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A组42例(48足)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36例(38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跟骨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获得平均16.8(8~3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A组优良率89.6%,B组优良率86.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B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2.
3.
小切口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8月-2007年6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术治疗13例1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男9例,女4例;年龄16~81岁,中位年龄37.6岁.坠落伤9例,交通伤4例.左侧4例,右侧7例,双侧2例.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9足.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2~6 d,平均3.6 d.术中对3例骨缺损者植入同种异体骨3 g. 结果 术后2周未发生皮肤坏死及其他并发症.术后10 d 2例钉道有渗出,经换药后愈合.术后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2~4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优1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86.7%.术后Bohler角(29.00±0.42)°,与术前(4.82±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损伤小、促进骨折愈合;外置钢板可避免皮瓣坏死、钢板外露及发生骨髓炎等风险,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评价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带骨膜髂骨块重建关节面的的疗效。方法 对37例40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骨折同时行髂骨植骨,Ⅳ型骨折行带髂棘骨膜骨块植骨重建关节面。按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28例随访6~48个月,其中优13足(46.4%).良14足(50%),可1足(3.6%),优良率达到96.4%。结论 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器。带骨膜髂骨块植骨修复关节面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支具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33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根据Paley分类:B1型骨折14侧,B2型9侧,C1型4侧,C2型6侧。17侧闭合复位,16侧开放复位。全部采用跟骨、前列跗骨、胫骨穿针,经皮“V”形支具固定。随访18个月~6年,平均35个月。结果 根据张铁良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B型:优11侧,良7侧,中4侧,差1侧;C型:优2侧。良4侧,中2侧,差2侧。总优良率73%。结论 经皮“V”形支具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操作方便、复位容易、固定灵活而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3.3%。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术前B hler角0~20(10.0±4.5)°,术后B hler角恢复至25~40(35.0±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建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467-1469
[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8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简称"Y"形组)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简称解剖型组);回顾分析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放射学指标(跟骨情况、Bhler角、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术后恢复情况(Maryland评分、距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在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上没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的放射学指标均优于术前且有统计学差异,解剖型组的跟骨高度(P<0.05),Bhler角(P<0.01)、Gissane角(P<0.01)大于"Y"形组,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Y"形组(P<0.05);(3)解剖型组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Y"形组(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Y"形组(P<0.01),术后1年的轻度和显著受限情况均优于"Y"形组(P<0.01)。[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足全部按SANDERS分型:未植骨组Ⅱ型9足,Ⅲ型22足,Ⅳ型14足。植骨组48足,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型13足。手术前后对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水平全长、轴长和体宽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未植骨组优19足,良18足,差8足,优良率达82.22%。植骨组优3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达91.67%。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并植骨与未植骨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远期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10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粉碎严重伴骨缺损及跟距关节面塌陷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恢复后关节面复位,跟骨外侧放置解剖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骨折均愈合。有2例拔出橡皮片引流后皮下渗液,经换药3周后愈合;1例伤口皮缘浅层坏死,换药4周后愈合。Bhler角和Gissane角术前分别为-5°~25°和151°~182°,术后分别为25°~41°和97°~138°。根据Mary-land et al评分系统评定:优56足,良34足,可12足,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纵向负荷作用于足跟部所致,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属常见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治疗不当病残率高,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开窗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84例9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Randal Rudge Ramos Carlos Daniel Candido de Castro Filho Roger Rudge Ramos Cíntia Kelly Bittar Mario Sérgio Paulilo de Cillo Carlos Augusto de Mattos José Luís Amim Zabeu Antenor Rafael Mazzuia 《Strategies in trauma and limb reconstruction (Online)》2014,9(3):163-166
Several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The use of a uniplanar external fixator is an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classified as Sanders types 2 and 3. Satisfactory reduction and stabilisation of the fracture are achieved by means of mini-incisions and fixator adjustment.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echnique include less soft-tissue damage, avoidance of internal implants and early weight-bearing with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并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支架安装在3根横穿跟骨结节、胫骨下端、第1楔骨的克氏针的肢体两侧,通过调节支架的支撑杆长度使克氏针作用于跟骨结节,使跟骨的Bohler角和其前后径得到恢复,辅以手法复位,达到恢复跟骨形状的目的。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临床治疗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6.7岁;Bohler角-5°~15°,平均13.5°。其中SanderⅡ型2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个月。Bohler角恢复至30°~40°,平均32.5°。Maryland评分由术前平均(24.76±15.0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3.26±16.81)分,按Maryland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结论: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具有方法简便、复位好、再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纠正Bohler角和恢复跟骨前后径效果确实,是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53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等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先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初步进行跟骨骨折的大体复位和固定,然后通过跟骨外侧小切口充分暴露并精确复位跟骨的后关节面。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在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上测得的跟骨长度、宽度、丘部高度、后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B?觟hler角的变化。根据Buckley标准,通过CT扫描评估后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时患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上述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后关节面解剖复位27例,关节面不平整≤ 2 mm者3例。结论 此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9~54岁,平均39.7岁;病程1~17d,平均9.7d。术前术后行X线片和CT检查。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40例,Ⅳ型32例,均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2例均获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14例,良38例,中9例,差11例。切口不愈合5例,距下关节炎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使距下后关节面得到良好复位,是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调节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跟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27例36足(左侧19足,右侧17足)SandersⅢ、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患足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并按Crosby-Fitzgibbons-Sanders分类法进行分组,术后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变采用X线片进行分析,功能状况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36足中32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3个月,B觟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平均(8.0±7.3)°及(130.5±10.5)°,恢复到术后平均(29.6±7.4)°及(122.5±8.6)°。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评为优17足,良8足,中5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伤口感染或皮缘坏死,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或伤口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能有效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19.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F Hammesfahr 《Th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9,20(4):679-68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racture biomechan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along with presenting an overview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currently in u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