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同侧髋臼前部并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01月~2019年06月,髋臼前部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20例采用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20例采用Stoppa入路行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腹直肌外侧组在手术时间[(120.28±23.35) min vs (148.32±25.48)min, P0.05]、术中出血量[(480.32±130.45) ml vs (585.46±139.58) ml,P0.05]、切口长度[(11.25±2.23) cm vs(14.38±2.36) cm,P0.05]、引流量[(70.65±15.56) ml vs (92.26±16.28) ml,P0.05]方面均显著优于Stoppa组。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腹直肌外侧组的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高于Stoppa组(P0.05)。影像方面,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未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Stoppa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能直视下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并同侧骨盆骨折,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2-01—2017-01诊治的80例髋臼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45例(对照组)。结果 80例均获得至少10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5、10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及Mc Gill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0-06—2015-06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行改良Stoppa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6-2289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骨折复位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5.9%),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2.9%),B组有3例出现伤口液化(9.7%),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2%),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3.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经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其意愿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采用Matta评分及Majeed评分评估复位情况和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两组复位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两种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复位满意率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12例,髋臼骨折8例。12例骨盆骨折中使用Stoppa入路8例,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4例;8例髋臼骨折中使用Stoppa入路4例,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例,联合髂窝入路2例。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12例骨盆骨折复位均为优,髋臼骨折复位优6例、良2例。依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2例。结论 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对骨盆高位耻骨支骨折及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34例(A组),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线片复查,参照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各2例K-L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56例患者获随访,A组30例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31.8个月;B组26例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组获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B组获优7例、良14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分别为20、5、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A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5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B组分别为4、2、1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再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02手术治疗的106例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53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5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结果 106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显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疗效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中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34例(A组),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线片复查,参照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各2例K-L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56例患者获随访,A组30例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31.8个月;B组26例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组获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B组获优7例、良14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分别为20、5、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A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5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B组分别为4、2、1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再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