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每组再设1周和4周两个观察时点,分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包括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不动时间、挣扎时间、游泳时间,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节点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挣扎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游泳时间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归脾汤处理4周后,模型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挣扎时间、游泳时间均显著回升(P0.05,P0.01),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柴胡桂枝汤加味抗抑郁的机制.方法 以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模型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用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并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后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较正常组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内NGF、BDNF含量显著降低(P<0.05);柴胡桂枝汤加味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旷场行为学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大鼠海马内NGF、BDNF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加味具有抗抑郁作用,对海马区NGF及BDNF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心室电生理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及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心梗组(15只)、抑郁组(10只)、心梗后抑郁组(15只)、舒肝解郁胶囊干预组(15只),应用糖水消耗试验及旷场试验评价行为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心脏程序刺激测定梗死周边区及远离梗死区的有效不应期(VERP)及心室颤动阈值(VF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梗组、抑郁组及心梗后抑郁组糖水消耗百分比下降,运动量与直立次数减少,血浆NE水平、梗死周边区VERP增加,VF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肝解郁胶囊干预组上述行为学表现及血浆NE水平、VERP和VFT均较心梗后抑郁组改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通过调节心肌梗死后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改善心室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慢性愤怒应激加速脑老化的大鼠模型并进行行为学评价.方法 采用夹尾间接激怒法诱导模型大鼠产生愤怒应激,观察慢性愤怒应激对D-半乳糖脑老化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旷场行为的影响.结果 愤怒D-gal组较D-gal脑老化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呈现更为严重的老化病理改变、Morris水迷宫寻台时间显著延长(P<0.05)、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总分显著增加(P<0.01),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延长 (P<0.05).结论 愤怒应激可加重D-gal脑老化大鼠海马组织退行性改变,降低空间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该模型是相对理想的慢性愤怒应激加速脑老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年龄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生化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按照年龄分为幼年、成年和中年,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与孤养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运用开野法(Open-Field)与糖水消耗量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用比色法测量大鼠海马区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模型组糖水消耗量与OpeIl-Field得分均下降(P<0.05),成年抑郁组比幼年抑郁组均下降(P<0.05),中年抑郁组比成年抑郁组均下降(P<0.05);MAO活性与CRH、ACTH、CORT含量,模型组比对照组均升高(P<0.05),中年抑郁组比幼年抑郁组、成年抑郁组均升高(P<0.05),成年抑郁组与幼年抑郁组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刺激强度相等条件下,年龄的增长与抑部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呈负相关,与生化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抑郁共病的大鼠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烟熏复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老年COPD和抑郁共病的大鼠模型,从大鼠体征变化、肺组织病理学、大鼠肺功能、Open-field实验及糖水消耗实验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COPD和抑郁共病模型组大鼠进食量、进水量减少,体重下降;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肺泡壁增厚;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下降(P<0.01,P<0.05);运动得分及糖水消耗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用烟熏复合CUMS结合孤养可成功建立老年COPD和抑郁共病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干预后,观察下丘脑TNF-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SD发病机制和潜在的药物治疗机制。方法经旷场实验筛选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另12只大鼠经过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后,又随机分为PSD组6只和西酞普兰组6只,经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后,通过旷场实验和糖水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TNF-α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较PS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PS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可通过调节下丘脑TNF-α治疗PSD。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抑郁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抑郁组、心肌梗死组(心梗组)和心肌梗死后抑郁组(模型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和28天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分别建立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和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将大鼠心脏取材后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表达.使用Bax/Bcl-2比值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心梗组、抑郁组及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中总行程、运动速度、直立次数较正常组比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分别为(41.04 ±3.25)%与(72.32 ±8.33)%,(18.17 ±5.94)m与(70.85±6.64) m,(3.03±0.99) cm/s与(11.81 ±1.11)cm/s,(15.13 ±1.73)次与(7.13±1.7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抑郁组及模型组大鼠心脏Bax/Bcl-2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大鼠最明显.结论 心梗和抑郁均可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抑郁加重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为心梗与抑郁的共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方式建立抑郁模型;利用敞箱实验与糖水偏爱度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电镜观察大鼠脑海马区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与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明显降低(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海马区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柴胡皂苷A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区BDNF蛋白与mRNA的活性和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新生期经历直结肠扩张所致功能性慢性内脏痛对成年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室旁核(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PVN)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生活应激所致的功能性慢性内脏痛大鼠伴发抑郁样行为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生期♂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n=10):假手术(Sham)组,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CRD)组.CRD组大鼠出生后第8、10、12天,每天给予两次结直肠扩张,成年后即出生后第8-10周,检测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痛阈以及腹外斜肌放电幅度,出生后第10-12周检测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等抑郁样行为变化,行为学检测后取结肠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取血浆检测皮质酮(cortisol,CORT)水平,取脑PVN进行荧光检测CRH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新生期经历直结肠扩张,成年后痛阈值下降,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幅度增高(P<0.05,P<0.05),结直肠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2)与Sham组相比,CRD组大鼠在5 min旷场实验中的穿格子线数、直立次数和总运动距离明显减少(均P<0.05),总休息时间明显增多(P<0.05),糖水消耗率下降(P<0.05)强迫游泳过程中不动时间增加(P<0.05);(3)与Sham组相比较,CRD组大鼠血浆中CORT的水平增高(P<0.05),PVN内CRH表达也增加(P<0.05).结论:早期生活应激致功能性慢性内脏痛大鼠有抑郁样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PVN内CRH表达增加,HPA轴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郁颗粒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三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复制抑郁大鼠模型,通过称重、敞箱实验与糖水偏爱度等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与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在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快(P<0.05 );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均明显升高 (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REB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 (P<0.01);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海马区CREB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 (P<0.05).结论:舒郁颗粒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区 CREB蛋白与mRNA的活性和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眠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失眠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设为正常组,失眠组,西药组,针刺组,后三组又根据24,72和120 h三个不同时段各分为三组。各实验组大鼠在睡眠剥夺结束后,根据不同组别和时段(24、72、120 h)分别进行旷场实验,测试其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随即将相应组别大鼠快速摘眼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变化:与各时段失眠组大鼠比较,针刺组大鼠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呈下降趋势,针刺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针刺120 h组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TNF-α含量变化:与各时段失眠组比较,针刺组血浆TNF-α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其中针刺72 h组和120 h组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精神状态,增强其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针刺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大鼠TNF-α的含量,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行为与大鼠海马、前额叶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将50只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药物组12只及应激组26只。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刺激,药物组和应激组大鼠给予8周应激刺激,药物组大鼠于应激刺激第1周开始给予盐酸氟西汀皮下注射。各组大鼠于造模开始前、造模结束后1 d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试验,应激刺激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前额叶区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刺激过程中共11只大鼠死亡,其中正常对照组2只、药物组4只、应激组5只。根据糖水偏好实验结果将应激组大鼠分为应激适应组(n=6)和应激敏感组(n=15)。造模开始前4组大鼠跨格次数、直立次数及中心格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1 d,药物组、应激适应组和应激敏感组大鼠跨格次数、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中心格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应激敏感组大鼠跨格次数少于药物组(P0.05)。应激刺激结束后,4组大鼠海马、前额叶区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刺激结束后,应激敏感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区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药物组和应激适应组(P0.05),而药物组和应激适应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区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刺激可导致大鼠自主活动水平下降,盐酸氟西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应激刺激对大鼠自主活动水平的影响,海马和前额叶区ER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与大鼠应激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组共四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方式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与糖水偏爱度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与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明显降低(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均明显升高(P<0.05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爱度均明显升高(P<0.05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REB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中药组海马区CREB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β-细辛醚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区CREB蛋白与mRNA的活性和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及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笼饲养建立稳定、可行的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大鼠海马NSE表达量,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给予28 d的CUMS大鼠的自主活动得分减少,海马区神经元NSE表达量减少(P0.05),但血清中NSE水平无显著差异;给予阳性药氟西汀(10 mg·kg~(~(-1))·d~(-1))及β-细辛醚(25 mg·kg~(-1)·d~(-1))均能显著提高CUMS大鼠的自主活动得分,海马CA3区神经元NSE表达量增多(P0.05),但对血清中NSE水平无影响。结论β-细辛醚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神经元活性,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实现对CUMS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7d、14d、21d、28d时,检测各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并采用Q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21d、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增加(P<0.05或P<0.01)。21d、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的抗抑郁效应可通过阻抑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致大鼠抑郁症后行为学和血清犬尿酸(KYN)的变化。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利用长效IFN-α皮下注射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注射12 w。通过体重、新环境进食时间、旷场试验、糖盐水实验等行为学实验确定抑郁症模型成功与否;大鼠抑郁症模型制备成功后,腹主动脉取血,应用高效液相色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KYN、色氨酸(TRP)、5-羟色胺(HT),并计算KYN/TRP比值。结果两组12 w时体重测量、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等行为学实验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P、5-H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YN及KYN/T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FN-α,作为促炎症因子,通过诱导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导致犬尿氨酸通路(KP)异常,可能成为抑郁症大鼠模型发生行为学改变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抑郁的关系及对离体结肠肌条收缩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其中15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其余15只为对照组.以糖水偏爱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糖水消耗与体质量比、糖水偏爱百分比.以旷场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模拟粪便排出实验评价结肠动力.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逆转录(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IL-6 mRNA水平.检测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收缩功能.用不同浓度的IL-6处理对照组结肠肌条,检测IL-6对正常结肠肌条的影响及其对乙酰胆碱(Ach)的反应.结果 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与体质量比为0.12±0.03、糖水偏爱百分比为(16.17±2.61)%、总行程为(741.54±341.10)cm、直立次数为(15.69±8.00)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8±0.02、(25.54±2.32)%、(1336.20±698.80)cm、(24.87±7.90)次,P值分别=0.041、0.044、0.002、0.001].模型组大鼠粪便排出时间为(109.78±48.00)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8.00±11.10) min,P=0.002].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6水平均较高.模型组离体结肠肌条对Ach反应弱于对照组(P=0.035).对照组离体结肠肌条对200、500、1000 pg/mlIL-6的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935、0.825和0.766),再加入Ach后,500和1000pg/ml IL-6组对Ach的反应(R值分别为1.15±0.10和1.14±0.15)与对照组单加Ach时的R值(1.61±0.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0、0.004).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6水平上升,并通过降低肠道对Ach的敏感性而导致平滑肌收缩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负性情绪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海马钙离子(Ca2+)/钙调蛋白(Ca M)-钙调蛋白激酶(Ca MK)Ⅱ-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D-gal)脑老化组、负性情绪应激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高效液相法、荧光免疫染色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海马神经元谷氨酸(glu),Ca2+,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Ca M和磷酸化(P)-CREB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gal脑老化组和负性情绪应激组Morris水迷宫寻台时间(SPL)均显著延长(P<0. 05);与D-gal脑老化组相比,负性情绪应激组大鼠的SPL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gal脑老化组和负性情绪应激组海马神经元内glu含量、Ca2+浓度和NMDAR含量均显著增加(P<0. 05),Ca M和P-CREB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 05);与脑老化组相比,负性情绪应激组Ca M含量显著升高(P<0. 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负性情绪应激是加速认知衰退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产生与D-gal相似的认知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Ca M-CaMKⅡ-CREB信号通路,影响学习记忆相关蛋白表达,引起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IBS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急性束缚应激制作IBS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 评估模型.以MALDI-TOF-MS技术观察大鼠结肠蛋白质伞景,从整体上探索IBS这一功能性肠病有无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1)一般情况: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组[(298.88±18.61)g比(348.00±12.44)g,P<0.01];肠道动力:模型组大鼠制模后1 h的排便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组[(6.00±1.69)粒/1h比(1.14±0.69)粒1 h,P<0.01];行为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13.63±1.69)ml/1 h比(19.00±3.06)ml/1 h,P<0.05];内脏敏感性:模型组在各个气囊容量下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MALDI-TOF-MS 鉴定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有12个标志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分为4类,分别与肠上皮细胞离子分泌、蛋白质合成、G蛋白系统、免疫有关;12种差异表达蛋白在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可部分模拟人类IBS脑-肠交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的检测为IBS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