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33例)给予10mg/d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3例)给予20mg/d瑞舒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32周;另选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血清IL-6、GMP-140、BNP,双平面Sinpson法计算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治疗前IL-6、GMP-140、BNP水平升高,LVEF降低(P均〈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MI患者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 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 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低剂量组)、20 mg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n=8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mg/d,n=120例)治疗1周,测定治疗前后MMP-9、GMP-140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浆MMP-9、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MMP-9、GMP-1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程度与TC(r=0.327,P=0.576;r=0.123,P=0.591),LDL-C(r=-0.312,P=0.921;r=-0.125,P=0.652)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可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内皮功能,对于ACS的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3例,其中根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又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组22例,治疗6月;另选35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斑块的形状和回声情况、大小、数量和厚度,同时测量分叉内膜厚度(IMT)。结果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斑块厚度、IMT减少方面,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瑞舒伐他汀20 mg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CS患者早期服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反应炎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随机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LD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基本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ACS的炎症反应过程[2],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而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等多效性机制[4].本文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短期(2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两组疗程均为8 w。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溶栓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TC、TG、LDL-C下降幅度、HDL-C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炎症因子及内皮因子改善水平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0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6%;对照组出现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4%,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ACS患者血脂水平,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术后3个月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 选择75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5 mg/d),C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三组均服药12 w.于治疗前、治疗4 w末、12 w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TC,LDL-C,TG,HDL-C,IL-6,IL-10,TNF-α.结果 ①三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差异(P>0.05);4 w末,TC,LDL-C,TG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1);12 w末,血脂未见变化(P>0.05).②4 w末,A,B两组TC,LDL-C比较无差异(P>0.05),C组TC,LDL-C较A、B两组降低(P<0.01).③4 w末,三组IL-6、TNF-α降低,IL-10升高(P<0.01);12 w末,炎症因子变化持续(P<0.01).④除12 w末C组TNF-α较B组稍低外,未见到三组炎症因子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 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有调脂抑炎作用,且抑炎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②瑞舒伐他汀5 mg/d和阿托伐他汀10 mg/d调脂效果类似,瑞舒伐他汀10 mg/d调脂作用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d.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抑炎作用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6、sCD40L、APN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及常规组IL-6、sCD40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PN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IL-6、sCD4 0 L水平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 5);联合组与常规组治疗后APN水平分别为8.7 2ng/mL±0.50 ng/mL、7.52 ng/mL±0.57 ng/mL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s、CD40L及APN水平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联合组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sCD40L水平,升高APN水平,从而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氟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金属基质蛋白酶-6(MMPs-6)的影响。方法将85例ACS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强化治疗组(45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氟伐他汀80mg/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IL-6及MMPs-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hs-CRP、IL-6及MMPs-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周与治疗前比较,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的hs-CRP、IL-6及MMPs-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及MMPs-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中,强化氟伐他汀治疗可通过显著降低血清hs-CRP、IL-6及MMPs-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更加有益于ACS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和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RO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结扎20只雄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LAD)建立心梗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AMI组和ROS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ham)组(仅穿线不结扎)。ROS干预组给予ROS 10 mg/(kg·d)灌胃;其他两组每只大鼠每天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后,处死动物,取部分心肌非梗死边缘区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其余心肌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NF-κB、IL-6及二者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与AMI组比较,ROS干预组心肌排列较整齐,心肌纤维断裂较少,心肌纤维样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Sham组NF-κB和IL-6均无明显表达。AMI组NF-κB和IL-6的mRNA和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同AMI组相比较,ROS干预组NF-κB、IL-6 mRAN和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NF-κB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0.75)。结论: ROS对AMI大鼠进行干预可调控NF-κB的活性,减少IL-6炎性因子的表达,可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 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 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治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水平,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高剂量两组各36例,在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上,低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一天,高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一天,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6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血清hs-CRP和IL-6水平都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血清hs-CRP和IL-6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尤其使用大剂量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IL-6、脑钠素(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检测其用药前和用药32周血清IL-6、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结果 治疗32周,治疗组血清IL-6和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其LVEF、EDV、ESV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UAP患者血清IL-6和BN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纳入假手术组(Sham组),另30只以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AMI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术后24 h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炎性衰老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AC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2组病人均急诊行PCI,其中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病人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钙化积分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2组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2组VEGF、VCAM-1、PEDF...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1次/d;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 mg,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