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而造成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血栓的形成,因此攻克血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攻关课题.而血栓机制的研究、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都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的支持,因此建立动物血栓模型是必要的前提.血栓形成需要3个条件,即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黏滞性的改变,而最重要的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因此,血栓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要造成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水肿”“瘀血流注”“血瘀证”“脉痹”等范畴,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多发于下肢手术或创伤。据国外文献报道,THA术后在没有任何预防性措施的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40%~70%;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栓栓塞是二尖瓣狭窄(MS)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然而血栓栓塞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检测MS病人止血系统的多项指标,旨在证实MS血栓前状态(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通过测定12例MS患者的反映内皮损伤(VMF)、血小板激活(GMP-140)、凝血酶产生(FPA)和纤溶状态(D-D)等生化标志物的血浆水平;结果:VWF、FPA和D-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4.75%±25.78%、(10.05±5.44)mg/L、(0.46±0.15)g/L,P<0.01~0.05);结论:MS病人在止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生异常,存在PTS;合并房颤的MS病人止血系统异常尤为显著;PTS与左心房内径或二尖瓣口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所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致病因素可分为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回流障碍。该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治疗不当可导致肢体坏死,甚至诱发肺栓塞。脊柱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需一段时间卧床,在此期间常诱发深静脉血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西医防治DVT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等功效,在机体中可发挥抗血栓、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因此,文章通过对丹参防治脊柱骨折后DVT作用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运用丹参治疗DVT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管狭窄包括良眭狭窄和恶性狭窄2种。引起良性狭窄的原因有:①气管、支气管结核;②气管内插管;③肺移植或袖状切除吻合术后;④气道内长期的异物刺激;⑤创伤造成气管断裂或损伤;⑥吸人性损伤所致;⑦气道淀粉样变;⑧复发性多软骨炎;⑨气道内良性肿瘤。引起恶性狭窄的原因有:①原发气道内恶性肿瘤;②甲状腺癌或食道癌侵犯或压迫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小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5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1组、手术2组、内毒素+手术组。手术1组为结扎下腔静脉90%;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外,余操作同手术1组;内毒素+手术组和手术2组于术前2 h分别腹腔注射内毒素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余操作同手术1组。评估小鼠术前及下腔静脉狭窄术后一般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和术后即刻小鼠下腔静脉周围结构及血管图像,术后48 h取材测定血栓长度、重量和形成血栓例数百分比作为评估DVT模型的定量指标。结果: 下腔静脉结扎术后总死亡率为25.0%,手术成功率为70.8%。术后即刻超声显示仍有静脉血流通过结扎点。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形成血栓,手术1组与手术2组血栓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2组相比,内毒素+手术组血栓长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小鼠DVT模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8.
血栓保护伞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方法: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19例血栓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均成功实施,回收的保护伞中13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使用血栓保护伞可能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DVT)已经成为当今骨科领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生最终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率极高,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虽然关于骨科术后DVT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研究屡见不鲜,但是还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骨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插管溶栓模型 ,评价QP6A的溶栓作用。方法 :用尿激酶的溶栓作用验证该溶栓模型的可靠性 ,用生理盐水 (3ml·kg-1)作空白对照 ,用尿激酶 (2 0 0 0 0IU·kg-1)作阳性对照 ,在该模型上评价了QP6A(10 μmol·kg-1)的溶血栓作用。结果 :给药 1h后 ,尿激酶组血栓减重 (13± 5 )mg ,QP6A组血栓减重 (9± 6 )mg ,二者与生理盐水组血栓减重 (0 .8± 7 0 )m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该溶栓模型在药物研究中可用于活性评价 ,QP6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4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12 h采用床旁超声检查作为筛查病人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根据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分析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8%(16/417)。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13.5%(54/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6,P=0.002);术侧肢体制动时间24 h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2.2%(9/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增高异常的患者9例发生DVT,占56.3%(9/16),与无DVT组2.7%(11/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要检测凝血功能,尽早做好预防,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尽早进行术侧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是预防和减少DVT发生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7.0 T MR评价可用于分子影像与溶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血栓栓塞脑卒中模型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栓塞组(n=14)和假手术组(n=10).制备富含纤维蛋白适宜长度的栓子并在显微镜下测量直径.栓塞组经右侧颈外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开口处,注入栓子.对照组只注入含有牛血白蛋白的PBS缓冲液.在栓塞后1、3、24 h,应用7.0 T MR分别行MRA、DWI、PWI(ASL技术)和T2WI扫描.24 h后行TTC染色.观察MCA闭塞率、rCBF变化及病灶体积.结果 血栓直径(162±14)μm.栓塞后MRA 1、3、24 h,MCA闭塞率分别为约78.6%、71.4%、57.1%.所有MCA闭塞模型病灶侧皮层rCBF低于对侧.rCBF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 h为26%±10%、3 h为26%±15%,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间比较rCB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梗塞体积百分比T2WI、TTC分别为30%±4%、30%±16%.对照组未出现MCA闭塞及异常MR信号、TTC染色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急性血栓栓塞脑卒中模型,使用的改良模型构建方案稳定可行.7.0T MR可以对该模型进行多参数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型G-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与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CRM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35)和无DVT组(n=4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采用新型G-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新型G-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的价值。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子宫肌瘤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无关(P>0.05),合并肺部疾病、卧床时间、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DVT或肺栓塞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与子宫肌瘤患者行TCRM后发生DV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肺部疾病、卧床时间、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DVT或肺栓塞病史、恶性肿瘤病史是子宫肌...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行为绝望抑郁模型、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新奇环境诱导食欲减退模型、母仔分离模型、糖皮质激素模型等几种应激抑郁模型制模方法优、缺点进行相关综述,为进一步发展抑郁动物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急性病。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8例)。实验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干预,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DVT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54.79±9.5)/(44.66±5.4)vs(33.7±6.4)/(25.1±5.5)],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4%vs 20.59%),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aprini风险模型对ICU患者进行DVT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