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翠林  孙永宁  沈赞 《山东医药》2009,49(42):18-2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0、12.5、50、100、200μmo/L的Res分别与MDA-MB-231BO细胞作用24、48、72 h;用CCK-8法检测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Re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S期细胞逐渐增多。Res浓度为200μmol/L、作用48 h,MDA-MB-231BO生长抑制率为82.17%±5.37%、早期凋亡率为4.48%±1.23%、晚期凋亡率为9.48%±2.3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药组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Res能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细胞增殖,使MDA-MB-231BO细胞阻滞于S期,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孙永  方泰惠  周静  周鸣鸣  徐斌 《山东医药》2011,51(14):66-6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MCF-7/MDA-MB-231随机分为四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姜黄素Ⅰ、Ⅱ、Ⅲ组)分别加入5、10、20μg/m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通过Boyden小室观察细胞侵袭力,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MP-9 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各剂量组细胞增殖下降,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减少,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侵袭指数降低,细胞中的MMP-9 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作用,与其降低MMP-9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黎  周畅  李勇 《山东医药》2010,50(22):88-8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乳腺癌MX-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15-500μM Res处理增殖期的MX-1细胞,5 d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生长状态,计算Res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和杀伤浓度。对各组细胞进行Hoche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0.15-500μM Res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Res对MX-1的IC50为10.27μM,杀伤浓度为27.13μM。50-500μM Res处理的MX-1细胞皱缩,并出现凋亡。结论 0.15-500μM Res对MX-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活性导向分离茯苓中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的成分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茯苓经醇提去除小分子成分,水提醇沉淀后得茯苓多糖(PPS),PPS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和Superdex-75系列凝胶纯化后活性跟踪得PPS10-2,并对PPS10-2进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分析、单糖组成测定和活性及机制探索。结果 PPS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采用活性跟踪方法,从茯苓中得到活性均一多糖PPS10-2,相对分子量为5 761 D,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组成,三种单糖的摩尔比为10.0∶3.3∶7.0,PPS和PPS10-2表现出较强的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并且PPS和PPS10-2均是通过抑制特异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SATB)-1的表达来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推测PPS中可能是PPS10-2为主要成分发挥该作用。结论从茯苓中成功分离到具有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的多糖,该功效可能是通过抑制SATB-1基因表达实现,该发现为PPS的抗乳腺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944过表达对三阴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系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TNBC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HCC1806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的miR-944.选取miR-944...  相似文献   

6.
高秀梅  孙大鹏  张凤香 《山东医药》2012,52(16):28-30,105,106
目的 本研究探讨全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PS-ASOD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PS-ASODN经脂质体转染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正义全硫代寡核苷酸(PS-SODN)组和不同剂量的PS-ASODN组;脂质体介导的PS-ASODN和PS-SODN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终浓度为1、3及5 μmol/L的PS-ASODN对MDA-MB-23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结果,1、3及5μmol/L的PS-ASODN对MDA-MB-231细胞作用72 h后端粒酶皆为阴性,表明端粒酶PS-ASODN能够抑制端粒酶活性,对照组端粒酶皆为阳性.1、3及5μmol/L的PS-ASODN作用24h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 PS-ASODN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 -231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S-ASODN降低端粒酶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增敏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IK)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并探讨其增敏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DA-MB-231及正常乳腺MCF-10A细胞,MMT法检测DAC及TRAIL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LDH法检测DAC单用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IK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DAC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无明显杀伤作用.TRAIL对MDA-MB-231有明显杀伤作用,作用24h的IC50约为100 ng/mL,然而对MCF-10A无明显促凋亡影响.5∶1、10∶1、20∶1效靶比的CIK对MDA-MB-231的杀伤率分别为10.7%±1.2%、17.8%±2.1%、37.2%±3.4%,对MCF-10A无杀伤作用.经50 μmol/L的DAC预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5∶1、10∶1、20∶1效靶比的CIK对MDA-MB-231的杀伤率分别为18.6%±2.6%、26.3%±4.5%、51.6%±6.6%,与相应单独效靶比的CIK杀伤作用比较,P均<0.01.结论 DAC增敏CIK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对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无影响,DAC联合CIK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聂建云  刘馨  黄云超 《山东医药》2009,49(43):22-23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用组不同浓度TSA分别作用于细胞,于24、48、72、96h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期细胞的比例和周期素(Cyclin)D1、A2表达。结果72h内和4μmol/L的浓度范围内,乳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TSA作用后周期素Cyclin A2表达下降,Cyclin D1表达上升(P均〈0.05)。结论TSA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周期素Cyclin D1、Cyclin A2参与了抑制剂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过表达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人乳腺癌细胞系HS578T、MDA-MB-231,为探讨GRP78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GRP78的慢病毒载体pCDH-CMV-GRP78-HA-EF1-Puro质粒,采用PCR法扩增质粒,后使用EcoRⅠ、Not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对酶切产物进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pCDH-CMV-GRP78-HA-EF1-Puro质粒.取对数生长期 293FT细胞系(克隆分离株),在培养皿中加入pCDH-CMV-GRP78-HA-EF1-Puro混合液,培养48 h收集含GRP78慢病毒颗粒的上清液,保存备用.另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细胞系HS578T及MDA-MB-231,置于含GRP78慢病毒颗粒上清液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48 h时在培养基中加入1∶500稀释嘌呤霉素,筛选GRP78过表达的HS578T、MDA-MB-231细胞系.加入嘌呤霉素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S578T、MDA-MB-231细胞GRP78.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HS578T、MDA-MB-231细胞中GRP78蛋白进行定位.结果 构建表达 GRP78的慢病毒载体pCDH-CMV-GRP78-HA-EF1-Puro质粒.GRP78过表达的HS578T、MDA-MB-231细胞系在78 kD左右可见明显GPR78蛋白电泳条带.HS578T细胞系中存在GRP78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GRP78过表达的MDA-MB-231、HS578T细胞系,GRP78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0.
番茄红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和3H-TdR 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番茄红素作用后MDA-MB-231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被抑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最大抑制率达61.9%.番茄红素作用24 h后,细胞周期各相发生变化,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并诱导其凋亡.证实番茄红素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其机制除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外,还与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腺病毒介导的ODC反义RN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MCF-10A上皮细胞(正常细胞)中ODC蛋白表达;将腺病毒介导的ODC反义RNA(rAd-ODC/Ex3as)感染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ODC表达及增殖、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细胞比较,乳腺癌细胞ODC蛋白明显升高;ODC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ODC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rAd-ODC/Ex3as可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岑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及对照组,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加入2.5、5、10μmol/L的黄岑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48 h时采用划痕修复实验观察四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四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MT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整合素αv、β3、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整合素p-PI3K)。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岑素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侵袭细胞数少,细胞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高,vimentin、整合素αv、整合素β3、p-FAK、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 黄芩素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迁移及EMT。黄岑素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v、整合素β3表达,进一步抑制p-FAK、p-PI3K蛋白表达,抑制...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诱导人卵巢癌细胞COC1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妇女卵巢癌COC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Hoechst 33258和PI荧光染色法、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Res对COC1细胞的作用。结果 经Res处理的COC1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梯状带。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Re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958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INC00958和miR-597-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MDA-MB-231细胞转染si-LINC00958或miR-597-5p或共转染si-LINC00958和anti-miR-597-5p。qRT-PCR检测LINC00958和miR-597-5p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INC00958与miR-597-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41例乳腺癌组织中LINC00958表达显著上调,miR-597-5p表达显著下调(P<0.05)。抑制LINC00958表达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增殖、Ki-67表达水平、迁移、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睾酮(Testosterone)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及单用睾酮对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ER-/AR+)作用的效果。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药物,CCK-8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凋亡分析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MDA-MB-231细胞中hsa-miRNA-30e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阿那曲唑单药及低浓度睾酮对MDA-MB-231细胞起到促增殖作用,高浓度睾酮及联合用药组会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并且联合用药组较睾酮单药组增殖抑制率(P<0.05)及细胞凋亡率高(P<0.01);分析72h后不同药物浓度下hsa-miRNA-30e表达情况后显示,睾酮及联合用药组较阿那曲唑单药组可以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P<0.01)。结论:睾酮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对AR阳性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miRNA调节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作用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白藜芦醇对H446细胞的毒性以及细胞抑制率,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通过不同浓度组及不同作用时间组观察白藜芦醇对H446细胞的毒性及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不同作用时间对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细胞内ROS释放量的变化。 结果白藜芦醇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有明确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细胞死亡,随着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具有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可诱导H446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内ROS的释放、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随着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诱导作用更强、细胞内ROS释放量更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速度更快,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的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藜芦醇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诱导小细胞肺癌H446的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藜芦醇是从多种葡萄属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1] 。近年来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癌作用[2 ,3 ] 。通过透射电镜和TUNEL法 ,在体外定性、定量地研究白藜芦醇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通过免疫组化法和RT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 ,研究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发生的可能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系 :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由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传代培养。2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测定 :将细胞以10 5/ml浓度接种于 96孔板 ,每孔 10 0 μl,2 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 ,分别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雌激素可促进乳腺癌转移,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Ezrin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其激活可引发肌动蛋白骨架重构(actin cytoskeleton remodeling),促进多种肿瘤组织的转移。本研究拟探讨Ezrin蛋白在雌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T47-D上,免疫荧光法观察磷酸化Ezrin蛋白和细胞  相似文献   

19.
郭亮  张新恒  张楠  单中杰 《山东医药》2011,51(39):20-2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肾癌细胞786-0(以下简称肾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2.5、25、50、100μmol/L的白藜芦醇(Res)作用于肾癌细胞24 h;并设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细胞周期。结果各浓度Res对肾癌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G1期及G2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S期比例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Res 12.5μmol/L与25、50及100μmol/L比较,P均〈0.05;但25μmol/L与50、100μmol/L比较,P〉0.05。12.5μmol/L的Res抑制作用明显,当浓度达到25μmol/L时,抑制作用达最强;而继续升高浓度不能提高抑制作用。结论 Res对人肾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IRT1在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培养传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8代,选取第1、5、10、15、20、25、30和35代细胞做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SIRT1蛋白含量变化以及Annexin V-FITC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水平变化。选取第25代细胞,给予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30 μmol/L)干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衰老程度以及Annexin V-FITC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随着代数增加,内皮细胞上的SIRT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P<0.01),内皮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给予第25代细胞白藜芦醇干预后,内皮细胞上的SIRT1表达升高(P<0.0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凋亡率也降低(P<0.05)。结论 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SIRT1的表达会降低;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能逆转内皮细胞的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降低了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