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38~58岁作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率主要以神经系统(31%)、消化系统(20%)和循环系统(18%)为主,疫系统(10%)、泌尿系统(6%)和血液系统(4%)发生率较低;38~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他依次为>58岁年龄段、18~37岁年龄段和<18岁年龄段.结论:临床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考虑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而能更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现状,总结合理用药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对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总结分析,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比例远远高于口服用药、服用诺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P0.05),临床表现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P0.05),临床恢复较快的年龄在20-40岁(P0.05)。结论: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与服用药物类型、年龄、服用方式等有关,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综合条件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市ADR中心调阅2013年1月-12月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59份,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例次最多,其次是环丙沙星;静脉滴注不良反应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年龄≥60岁,药物不良反应率占59.7%,≤60岁占40.3%,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给药时间≤1 d,药物不良反应率占67.3%,明显高于2~5 d和≥6 d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神经系统居首,占39.6%,其次为皮肤,占22.6%,明显高于其它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必须加强管理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正确的应用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4.2-2015.2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99例患者进行分析,将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和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同分布系统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研究表明,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主要有4种,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34.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在所有不良反应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多,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在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少。结论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牢牢掌握该类药物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用药,最大限度地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09-111+115
目的观察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整理和统计所选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1 d内发生不良反应41例,2~3 d发生32例,4~7 d发生22例,8~15 d发生5例;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分别为26.0%、22.0%,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最高,其次为口服和肌肉注射;不良反应的表现涉及到全身性的损害、精神系统的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在应用时需慎重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412份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患者的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分类统计。结果:2014-2018年我院涉及抗感染药物处方总数为78 893份,其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12份(0.52%);科室中内科的抗感染药物处方数量最多,但儿科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11%);虽然成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略高于儿童,但儿童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11%)显著高于成人(0.35%)。3岁以下婴幼儿、80岁以上高龄人群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分布并无明显差异,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抗细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为1.49%,其次是喹诺酮类占比1.12%、青霉素类占比1.01%、大环内酯类占比0.97%;从具体使用的抗感染药品来看头孢拉定占比最高为0.8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占比0.67%、克拉霉素占比0.60%;药物不良反应集中体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和给药部位损害;其中药品用量错误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32.52%)。结论: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诸多因素均有关,通过加强对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并加强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能够尽量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总结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本组共研究喹诺酮类药物6种,其中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占67.52%,高于其他5种药物;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82.05%,高于口服给药;在患者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受损最为严重,占43.59%。结论临床面对需要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刘文慧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91-179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探讨合理的临床用药原则。方法:对我院2007~2011年间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7.3%,其次为加替沙星(24.6%),环丙沙星(19.0%),氧氟沙星(12.7%),洛美沙星(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组织,共占72.2%,其次为呼吸系统(11.9%),泌尿系统(11.1),心血管系统(4.8%)。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得到重视,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症,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1 580例,监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Mp、Cp,培养并鉴定其主要病原菌,比较不同抗感染方案的疗效.结果 CAP病原体以Mp (30.0%)、肺炎链球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2.9%)、Cp (10.1%)比例最高,且同时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者较为多见(10.1%);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感染Mp与Cp较多见,β-内酰胺类药物是常用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患者治愈率,Mp与Cp联合检测对于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便采取措施,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18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81例(44.50%)、45例(24.72%)和38例(20.87%);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0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9例(37.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为42例(23.1%)、23例(12.6%).结论 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曙峰 《吉林医学》2012,33(9):1864
目的:探讨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92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1%(38/46),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不良反应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其中的36例和30例;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1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报告,为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上报的45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经分析,45例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年龄大于60岁的比例为53.34%;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二者占比70.11%;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发生比例最高的是皮肤(55.56%)。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临床用药时应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加强用药观察,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男性与女性发生ADR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40~60岁发生ADR的比例最小,60岁以上发生ADR的比例相对最大,各个年龄段发生ADR的比例存在差异(P0.05);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最高,1代ADR最低(P0.05)。皮肤损伤(25.0%)和消化系统(36.1%)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高达61.1%。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可缓解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中要严格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9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主要为左氧氟沙星44例(44.9%),其次为环丙沙星15例(15.3);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占比达到80例(81.7%);主要累及全身占比达到27例(27.5),临床表现为出汗、面色苍白以及胸闷等。其次累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皮肤损害和肾脏系统等。结论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175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身体各个部分,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用药2~7d患者出现ADRs的症状占总ADRs的54.9%。结论:应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孔令波 《中外医疗》2016,(25):129-1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完善临床用药方式,提高院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整群选取保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重点分析,以提高院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完善院内用药方式。结果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共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共36例,占24.32%;加替沙星42例,占28.38%。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头晕、瘙痒、呕吐、头痛、皮疹、静脉炎等,涉及人体11个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极广,但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完善院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方法,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的精准度,是降低院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共48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患者应用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这四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服用不同药物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和静脉注射药物用药方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不同药物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相比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恢复时间越长,各个年龄段之间,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和剂量,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永乾 《吉林医学》2011,(3):486-486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方法:在医院随机挑选未曾患有脑神经损伤或者癫痫病史患者3600例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服用,观察其中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记录相应的结果。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00例,大约占到11.1%左右,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等症状,而神经的症状有头痛、失眠等,上述四类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需要不断的研究,既要增强药效和治疗效果也要向着减少不良反应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