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异黄酮(SI)主要活性成分有染料木黄酮(GEN),大豆黄素(DAI),黄豆黄素(GLY)等,大部分与糖结合以糖苷形式存在。大量研究显示,SI对人类有多种益处:调节血脂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生风险,防治骨质疏松,防治恶性肿瘤及神经保护作用等〔1,2〕。SI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具有弱的雌激素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近年来发现DAI的体内代谢产物雌马酚的亲和力和雌激素样生物活性均较DAI强,受到学者的关  相似文献   

2.
<正>姜黄素(Cur)是由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染料。经研究证明Cur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Aβ的沉积、螯合金属、抑制凋亡以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1〕。本文就Cur对AD的病理发生机制的可能作用作一简要综述。1 Cur概况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黄素类及挥发油两大类。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约占3%6%,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17β-雌二醇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重要植物雌激素。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热潮红、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等发病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豆异黄酮防治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因其与雌激素受体(ER)有较高的亲和力,又称作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大豆中的一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大豆苷元(daidzein,DAI)等多种苷类成分组成[1],约占全大豆0.2%~0.4%.过去,在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常将SIF作为抗营养因子除去,其特殊生理功能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普遍以大豆及豆制品为食品的日本人冠心病发病率要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并证明了SIF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保护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SIF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内、外研究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近期结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症,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4号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AD患者大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β可能是该病发病机制中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与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大豆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生理功能。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认识SIF在药理学方面的作用,本文就SIF的特性、功能尤其在疾病防治的机理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tau蛋白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AD的主要手段,但现在所开发的药剂多为化学合成药,药物作用位点不专一,特异性弱.相反,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不仅定位准确,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没有非靶器官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虽然研究证实AD是一种多病因介导的疾病,但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异常造成的Aβ片段聚集沉积引发的级联反应是AD的主要致病原因.Aβ的稳态水平依赖于生成、清除和内流间的平衡,因此,若能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减少Aβ生成或上调酶介导的Aβ降解,促进受体介导的Aβ脑外流,抑制Aβ脑内流,便可有效地治疗AD.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该病的三大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因此,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措施是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也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是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出现神经元缺失、神经炎性斑块 (neuriticplaque ,NP)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tangles ,NFT)。AD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 ,许多学者认为AD是一种慢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损害为特点的进行性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1〕。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DHA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中重要的成员。脑组织中DHA可以改善脑的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D,本文对DHA对AD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1 AD AD起病隐袭,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而死亡~〔2〕。AD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 AD)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致死率很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被誉为“天然雌激素”,其具有雌激素样效应,而目前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降低AD的发病率,改善记忆减退的症状,但雌激素替代治疗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但大豆异黄酮中的染料木素能防止雌激素替代治疗出现的严重副作用。本文将围绕大豆异黄酮及染料木素在其提取、检测、药理和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医师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最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死亡.在病理方面,该病有三大特征: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积累并形成老年斑(SP)、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锥体神经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病理变化为脑区神经细胞间出现大量老年斑(SP),神经元胞体中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等〔1〕。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已经成为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一方面,Aβ可引起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进而导致DNA损伤、钙离子(Ca2+)内流、氧化应激等变化,推进AD神经退行性变进程〔2〕。另一方面,病理性Aβ沉积还可通过激活钙通道触发内质网及线粒体应激反应引起细胞凋亡、突触完整性破坏和细胞膜功能丧失,导致记忆能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以细胞外老年斑和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老年斑的中央核心是Aβ,神经纤维缠结是由异常磷酸化Tau蛋白产生的双股螺旋纤维所组成。现普遍认为"淀粉样级联假说"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理上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为主要特点。虽然近年来AD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之间也有许多共性,如大部分AD患者脑皮质和基底节深部白质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被认为是AD的毒性来源。Aβ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小胶质细胞(MG)上。自1970年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炎症和神经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素〔1〕。MG在AD神经病理变化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本文就MG在AD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大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过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NFTs)形成。许多学者〔1〕认为,Aβ对AD病理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β的产生、代谢及毒性对AD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Aβ与AD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β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RNA,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预测转录后调节至少一半的人类转录组〔1〕。近年来发现,miRNA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了解和探讨miRNA在A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为临床寻找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提供基础。1 miRNA的生物学基础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径是高度保守的,每个miRNA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