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脑红蛋白(Ngb)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以164例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68例同期住院的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评测两组患者的决策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脑红蛋白(Ngb)含量。结果病例组有决策功能障碍检出比例(58.17%)显著高于对照组(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IGT的三、四、五阶段及总分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HIF-1和Ng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AHI血清HIF-1和Ngb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SaO_2与血清HIF-1和Ngb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内血清HIF-1和Ngb水平分别与IGT各阶段及总分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Ngb和HIF-1水平变化是OSAHS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关键因素。结论 OSAHS可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与血清HIF-1及Ngb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脑红蛋白(Ngb)检测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332例,伴OSAHS 164例(观察组,OSAHS轻度67例、中度52例、重度45例)、不伴OSAHS 168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HIF-1、Ngb水平,爱荷华赌博任务(IGT)测评决策功能,用Pearson相关分析参数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IF-1、Ngb对决策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IF-1、Ngb水平升高,IGT评分降低(P均<0.05);OSAHS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IF-1、Ng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IF-1、Ngb水平与IGT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65、-0.664,P均<0.05)。血清HIF-1、Ngb水平预测决策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84。结论 血清HIF-1、Ngb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决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SAP组);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HIF-1α、HO-1的水平。采用相关分析HIF-1α和HO-1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AMI和UAP组患者血清HIF-1α、HO-1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血清HIF-1α、HO-1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HIF-1α、HO-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IF-1α、HO-1水平做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增加体内HIF-1α及HO-1表达水平增高,HIF-1α及HO-1在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1分)79例、中危组(2~3分)88例、高危组(4~6分)25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发病1、7和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NIHSS评分、发病1、7和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高危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发病30dmRS评分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23.9%,28.0%vs 10.1%)、不良转归(43.2%,64.0%vs 22.8%)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HADS2评分越高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越高,短期内预后越差、残障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3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SIS组)和26例非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on-SI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人入院时、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UCH-L1浓度;分析UCH-L1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比较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组30 d后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UCH-L1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UCH-L1均从入院时开始增高,到第3天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SIS组入院时、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UCH-L1浓度均高于Non-S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APACHEⅡ评分越高,UCH-L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78,P=0.000)。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0 d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第1天、第3天UCH-L1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第7天UCH-L1浓度仍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APACHEⅡ评分和外周静脉血UCH-L1浓度可以较好地早期判断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和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内膜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参照14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和短期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中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OR=34.194,95%CI:8.184~142.876)和短期不良预后(OR=388.547,95%CI:50.271~3 003.108)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预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6~0.807),其与白细胞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5~0.916)。[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新疆地区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14 d动态变化水平,比较脑梗死不同体积组血清HIF-1α和VEGF的浓度。结果血清中HIF-1α浓度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发病后1天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迅速下降趋势,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不同体积脑梗死血清HIF-1α浓度比较,发现大梗死灶在各个时间点血清HI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平均血清HIF-1α浓度与小梗死灶只有1 d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组血清VEGF浓度在5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VEGF浓度在发病后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大梗死灶与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后的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和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AIS患者84例。检测AIS发病后24 h、48 h、72 h和96 h时外周血中HIF-1α和SDF-1水平。分析HIF-1α和SDF-1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AIS中HIF-1α和SDF-1水平的相关性。根据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HIF-1α和SDF-1对AIS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AIS发病后24~72 h间HIF-1α和SDF-1水平逐渐增加,72~96 h逐渐降低,各时间点间HIF-1α或SDF-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27,P0.001;r=0.870,P0.001);SDF-1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81,P0.001;r=0.735,P0.001)。AIS预后良好组56例,预后不良组28例,脑卒中史、治疗前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HIF-1α和SDF-1水平为影响AIS预后的危险因素;AIS中HIF-1α和SDF-1水平呈正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评估AIS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24 h时HIF-1α、SDF-1水平分别与AIS脑梗死面积和神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AIS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组织中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Bcl-2/腺病毒E1B19kDa结合蛋白3(BNIP3)、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75例老年肺癌患者,采集其肺癌标本作为肺癌组,45例癌旁远处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正常肺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T-PCR法检测E-cadherin、BNIP3、HIF-1α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意义。结果肺癌组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密度比值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组;肺癌组BNIP3、HIF-1α阳性表达率与密度比值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均P<0.05);E-cadherin与BNIP3、HIF-1α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7,-0.39,P<0.05);BNIP3与HIF-1α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41,P<0.05);E-cadherin在低分化、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与小细胞肺癌中呈低表达,BNIP3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系,HIF-1α在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与小细胞肺癌中呈低表达,BNIP3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系,HIF-1α在低分化、Ⅲ期、鳞癌中呈现高表达。结论 E-cadherin与HIF-1α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呈低表达,BNIP3与HIF-1α呈高表达,检测三者指标在诊治与预测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119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68例和重度脓毒症组51例,按照28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比较不同组别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变化。结果重度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重度脓毒症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肠屏障功能血浆D-乳酸、DAO及IFA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轴突导向因子(Sema)4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和Sema4D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HIF-1α和Sema4D表达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mRNA和Sema4D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mRNA和Sema4D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TNM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与Sema4D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07,P0.05)。HIF-1α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3.3个月,HIF-1α低表达组为48.7个月;Sema4D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0.7个月,Sema4D低表达组为49.5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HIF-1α和Sema4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相互协作加速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TSH浓度,根据血清TSH浓度分为观察组(40例,血清TSH水平升高)和对照组(40例,血清TSH水平正常)。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3、4 w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第7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4 w,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TSH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监测TSH水平对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乳酸(La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比值联合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水平,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上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患者、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AECOPD组、稳定期COPD组以及对照组。三组均测定血Lac、血清hs-CRP、Alb、HIF-1α水平,分析三指标水平在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评估上的价值。结果Lac、hs-CRP/Alb比值、HIF-1α水平:AECOPD组>稳定期COPD组>对照组(P<0.05);随着AECOPD患者GOLD分级增加,患者血Lac、hs-CRP/Alb比值、HIF-1α水平逐渐增加(P<0.05);血Lac、hs-CRP/Alb比值、HIF-1α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25、0.419、0.687,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Lac、hs-CRP/Alb比值、HIF-1α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Lac、hs-CRP/Alb比值分别联合HIF-1α、血Lac联合hs-CRP/Alb比值、三指标联合用于评估患者预后AUC值分别为0.980、0.947、0.993、0.997。结论血Lac、hs-CRP/Alb比值、HIF-1α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其中三指标联合用于评估患者预后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6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和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Hcy、NT-proBNP含量,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 LDxc800Synchor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 05);重度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 05);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线性正相关(P0. 05)。结论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可反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且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8份NSCLC组织(NSCLC组)和17份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CTGF与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CTGF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SCLC中CTGF和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GF和HIF-1α在NSCLC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检测肿瘤组织中CTGF和HIF-1α的表达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宽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5例及冠心病组8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均采血测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冠心病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并与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间以及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组(按Gemini积分分组)间均逐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与Gem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存在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升高,可能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调控基因PTEN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表达情况,探讨他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07%)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P<0.01);HIF-1α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1)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中PTEN低表达(51.9%),且在肿瘤浸润深(38.5%vs 86.7%,P<0.01)、有淋巴(28.0%vs 72.4%,P<0.01)和远隔转移(16.7%vs 61.9%,P<0.05)、临床分期高(28.6%vs 76.9%,P<0.01)、病理分化低(22.2%vs 70.6%,63.2%,P<0.01)的胃癌组织表达明显降低.胃癌组织中HIF-1α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HIF-1α和PTE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和BN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受试者左心室参数.结果 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P<0.05),并且TNF-α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NF-α与BNP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和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9)和联合组(n=9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PTT、PT、FIB水平变化,比较两组ADL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TT、PT及FI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APTT、PT较对照组延长,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AD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延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TT和PT,降低FIB浓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TGF-β1、HIF-1α和VEGF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