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和正中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30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70例和正中入路组60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观察2年。观察指标:腰腿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并发症。结果 Wiltse入路组节段融合率明显优于正中入路组(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前MRI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Wiltse入路组明显较正中入路组降低(P0.05),且平均纠正Cobb角明显优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Wiltse入路组JOA评分明显高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Wiltse入路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较正中入路组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脱治疗效果相当,但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后腰背疼痛及并发症低于正中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力学和解剖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43例)采用PLIF术式治疗,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组(57例)采用TLIF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腰椎滑脱力学参数[腰椎滑脱率(SP)、滑脱角(SA)、椎间隙相对高度(DH)、局部后凸角(SK)]、脊柱-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LASD)]的差异及两组腰椎MacNab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腰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SP、SA、PT、LASD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DH、SK、SS、LL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P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前SP、SA、DH、SK、PI、PT、SS、LL、LASD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O...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脊柱病区住院且有资料完整的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者112例,并招募了36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测量两组各矢状面形态学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组较正常组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腰椎前凸角明显较大,胸腰联合角明显较小(P0.05)。61岁患者在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胸1脊柱骨盆倾斜角较小,腰弯较大。女性患者组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较小,胸1脊柱骨盆倾斜较大。脊柱前倾组中胸1脊柱骨盆倾斜较小,胸9脊柱骨盆倾斜、腰弯均较小。结论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者较正常人矢状面特点:骨盆形态不同,腰椎后凸增大,胸腰段曲度变直,胸腰段躯干呈略后仰状态。年龄、性别、脊柱前后倾均为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03例,采用腰椎CT观察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发生,其中发生真空现象者44例(观察组),未发生真空现象者5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Modic改变及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2±1.3)、(6.8±1.8)分,Modic改变分别为24、59例;Pfirrmann分级Ⅲ级分别为0、9例;Pfirrmann分级Ⅳ级分别为19、29例;Pfirrmann分级Ⅴ级分别为25、21例,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椎间盘真空现象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及终板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及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8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项目和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项目及中医整脊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前、6w后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矢状面垂直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评价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结果 6w后,观察组患者SS、LL角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PT角度、SVA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对照组患者仅SS角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6w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SS、LL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T角度、SVA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6w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腰椎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病人均行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年,病人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大于手术前,腰椎矢状垂直轴、骨盆倾斜角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47±1.22)分]相比,手术后1个月[(3.41±1.14)分]、3个月[(2.52±0.44)分]、6个月[(0.85±0.33)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呈进行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病人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日本科学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融合术能够改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症状,促进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有效维持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观察术前、术后3d及随访1.5a时的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综合评定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d 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5);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P均〈0.05)。与随访1.5a时相比,术后3d各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变(P均〉0.05)。本组优良率为94.59%,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材料松动和断裂,全部cage融合器位置和形态较术后无1例发生改变。证实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能会起到协同作用。复位理想,内固定坚强,脊柱融合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因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椎滑脱症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等.这些因退变引起的病变,总称为腰椎退变性疾病.这些病变极少单纯存在,通常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矢状位失平衡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关节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进行腰椎后路手术的810例患者中选择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250例。通过术后随访确定发生ASD患者5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ASD患者2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下腰椎单节段髓核摘除术及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以患者是否发生ASD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胸椎珀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SLL)、骶骨倾斜角(SS)低于对照组,骨盆倾斜角(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矢状位躯干偏移(SVA)50 mm、SLL/LL比值(RL)60%、PI-LL≥1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患者是否发生ASD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L60%是影响A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ASD与矢状位失平衡具有相关性,而RL低于60%是影响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腰椎融合术中应注意矢状位的角度,减少失平衡情况的出现,从而减少A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退变性腰椎滑脱(DS)是老年人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Newman认为该病大多伴有椎间盘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于1955年首次提出退变性脊椎滑脱的概念〔1〕。DS是脊椎滑脱的最常见类型,并和椎间盘病变、腰椎管狭窄、韧带肌肉病变等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单纯植骨融合(PLF)与椎间融合器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LF组和PLIF组,PLF组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行单纯植骨融合,PLIF组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滑脱率、临床有效率、滑脱节段前凸角以及椎体高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IF组的植骨融合率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PLF组(P0.05);两组术后1 w和术后1年的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椎体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 w的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LIF组术后1年的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椎体高度均高于PLF组(P0.05);PLF组有3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在术后1年后症状无任何缓解;PLIF组有2例患者出现神经根痛。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PLF治疗与PLIF治疗均对腰椎滑脱症有效,综合考虑PLIF治疗的疗效优于PLF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观察组和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椎体融合情况、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明显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3、6、9、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改善椎体愈合情况,促进椎体融合,提高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接受PVP治疗,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82,P0.05);治疗后3 d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压缩椎体的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VP可用于老年OVCF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优化关节功能,提高压缩椎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髂嵴高度与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关系。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40例为试验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均行腰椎X线平片(标准正侧位)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髂嵴绝对高度、髂嵴相对高度、L4椎体高度。结果两组髂嵴绝对高度、髂嵴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L4椎体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嵴高度与腰椎退行性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矢状面有限矫形策略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接受脊柱手术的37例老年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脊柱矢状面腰椎前凸角(LL)恢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矢状面有限矫形组[骨盆入射角(PI)-18°≤术后LLPI-9°,n=20]和对照组(PI-9°≤术后LL≤PI+9°,n=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及临床功能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矢状面有限矫形组患者的出血量减少(P=0.07)、手术时间缩短(P=0.09),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的LL、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腰椎侧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等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状面有限矫形策略应用于老年DS患者,在冠状面矫形、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方面可同样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献忠  李晖  张新华 《山东医药》2009,49(46):62-63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7例,比较手术前后Taillard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高度指数变化。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a(平均2a),术后1周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与术前比较,P均〈0.05。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1.89%(34/37),腰椎融合率为100%。无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和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无改变。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单枚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仙灵骨葆胶囊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单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后常规抗感染、消肿等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碳酸钙片联合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仙灵骨葆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6个月,两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椎体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6个月,两组改良ODI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椎体后凸Cobb角,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骨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L4~L5稳定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疾病患者17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所有患者均为L4椎体滑移,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无明显腰椎失稳表现,比较术前、术后腰疼或者下肢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随访,94%患者达到脊柱骨性融合。结果随访结果中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融合率94%。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短期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术后1年采用Oswes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比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平均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88.0%)明显高于开放组(60.0%,P<0.05),微创组ODI改善率[(43.7±7.2)%]明显高于开放组[(36.8±8.7)%,P<0.05],微创组临床疗效优10例、良13例、可2例,开放组优4例、良13例、可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