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33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及球囊扩张后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CAG低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38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33处,IVUS指导植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植入的位置,支架植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界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定为临界病变的患者104例,48例行IVUS检查后行介入治疗,为IVUS组;56例未行IVUS检查,为对照组。用血管内超声测量病变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等。术后1、3、6、12及24个月随访,评估心绞痛发作,发生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的情况,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随访24个月,IVUS组复发心绞痛10例(23.26%);对照组复发心绞痛24例(42.86%),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5例(12.5%),两组预后差异显著(P<0.05)。IVUS组再住院率〔2例(4.2%)〕较对照组〔13例(23.2%)〕明显低(P<0.05)。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IVUS检查可以作为临界病变是否需要介入治疗的重要依据;IVUS检查使临界病变介入干预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内超声(IVUS)能清晰显示血管横断面,精确测量血管腔内径和截面积,并且可发现早期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声学特征进行组织学分型,指导和评定血管内介入治疗[1]。临床应用经验表明,IVUS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金标准"[2]。1 IVUS成像原理及颈动脉特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VUS成像设备种类较多,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超声导管、超声探头、导管步进器和图像处理系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已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许多新功能和日渐提升的性能指标,极大地丰富了IVUS的临床应用。而应运而生的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旨在帮助全国各地方医院掌握血管内超声的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技能,从而优化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实现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患者血管多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及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老年患者血管源性急腹症的主要原因,且老年患者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患者预后乃至生命具有重大影响〔1〕。高频超声在全身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已广泛应用〔24〕。本文就其在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方面加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  相似文献   

7.
超声探头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的影像学图像,使得超声在手部肌腱和血管损伤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1〕,与其他影响技术相比,无创和没有X线的侵入性检查,易被病人接受并可重复应用〔2,3〕。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已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许多新功能和日渐提升的性能指标,极大地丰富了IVUS的临床应用。而应运而生的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旨在帮助全国各地方医院掌握血管内超声的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技能,从而优化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实现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人的和谐社会目标。”作为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的院长,葛均波教授在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成立仪式上就中国血管内超声发展以及中国血管内超声学院的职能作了如上介绍。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较冠脉造影(CAG)准确,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综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随着PCI的发展,介入医师需要对冠脉内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导介入治疗,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而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进行切面显像,不仅可观察到管壁结构和管腔形态,还可准确地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由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IVUS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中的显像特征。方法对经CAG发现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斑块性质和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CAG和IVUS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AG发现,偏心性狭窄26处,向心性狭窄16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为(29.06±7.20)%;IVUS发现,偏心性斑块34处,向心性斑块8处,易损斑块28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为(37.37±6.50)%,面积狭窄率为(41.51±7.50)%。IVUS所测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明显高于CAG(P<0.05)。结论 CAG低估血管内病变情况,IVUS可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性质和狭窄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确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以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诊断手段。临床应用经验已表明该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等优点,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成熟,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得冠状动脉左主干的介入治疗得以在临床上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甲状腺疾病临床发病率高,主要因甲状腺肿块就诊〔1〕,其病理种类繁杂,而且往往混合存在,但彼此间病理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相应的声像图表现也具备一定特征〔2,3〕。及时、准确对甲状腺肿块进行诊断,有助于患者的准确治疗。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特殊技术之一,能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不同的是,IVUS能提供冠状动脉血管横截面的图像,不仅能够能让我们了解病变处管腔的具体形态,还可以进一步显示血管壁结构,做到对冠脉病变更准确的分析,尤其是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对临界病变做出诊断并指导我们对于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是目前PCI治疗的两大中药辅助检测手段,并且其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得到了认可。但是,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标准血管造影指导PCI相比,FFR及IVUS指导的PCI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23日JAMA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1958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被首次应用并成为衡量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金标准。20世纪90年代早期,血管内超声(IVUS)被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内形态并用以指导冠状动脉造影。然而,由于灰阶的限制超声难以准确衡量斑块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提供精细的斑块成分信息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219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95例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124例患者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完成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靶血管部位、病变类型、置入支架数目、长度、直径;冠状动脉旋磨和切割球囊应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时,IVUS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8.4%vs.17.7%,P0.05),IVUS组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3.2%vs.10.5%,P0.05)。IVUS组与CAG组在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3.2%)。结论:IVUS指导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术后即刻和短期临床效果并不优于CAG,但应用IVUS指导能够显著降低术后1年靶血管重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退变,是引起老年患者继发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心脑血管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腹部急性血管性病变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1〕。老年急腹症发病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血管性病变患者在很短时间内病情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患者预后乃至生命有重大影响〔2〕。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全身血管性病变已广泛应用,并得到临床一致认可〔3〕,本文就其在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方面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CHD病人208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接受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引导下PCI治疗的病人93例为IVUS组,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下PCI治疗的病人115例为CAG组,比较两组血管造影情况、支架置入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IVUS组支架扩张时最大球囊压力、管腔直径最大获得值及PCI后最小管腔直径均大于CAG组(P0.05),PCI后残余狭窄率明显小于CAG组(P0.05)。置入术后分别采用IVUS与CAG检查评价即刻效果,IVUS显示28处支架开放不理想,需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CAG显示2处置入不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心绞痛住院和亚急性血管闭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AG组(P0.05)。结论 IVUS技术可指导PCI手术获得较大的管腔直径,从而指导球囊选择和介入治疗过程,减轻术后残余狭窄,降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轻中度冠脉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结果 ①56例共83处血管段,CAG示钙化性斑块12处,IVUS示钙化性斑块42处(P<0.01)。CAG示偏心性斑块25处,IVUS示偏心性斑块58处(P<0.01)。CAG示面积狭窄率为(55.09%±6.74%),IVUS示面积狭窄率为(72.00%±5.87%),P<0.05。②IVUS与CAG示面积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3,P<0.01)。③CAG显示56例83处血管段均未达到支架置入指征,IVUS检测43处血管段需置入支架。④CAG显示43处血管段手术效果均理想,IVUS显示5例内膜撕裂严重者需进一步处理。结论 IVUS对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且优于C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