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DPN患者9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能够提升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汤辅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汤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功能、神经功能受损情况(TCSS评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CV、MCV均升高,试验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试验组患者的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汤辅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状况,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选择DPN患者58例,随机分为各29例,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加甲钴胺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缓解26例,有效率89.7%,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有效率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甲钴胺更好,神经病变症状缓解更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临床治疗的58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d;实验组: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d,前列地尔10μg+0.9%NS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持续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SNCV和MNC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周围神经,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合并DPN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0.5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叶酸10 mg,3次/d,疗程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加用叶酸后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SC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甲钴胺联合叶酸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甲钴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ALA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以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及IGF-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NCV、SNCV及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A治疗DPN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GF-1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126例T2DM患者测定血清Hey、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据此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和有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8例,50例正常对照组。B组给予甲钴胺进行干预治疗。结果A、B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更明显(P〈0.05)。甲钴胺干预4周后,血清Hey水平明显下降(P〈0.05)。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ey血症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甲钴胺可显著降低DPN患者血清高Hcy水平,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40例,予温经通络中药浴足联合甲钴胺。对照组38例,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监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经治疗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等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较明显(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络法联合甲钴胺可以明显改善DPN麻疼、怕冷的症状,从而对DPN起到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0例.单用甲钴胺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静脉推注,每日1次.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0.6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监测其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浆Hcy、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其T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血浆hs-CR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硫辛酸抗炎症损伤、抗氧化应激及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钻胺用于DPN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2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及联合组(硫辛酸+甲钴胺),1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87.3%)远高于甲钴胺组(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方面,治疗前后两组MNCV、SNCV均有所提升,但联合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甲钴胺组,无论是本组治疗前后的比较,还是治疗后与甲钴胺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钻胺治疗DPN,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均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 10例)和对照组(1 17例).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行肌电图检测症状明显一侧肢体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观察自觉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SNCV、MNCV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SNCV及腓总神经MNCV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腺苷钴胺治疗DP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的影响。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脉管复康治疗(A)组、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联合治疗(B)组、甲钴胺(C)组各60例。A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B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联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C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3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TCSS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B组较其余两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3组用药前TCSS基线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TC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组与A组比较TC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脉管复康能够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联合甲钴胺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LA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则明显增加(P<0.01).结论 ALA联合甲钴胺能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4.
将DPN 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B组: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连续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及神经传导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其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组可以更加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及体征,更明显增加神经病变组织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结论运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疗效。方法筛选194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并发DPN患者,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97例,分给予甲钴胺、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获得腓总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传导速度(SNCV),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筛查表(MISI)评价DPN病情,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6.08%高于对照组19.59%,无效率39.18%低于对照组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腓总神经、尺神经MNCV、SNCV高于治疗前、MISI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尺神经MNCV、SNCV高于对照组、MIS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均较好,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84例,显效者复发与加重11例(13.10%),对照组则为12.35%(1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较于单纯采用甲钴胺疗效更显著,有助于减轻DPN症状,且不会影响血糖控制,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治疗无法有效抑制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将84例DPN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接受甲钴胺治疗,B组接受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DPN症状积分低于A组(P 0. 05);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均高于A组(P 0. 05);总有效率(95. 24%)高于A组(76. 19%)(P 0. 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肌注,共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葛根素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和92.5%,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62.5%。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MCV和SCV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较单用甲钴胺治疗,其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该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50 mg口服及甲钴胺500μg口服,均3次/d,对照组仅予以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疗程共3月,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运动、饮食、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之上,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单用甲钴胺配合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优势侧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加著。结论: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胺加胰岛素多点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