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诊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性、效应点及新思路。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GOS相关因素,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中医治疗影响预后良好(P=0.032),中医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感染(P=0.018)及消化道出血(P=0.013)并发症。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抽取顺序下分为试验组(37例)与比较组(36例),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比较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汤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与比较组的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1%)、(27.78%),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比较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数分别为(4.56±1.35)、(3.42±1.30),试验组显著高于比较组,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但中药汤剂主观因素干扰较大,其临床规范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期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全组3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恢复工作21例,生活自理10例,需要他人照顾2例,死亡4例(死者均为术前脑疝时间较长患者)。结论选择适当的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脑AVM破裂出血的预后,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切除畸形血管团1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2例.11例患者术后复查,8例行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10例AVM全切,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AVM患者57例,经MRI及DSA确诊,显微外科术前均应用Glubran和(或)Onyx栓塞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35例,Ⅲ级18例,Ⅳ级4例。11例患者(19.3%)出现并发症,其中Onyx 5例,Glubran 5例,Onyx+Glubran 1例;栓塞术后出血4例,术后颅内出血2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全身其他系统并发症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Ⅲ级对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5/35)、22.2%(4/18),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20),非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例。死亡1例。出院前复查DSA,有4例患者存在病灶残留,治愈率93.0%。出院时平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6±1.0)分,mRS评分0~1分者占59.6%(34/57),7例患者出院时mRS评分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体积较大、位于大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高级别AVM病灶,可考虑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栓塞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夹闭程度、治疗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动脉瘤的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及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瘤致密栓塞率、轻度残疾及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好,近期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使用栓塞剂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Glubran 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Glubran 2栓塞治疗的AVM患者4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栓塞效果和并发症等。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326例,Ⅳ~Ⅴ级114例;单纯栓塞畸形团282例,栓塞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158例。根据术后DSA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组201例和不完全栓塞组239例。对完全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40例AVM患者完全栓塞率为45.7%(201例),单纯栓塞畸形团即刻完全闭塞率为32.6%(92/282),栓塞后接受SRS者闭塞率为69.0%(109/158)。(2)Glubran 2栓塞术后出血和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17/440),致残率(以有永久性功能障碍为标准)1.1%(5/440),死亡率0.2%(1/44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M分级≤Ⅱ级的AVM可获得更高的完全闭塞率(OR=8.433,95%CI:5.074~14.015,P0.01)。结论 Glubran 2是安全有效的颅内AVM栓塞剂。Glubran 2栓塞联合SRS可以获得更高的颅内AVM闭塞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观察组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个月SF-36量表评分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均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预后,但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可更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病人,在未能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情况下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例AVM急性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病人。急诊均行增强头颅CT检查,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争取切除AVM。结果 4例病人一期清除血肿并全切AVM 2例;一期清除血肿并大部切除AVM 1例;一期清除血肿,二期全切AVM 1例。4例病例门诊随诊(1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例,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1例。结论 AVM破裂出血如病情凶险未能行DSA情况下,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显微手术是治疗小脑AVM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治疗中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内治疗的9例2~14岁儿童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9例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DSA技术实时辅助切除AVM。分析患儿外科治疗的影像学治愈率及术中造影的并发症。术后对患儿进行1~15个月临床随访,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9例术中造影提示,完整切除8例,有残余病变1例,随后对残余病变进行了完整切除。畸形团切除后即刻造影证实,9例患儿的畸形团均被完全切除。无一例因术中造影引起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命名性失语,6个月后逐渐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mRS评分0~1分8例,2分1例,无一例再出血。结论儿童AVM手术治疗中行DSA,初步观察安全且有效。术中造影能够实时指导对病变的完全切除,提高AVM的外科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25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旋转式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1996~2002年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患者254例。AVM平均直径24mm,周边剂量平均17.7Gy,中心剂量平均35.6Gy。结果平均随访38.4个月(12~72个月)。9例患者(4.0%)伽玛刀治疗后5~21个月发生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或再出血。225例患者治疗后行CT或MR检查,68例(30.2%)出现放射性水肿,其中6例(2.7%)遗留永久并发症。184例治疗后行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治疗后1、2和3年的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8.8%,71.2%和74.3%。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是一种新的可靠的立体定向治疗设备,对AVM治疗后2—3年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达70%以上,治疗后并发症少,且很少出现永久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软脑膜动静脉瘘(P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婴幼儿(0~3岁)PAVF患儿。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程、症状、体征、栓塞方式等)、影像学资料(MR、DSA检查,包括病变部位、汇入窦、闭塞静脉窦、狭窄静脉窦等)及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方式、随访时间及随访结果等)等,评价术中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如破裂出血、栓塞材料移位等)、动静脉瘘闭塞程度(完全闭塞、部分残留)和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随访(采用电话、门诊、住院方式)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15例患儿,其中前循环病变8例,后循环病变7例。患儿术中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或Glubran栓塞5例,球囊微导管辅助Glubran栓塞5例,Glubran栓塞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闭塞14例,无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长期随访35~156个月结果显示,PAVF病变完全闭塞12例,复发2例,部分残留1例,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mRS评分0分13例,1分2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PAVF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应注意防治病变的部分残留和继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确诊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有计划地决定治疗策略。结果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按照Redekop分类法:AVM团内型1例、血流相关型3例,无与AVM无关型。团内型先行介入栓塞治疗,3个月后行γ刀治疗;血流相关型2例行动脉瘤手术夹闭,1月后行AVM介入栓塞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结论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手术方法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Onyx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2-cyanoacrylate,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脑AVM 患者(NBCA组31例,Onyx组2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1年随访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根据AVM大小(直径<3 cm、3~6 cm和>6 cm)以及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Onyx组和NBCA 组基线资料及AVM形态无显著性差异.Onyx组栓塞率显著高于NBCA组(P<0.05),但术后1年随访期的术后出血(1/31对1/22;P=1.000)和神经功能缺损(1/22对3/31:P =0.633)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显示,Onyx组对小型及中型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而且对各Spetzler-Martin分级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结论 Onyx相较于NBCA胶的栓塞效果更优,且两者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治疗不同类型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液态栓塞剂治疗的23例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出血类型(单纯出血性周围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脑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及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分布、大小和治疗方式、结果以及随访时间、方式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液态栓塞剂栓塞动脉瘤和(或)载瘤动脉,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部分或全部栓塞畸形团。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门诊就诊或电话形式),并于术后6个月行DSA影像随访。采用改良Raymond-Roy(RR)分级评估动脉瘤DSA随访结果[治愈(RR分级Ⅰ级,动脉瘤完全不显影)、瘤颈残留(RR分级Ⅱ级,仅瘤颈显影)、栓塞不全(RR分级Ⅲ级,动脉瘤残留)]。动脉瘤复发为动脉瘤显影较术后即刻增多。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 23例患者中,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5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5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3例(根据Redekop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其中Ⅱa型2例,Ⅱb型3例)。5例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均成功闭塞,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5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1例超选失败,余4例栓塞顺利,术后有2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术前危重,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出现肢体偏瘫;13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目标动脉瘤均顺利栓塞,其中动静脉畸形完全栓塞6例,不完全栓塞7例(其中栓塞后随访3例,栓塞后外科切除4例)。共3例(13.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Ⅰ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微导管超选过程中分支动脉出血,1例Ⅱb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毕拔除栓塞微导管时动脉瘤出血,1例顶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因微导管拔管困难而留置血管内)。23例患者中,1例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死亡,1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放弃治疗,1例血管畸形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1例失访。临床随访19例,均无再出血,其中预后良好16例,预后不良3例。DSA随访15例,动脉瘤均未见复发。结论液态栓塞剂治疗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同类型动脉瘤的安全性不同。对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如载瘤动脉为非重要功能区的供血动脉,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是安全的;对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尤其动脉瘤位于畸形团内者,栓塞同样可靠,且能同时部分或全部栓塞畸形团;对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后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树兰杭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共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临床分级及分型、合并动脉瘤的特征、介入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21例(4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S)分型、术中及术后出血、合并动脉瘤的Redekop分型、脑梗死、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影响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016(4.152~29.228)、6.916(1.492~32.051)、11.016(4.152~29.228)、10.324(2.061~51.741)、6.684(2.170~20.586),P 0.05]。结论 影响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预后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医务人员必须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和相关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影响脑动静脉畸形(AVM)治疗效果的因素,对手术切除、栓塞以及放射外科治疗AVM的特点和适应证的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手术、栓塞及放疗三种方法相互结合,是提高AVM治愈率且减少术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漫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弥漫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弥漫型脑AVM的脑血管造影影像不同于典型的脑AVM,可见多条供血动脉和弥漫的异常血管染色,边界不清,染色不匀,没有明显的畸形血管团边界,有数条引流静脉。手术治疗的4例中,2例畸形团全部切除,1例先栓塞后切除畸形团,术后复查仍有残留,1例因位于重要功能区未能全部切除。术中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异常的动静脉血管问有正常脑组织存在。另4例中,2例再出血死亡,2例未做治疗。结论弥漫型脑AVM在脑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上不同于典型的AVM,其病变范围可能存在一个局限病灶到弥漫性损害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非重要功能区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是全部切除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