分析两组检测方法下的检查结果。结果胶体金法检测中阳性38份(1.79%)、阴性2087份(98.21%),酶联免疫法测定中阳性41份(1.93%)、阴性2084份(98.07%),其中3份标本经酶联免疫法测定显示为阳性,但经胶体金法测定为阴性。两种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86%(2122/2125)。结论不论是胶体金法还是酶联免疫法均可用于艾滋病抗体实验室检测中,两种方法的检测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胶体金法(G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联合用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血清标本12576份,均行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胶体金法检测HBsAg阳性率为2.03%(255/12576),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率为2.09%(263/12576)。2例血标本胶体金法检测为阳性,ELISA法检测为阴性;10例血标本胶体金法检测为阴性,ELISA检测为阳性。12例标本中11例经中和确认或HBV-DNA检测后确定为阳性。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李玉亮 《求医问药》2014,(16):45-4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标本1519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这些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胶体金法检测,在这15190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1384份,阳性率为9.11%。经酶联免疫法检测,在这15190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1440份,阳性率为9.48%。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的标本有1380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有2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60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阴性的标本有13748份。经统计学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应用胶体金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缺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优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高,缺点是步骤繁琐、费时。临床上可应用胶体金检测法对患者进行快速筛查,以缩短初筛的时间,提高检查的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乙肝病毒携带筛检,而酶联免疫检测法则可用于对少数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二次筛检,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临床经验,分析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120例,应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常规采取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作为备用。应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对研究对象实行双向检查,探究试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酶联免疫法,阳性为4例,阳性率为3.3%;应用胶体金法,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4.2%,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对于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两种方法均可在临床应用,具有有效性。结论应用胶体金法,操作较为简便,时间较短,观察较为直观,不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可靠性高,可以进行单份测定,在急诊和临床应用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应用金标法检测抗-HCV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金标法快速检测抗-HCV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以酶联免疫法(ELISA)为标准,与胶体金法进行比较及倍比稀释试验。结果:检测我院门诊患者13400例,ELISA法阳性320例,阳性率2.4%;胶体金法阳性330例,阳性率2.5%;金标法假阴性率6.2%,假阳性率为0.2%。结论:胶体金法检测抗-HCV,具有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快速、省时的特点,但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由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以及本身试剂原因造成的,但金标法可为筛查健康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重要手段,对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诊的12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检验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一组为观察组,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验,比较2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阳性率为88.3%(53/60),对照组,阳性率为85%(51/60),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但经数据分析,组间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是检验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相比而言,胶体金法,操作更简单,结果更直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乙肝检测的检测策略。方法:从日常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中选取1100例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0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样本,100例五项标志物全阴性样本。用胶体金法(GIA)乙肝五项检测卡与酶连免疫法(EIA)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样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另外1000例酶连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项阳性率为96%,漏检率为4%。胶体金乙肝五项检测卡中表面抗原项阳性率为88%,且所有阳性标本均为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样本。漏检样本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或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中的1项或2项阳性表现。结论:酶联免疫法敏感性大于胶体金方法,胶体金法特异性很好但敏感性不足。但由于乙肝五项卡中的核心抗体或e-抗体在8%(96%减88%)的差值中可有阳性表现,可作为进一步复查的警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17-1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7月我院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780份,所有标本均采用真空管采集。运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所有血液标本,统计分析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阳性情况,并对比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阳性率9.23%(72/780)、8.72%(68/78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将常规法设定为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敏感度为72.22%(52/72),特异度为97.74%(692/708),准确度为95.38%(744/780),阳性预测值为76.47%(52/68),阴性预测值为97.19%(692/712)。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相当,临床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霞 《甘肃医药》2015,(3):209-210
目的:观察胶体金法用于丙型肝炎患者HCV抗体检测的实际效果,评价其用于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例丙型肝炎患者,均抽取等量血液,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CV抗体,对照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V抗体,记录两组患者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检出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检出率为78.00%(78/100),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抗体的检测效率高于酶联免疫法,且对设备及操作条件的要求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肺炎支原体用被动凝集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被动凝集法分别对88例患者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比较血清支原体抗体阴、阳率。结果:被动凝集检测法检测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18.1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出的阳性率为3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凝集法检测为阳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为阳性,72例被动凝集法检测为阴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3例阳性,被动凝集法检漏率为3.4%。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初筛可用被动凝集法进行检验,但两法联合运用,可降低漏检率,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CV抗体特异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642例临床进行传染病筛查患者血清,若ELISA法检测为阳性则继续进行胶体金法检测抗HCV。结果在这642例标本中ELISA法检测出抗HCV阳性12例,阳性率为1.87%,胶体金法检测出抗HCV阳性7例,阳性率1.1%。结论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胶体金检测法。  相似文献   

15.
胡冬梅 《吉林医学》2011,(24):5000-5000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检测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行输血治疗的患者5 675例,在给予患者输血治疗的同时对受血者血液进行酶联免疫法及金标法两种手段检测HIV抗体。结果:酶联免疫法初筛检测出阳性患者9例,复查阳性患者7例,筛选阳性率为0.123%,假阳性率为0.035%,经金标法检测出阳性患者13例,复查阳性患者10例,经市疾控中心蛋白印迹确诊5例,筛选阳性率为0.176%,假阳性率为0.088%,两种检测方法的筛选阳性率和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各具有优势和劣势,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比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患者950例,按其接受的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0例)与试验组(480例),给予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给予试验组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最后采用化学发光法确诊,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经过检测后发现,试验组检测的准确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的准确率(65.38%),对照组的检测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同时对照组的检测成本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检测出病毒性丙型肝炎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胶体金法检测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的800例血清标本,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分别应用胶体金法检测(实验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方式(对照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经研究,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病体的检测率为10.4%,胶体金法检测的检测率为10.5%,组间数值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及酶联免疫法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利于检测个体艾滋病病毒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治疗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宗树  张蕾 《吉林医学》2012,33(29):6301
目的:通过比较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在尿液潜血检测方面特异性的差异,为临床确诊尿潜血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52例空腹晨尿标本,同时使用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尿潜血,以人工显微镜镜检做质控,采用χ2分析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潜血检验灵敏度、特异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干化学法组的假阳性例数达到56例,假阳性率达到26.17%,未出现假阴性标本;免疫胶体金法组的假阳性例数为0,假阴性例数为3例,假阴性率为1.89%。结论:免疫胶体金法在检查尿潜血时干化学法的灵敏度高于免疫胶体金法,免疫胶体金法的特异性优于干化学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吸附试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0例临床手术前患者血清.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为阳性者,再采用肢体金吸附试验方法重新检测抗HCV.结果 480例样本中,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阳性10例,阳性率2.10%.胶体金吸附试验法阳性6例,阳性率1.2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HCV检出率高出肢体金检测法0.8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比较抗-HIV检测中分别应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接收的有不洁性生活的门诊自愿检查者120例,均施行金标法、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以检测血样的HIV抗体,总结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检测明确诊断阳性患者共1例,阳性率为0.83%。酶联免疫法的假阳性率与金标法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检测中的优缺点不一,临床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