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并为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抽取创伤后兔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α-MEM培养基培养,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剂定向诱导,检测分化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的MSCs呈圆形、梭形、多角形,传代纯化后呈均一的长梭形.其生长曲线均呈典型的"S"形.外周血MSCs成骨诱导后7 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21 d出现钙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2周后Ⅱ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 皮肤损伤刺激后可从外周血中获取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具备向成骨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特性;可用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基因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茜素红实验检测矿化物沉积、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成骨指标(OPN、OC、ALP、Cbfal)和Wnt/β-catenin mRNA表达,分析MSCs细胞成骨能力变化及两组间Wnt/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结果:骨髓MSCs体外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呈现明显红色钙化结节;MSCs体外诱导成骨细胞,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骨指标OPN、OC、ALP、Cbfαl mRNA表达降低(P<0.05);骨髓MSCs体外成骨诱导后β-catenin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骨髓MSCs体外可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潜能比正常人降低,Wnt/β-catenin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s,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IBMX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经IBMX诱导,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出现胞体和突起,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呈阳性。结论MSCs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生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4周龄SD大鼠的BMSCs.将BMSCs随机分为成骨诱导液、BSA组、AGEs3组,Western blot法检测AGEs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β-catenin、OSX、RUNX2、RAGE(AGE受体)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茜素红染色观察AGEs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矿化的影响.抑制RAGE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Western blot法再次测定上述指标水平.结果0.2 g/L AGEs作用于体外培养SD大鼠BMSCs,上调RAGE蛋白表达(0.88±0.04),β-catenin、OSX、RUNX2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21±0.02,0.25±0.03和0.21±0.01,P<0.05).RAGE中和抗体阻断RAGE作用后,AGE+RAGE中和抗体组RAGE蛋白表达下调(0.30±0.03),β-catenin、OSX、RUNX2蛋白表达增高(0.90±0.02,0.84±0.03和0.88±0.02,P<0.05).结论AGEs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持续、稳定的可多向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方法 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1月龄新西兰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细胞结构,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离细胞群所处细胞周期和细胞活力,用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用特定诱导液将分离的BMSCs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利用ALP和油红O进行染色鉴定.结果 所分离的BMSCs细胞在形态学观察与生长动力学上均符合BMSCs特征,分离培养的BMSCs细胞在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0天进入平台期;在成骨、成脂肪的诱导培养条件下,分别出现成骨、成脂肪表型特征,可进一步定向分化,结论所收获的细胞具有BMSCs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诱导的最优条件,为MSCs治疗临床重症肝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析因实验,设不同诱导时间、不同浓度的FBS、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同水平,对纯化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培养.留取15、2l、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时收集细胞爬片,采用过碘酸希夫(PAs)实验进行糖原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SCs中CK-18和CK-19.结果:诱导15、21、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1 d诱导组AFP水平最高: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27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7 d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最高.27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CK-19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CK-19均阴性.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scs体外最佳诱导条件为含200mL/LFBS的DMEM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Ug/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20UG/L.结论:HGF和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不同浓度的FBS、HGF和FGF-4影响MSCs的体外分化;MSCs可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脂肪和成骨能力的变化,研究骨髓MSCs成脂分化的异常在再障患者红髓脂肪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再障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观察其一般生物学特性,并在体外诱导其向脂肪、成骨细胞分化,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成脂肪、成骨特异基因的表达时间,比较再障患者和正常对照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不同.结果 原代培养7 d,再障组贴壁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9.30±4.77)/(5×105 MNC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47.72±3.46)/(5×105 MSCs)(P<0.05).在培养初期,再障组MSCs与正常对照MSCs增殖能力相似,但在连续传8代后,其增殖能力降低.再障组MSCs体外诱导成脂滴早,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leptin(瘦素)基因表达早.再障组MSCs体外诱导成骨形成钙化结节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低,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calcin(骨钙素)基因表达晚.结论 再障患者MSCs成脂分化能力增强而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可能在再障的病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神经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纯化、扩增的实验体系,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检测。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90、CD29、CD34和CD45表达;分别使用β-巯基乙醇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诱导后神经标志蛋白[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培养至第3代的BMSCs,CD90、CD29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经诱导后,神经标志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培养得到高纯度、具备相关生物学特性的BMSCs,且经诱导可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郭威  李谌  李全营  吴秀成  王巍  刘丹平 《山东医药》2011,51(44):38-40,11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扩增传代至第3代的SD大鼠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RT—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钙结节染色对比观察细胞形态情况。结果实验组各浓度TanⅡA较对照组BMSCs增殖速度提高(P〈0.05),细胞增殖速率随TanⅡA浓度的增高而加快(P〈0.05);实验组各浓度TanⅡA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提高(P〈0.05);钙结节染色观察TanⅡA各浓度组均阳性显色,对照组显色不明显。结论TanⅡA能够提高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速率,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明确的诱导作用,缩短骨细胞的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共培养时对BMSCs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和EPCs,培养细胞分为四组:A组(BMSCs组)、B组(EPCs组)、C组(BMSCs成骨诱导组)及D组(BMSCs和EPCs联合培养组)。通过观察细胞克隆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从酶学、组织学及生化等不同方面观察:EPCs对BMSCs成骨活性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C组培养的细胞具有晚期EPCs的特性。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均证实共培养的BMSCs和EPCs生长良好,并能够形成与单纯成骨诱导培养的BMSCs相似的钙结节。MTT检测结果:各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 EPCs和BMSCs联合培养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EPCs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方法从1~14天龄罗曼鹤鸡骨髓中分离骨髓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Y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或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CD29阳性表达率为92.10%,CD34阳性表达率仅为0.80%;经成骨诱导分化,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经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脂质小滴。结论建立了操作简单、高效的鸡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为鸡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心肌细胞裂解成分作用下超微结构改变,了解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对MSCs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分离并裂解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将分离的MSCs分3组培养:仅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诱导后用普通培养基培养(5-aza诱导组);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培养组)。培养1周,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抗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及抗分化决定簇31(CD31)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并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对照组MSCs无明显的肌样细胞或内皮样细胞形成,抗cTnT和抗CD31染色阴性。5-aza诱导组部分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器空化,抗cTnT染色阳性,但细胞增殖缓慢。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培养组的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电镜下可见肌丝样结构,抗cTnT染色阳性,细胞增殖旺盛,另见部分MSCs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形成内皮细胞特有的胞质突起和质膜小泡等超微结构,且抗CD31染色阳性。 结论: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成分的培养基可以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方法,探讨其体外诱导条件和端粒酶活性。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小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在特定培养条件下检测其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TRAP(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银染法测定其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44、CD115、CD166表达阳性。经向成骨和脂肪细胞诱导3周后,可得到成骨和脂肪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得到证实。TRAP-银染法证实MSCs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可以向成骨、脂肪诱导分化,表达一定的端粒酶活性,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于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表达CXCR2的影响。方法采用有利于MSCs生长及增殖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及培养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检测其分化特性。采用TNF-α干预MSCs细胞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5 ng/m L)和高剂量组(10 ng/m L)。选取P3代细胞,培养10天后提取蛋白,Western blot分析MSCs表达CXCR2变化。结果所培养的MSCs成骨、成脂诱导后染色均阳性,证实所培养的即为MSCs细胞。提高培养液中TNF-α的浓度,则MSCs表达CXCR2的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能够刺激MSCs表达CXCR2增加,这可能是急性肺损伤时,MSCs细胞动员和定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杜仲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化诱导,诱导物分为水/醇提取物的102、103、104和105 4个稀释度.诱导6 d后,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14 d后水溶性茜素红S染色法钙化测定结节形成.结果 杜仲水/醇提取物对MSCs的增殖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对ALP活力均有上调作用.水/醇提取物在103到105稀释度下,对钙化结节的形成具有显著刺激作用,醇提取物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水提取物.结论 杜仲水/醇提取物能促进骨髓MSCs成骨分化,醇提取物的作用大于水提取物.  相似文献   

17.
范存刚  周景儒  张庆俊 《山东医药》2013,(40):23-25,I0002
目的 探索分离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人工流产胎儿的肺组织,分别以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表型、成脂和成骨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并证实其MSCs特征.结果 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细胞,在原代培养初期的形态有所不同,但培养后期和传代后均为长梭形的贴壁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两种方法分离的细胞均表达MSCs标志物CD13、CD29、CD44、CD90、CD105、CD166及HLA-ABC,但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物CD45、CD34、CD14、CD38、CD133和内皮相关抗原CD31,也不表达CD41a、CD42b、CD49d、CD106、CD61和HLA-DR.成脂诱导3~5d后,部分细胞转变为肥大、扁平的多角形细胞;1周后可见细胞内有囊泡状脂滴积聚;2周后脂滴增多、变大,并可被红O着色.成骨诱导者细胞内逐渐出现钙盐沉着,经诱导2周后大部分细胞内可见因钙盐沉着被茜素红S着色.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均为获得人胎肺MS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金舒肝胶囊药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剖杀大鼠,留取大鼠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各组大鼠的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各组纯化的MSCs采用HGF、FGF-4进行诱导培养.留取15、21、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收集细胞爬片,进行糖原染色和CK-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3组15、21和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其中21 d AFP水平最高(肝纤维化模型组:48.94±0.08 vs 9.90±0.09;中药干预组:49.86±0.29vs 8.69±0.62;正常对照组:38.65±0.33 vs9.04±0.11,均P<0.01);3组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 d、27 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1.11±0.08 vs 0.32±0.00,1.25±0.04 vs 0.32±0.00,1.06±0.03 vs 0.33±0.00;1.52±0.02 vs 0.33±0.00,1.79±0.01vs 0.31±0.03,1.63±0.04 vs 0.32±0.01,均P<0.01),27 d最高.27 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从AFP、Alb水平综合比较,3组诱导效果发现自拟中药干预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HGF、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的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自体MSCs可以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而临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可能会使MSCs体外诱导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5-氮胞苷(5-AZ)诱导后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s)心钠素(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的变化.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及新生乳鼠心室肌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采用第8代BMSCs,于传代后第3 d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上清液组、5-AZ组、5-AZ+上清液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肌特异性蛋白ANP、β-MH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及心肌细胞上清培养液诱导的BMSCs不表达心肌特异性ANP、β-MHC;5-AZ诱导后的BMSCs表达ANP、β-MHC,分别31.5±5.6、32.1±8.3和33.7±5.6、46.6±8.3.心肌细胞上清培养液增加5-AZ诱导的BMSCs中β-MHC的表达水平,而对ANP表达无影响.结论 体外培养大鼠成体BMSCs在5-AZ诱导下可表达心肌特异性ANP、β-MHC.心肌细胞上清培养液可增加β-MHC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邸军  李梓菲  陈艳  高丹  张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35-2836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定向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体外获取大鼠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45和CD105的表达率对其进行鉴定,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B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P5代B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进行诱导,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TroponineI的免疫组化检测.在诱导前及诱导2e以RT-PCR方法检测RhoA的表达变化.结果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大鼠BMSCs,表达CD44、和CD105.经10 μmol/L 5-Aza诱导分化的B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eI;RT-PCR的结果显示,诱导后的BMSCs表达RhoA.结论 B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5-Aza最佳诱导浓度为10 μmol/L.5-Aza体外可能通过RhoA途径在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