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及检测指标。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4组,感到烧灼感和自发疼痛为A组,感觉异常和肢体麻木为B组,四肢无力和易疲劳为C组,行走不稳定者为D组。分别测定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皮肤交感反应、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肌电图以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 340例病人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病人例数最多,分别为125例和149例。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最多,占95.24%;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人例数最多,占75.83%;D组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例数最多,占83.33%;A组皮肤交感反应异常例数最多,占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几种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病人进行诊断,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定量感觉特点,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是否可作为早期提示神经损伤的指标,并对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每天饮酒250mL以上,饮酒时间>5年且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7分)40例,分别测定左侧小鱼际区、食指、足背外侧、第1足趾皮区的温度觉及食指、第1足趾的振动觉阈值和胫、正中、尺神经传导速度。分析饮酒时间、全身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等对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长期饮酒患者5种感觉阈值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有感觉异常组高于无感觉异常组(P<0·05)。QST检出的异常率较神经传导速度高。饮酒时间越长、全身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结论QST可作为早期提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指标。周围神经损伤与饮酒时间呈正相关,与营养状态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肌电电生理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171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测定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的结果,并分析了临床症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16例(67.8%),其中单纯H反射异常27例,神经传导异常兼有或无H反射异常89例,提出了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检查最敏感的指标,并探讨了神经传导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果糖胺及HbAlc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压电式振动觉定量测定仪,在对280名各年龄组正常健康个体(男女各半)进行四肢振动觉测试的基础上,着重对50例糖尿病患者上、下肢的振动觉阈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0例(80%)存有振动觉异常,其中以下肢双侧减退或消失为多见。作者尚观察了发病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眼底改变、腱反射异常、R-R间距变异与振动觉的关系。结果表明:病程可能是一影响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与振动觉减退有某种关系。空腹血糖、发病年龄等似不是影响振动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临床上常见的分类包括:按病理分为轴索变性周围神经病和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和代谢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副肿瘤综合征、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及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等;按受损神经的功能分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按受累神经分布形式或范围分为单神经病和多发单神经病.各种分类之间有明显的重叠.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以外,主要的客观检查手段是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以及周围神经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少于糖尿病组(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下肢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34.84%)明显高于上肢(18.85%),两者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16.97,P<0.01);上肢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率(35.24%)低于下肢(55.74%),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1);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总异常率分别为25.58%、45.49%,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总异常率显著高于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1)。 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作为糖尿病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在该院确诊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6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苯妥英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与对照组患者的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症状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性神经病33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A组42例(自发疼痛、烧灼感),B组120例(肢体麻木、感觉异常),C组105例(易疲劳,四肢无力),D组72例(行走不稳)。分别进行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SSR)、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测定,并与本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年龄匹配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339例患者中MNCV异常148例(43.7%),SNCV异常122例(36.0%),肌电图异常24例(7.1%),SSR异常41例(12.1%),SEP异常110例(32.4%)。与其他3组比较,A组SSR异常率最高(88.1%);C组MNCV异常率最高(94.3%);B组SNCV异常率最高(75.0%);D组SEP(下肢)异常率最高(86.1%),4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神经病早期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能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无明显肌肉萎缩糖尿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不作为常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为病例组,80例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血液指标、SF水平及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两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FA)、维生素(Vit)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F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异常患者的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SF水平正常患者(P0.05)。DPN发病与病程、HbA1c水平、FA水平和SF水平异常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病程、HbA1c水平和SF水平异常是危险因素,而FA水平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表现为SF水平及异常率升高,且SF水平异常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更为明显,SF水平异常是与DPN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PN诊断和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万拉法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7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种或多种神经病变表现:四肢麻木,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全部病例均有肢体远端特别是下肢皮肤烧灼样疼痛.且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2.
550例糖尿病(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35例,占79.1%.感觉性神经病变明显增高,以四肢麻木(408例,74.1%),四肢浅感觉减退(367例66.7%),膝反射减退(374例,68%),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20例,58.2%)等为主要表现.在同一患者,可出现多种表现.危险因素统计,与年龄、病程、血脂、血糖、眼底病变呈正相关,P<0.01.提示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刘英晓 《山东医药》2009,49(5):51-51
患者女,68岁。因夜间双下肢麻木、烧灼性疼痛,入睡困难入院。近半个月来,患者四肢麻木、疼痛、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时空腹血糖7~14mmol/L,无外伤及高血压病史。查体:颅神经体征阴性。双上肢肌力5^-级,双手握力4级;双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基本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右下肢膝腱反射稍活跃;双侧跟腱反射(-),双侧病理征(±),双上肢内侧痛觉减退,R以下痛觉减退,腹壁反射(-),双下肢痛、温触觉减退,闭目难立征阳性。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DM)痛性神经病变属于代谢性周围神经病范畴,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与DM其他并发症一样,血糖控制差为主要始因。患者常以双下肢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为主诉,强烈要求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DPN患者(DPN组)、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腓肠神经超声学检查,观察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DM)患者腓肠神经超声下多表现神经外膜模糊、筛网状结构不清、神经束回声减低、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DPN组上述超声表现比例均高于非DPN组(P>0.05)。DM患者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DPN组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非DPN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非DPN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DDPN患者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腓肠神经增粗、肿胀。DM患者在发展成DPN之前周围神经已经出现了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减压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54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减压治疗组采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以及定量感觉的检查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减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以及定量感觉的检查效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T1DM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测定52例T1DM(T1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NC)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2000、250、5 Hz CPT,并检测两组HbA_1 c、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等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T1DM组双侧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2000、250、5 Hz频率下CPT降低(P0.05);T1DM组正中神经损伤数量与同侧腓肠神经损伤数量比较,异常率偏低(左侧x~2=16.99,P0.01;右侧x~2=10.34,P0.01);T1DM组CPT正常亚组与CPT异常亚组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A_1c是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T可以早期发现T1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同时DPN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易损,DPN患者HbA_1c较高,且高HbA_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罗芳  谢炳玓  宋毅军 《山东医药》2012,52(41):52-53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病例组)和健康查体者23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F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F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F波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感觉神经受损较运动神经重,双下肢受累较双上肢重。结论 F波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50例糖尿病(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35例,占79.1%。感觉性神经病变明显增高,以四肢麻木(408例,74.1%),四肢浅感觉减退(367例66.7%),膝反射减退(374例,68%),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20例,58.2%)等为主要表现。在同一患,可出现多种表现。危险因素统计,与年龄、病程、血脂、血糖、眼底病变呈正相关,P〈0.01。提示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类以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受累为主的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疾病。神经系统损害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甚至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累及周围神经时,患者多表现为受累神经或肢体剧烈的灼烧样疼痛伴感觉迟钝,痛温觉、深感觉缺失,感觉异常,此外还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累及中枢神经时,常见症状为头痛。ANCA相关性血管炎周围神经病变多由于神经表面小动脉炎性反应、闭塞导致神经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引起束状神经纤维变性和髓鞘纤维减少造成;中枢神经病变常由颅内小血管炎和坏死性肉芽肿炎性病变引起。腓肠神经活组织检查是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手段。对于神经受累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并辅助以扩血管和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