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统家庭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老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系统家庭治疗两年,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功能缺陷评定量表(DAS)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系统家庭治疗后,PANSS评分、D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家庭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可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文斌  陈水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95-795,798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日常社会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待人接物,克服困难能力有一定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地提高,社会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比出院时明显下降,由16.88±3.57降低至14.66±2.03(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巩固首发分裂症患者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日常社会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待人接物,克服困难能力有一定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地提高,社会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比出院时明显下降,由16.88±3.57降低至14.66±2.03(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巩固首发分裂症患者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家庭治疗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治疗组出院时和随访30个月末PANSS评分分别为(60.5±7.8)分和(46.8±8.1)分( P<0.01),对照组分别为(57.5±8.6)分和(57.0±8.0)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AS评分入院时分别为(17.8±3.7)分和(16.8±8.1)分(P>0.05),出院时分别为(8.1±2.7)分和(9.3±2.9)分(P<0.05),随访30个月末分别为(6.7±4.9)分和(14.5±8.3)分(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随访30个月末GHQ评分分别为(4.8±4.1)分和(3.1±2.6)分(P<0.01)。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减轻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照料者心身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治疗组出院时和随访30个月末PANSS评分分别为(60.5±7.8)分和(46.8±8.1)分(P<0.01),对照组分别为(57.5±8.6)分和(57.0±8.0)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AS评分入院时分别为(17.8±3.7)分和(16.8±8.1)分(P>0.05),出院时分别为(8.1±2.7)分和(9.3±2.9)分(P<0.05),随访30个月末分别为(6.7±4.9)分和(14.5±8.3)分(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随访30个月末GHQ评分分别为(4.8±4.1)分和(3.1±2.6)分(P<0.01).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减轻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照料者心身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家庭治疗组与对照组(n=40),均给予利培酮口服,家庭治疗组同时给予系统家庭治疗,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S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2组在治疗前、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的评分(P<0.05).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人组前及康复后的3、6、8、12、15、20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能培养患者家属成为家庭中不走的康复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家庭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治疗组予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采取BPRS量表和SCL-90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在治疗3个月末,家庭治疗组患者BPBS、SCL-90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社会能力恢复均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首发独生子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探讨采用系统家庭治疗对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79例首发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在系统家庭治疗前后的精神状况,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首发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障碍.家庭功能受到影响.结论 首发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心理应激,存在家庭功能障碍.系统家庭治疗有助于父母心理负担减轻及患者功能回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家庭病床在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太原市康复医院近1年来进行家庭病床康复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和进行普通门诊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家庭病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能有效地减少临床复发及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个体化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5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个体化康复训练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另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训练,每周五次。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PROS、SSS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个体化康复训练组患者的IPROS、SSSI中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均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个体化康复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2.
探讨家庭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病人家属进行家庭心理教育,应用BRPS和M-SDSS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在两年间的历次评定中,研究组病人BPRS和M-SD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教育对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免费门诊,干预组患者由全病程干预团队对其实施定期的门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辅导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入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PANSS、MRSS、ITAQ指标在6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依从性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病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水平、改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小组介入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研究组开展10次的小组干预活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通过问卷评估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交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社会因子、动力精力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副作用因子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行为中回避行为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工作小组干预后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动力精力因子,以提升生活质量。而在干预后3个月社交行为中回避行为有所改善,焦虑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报告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康复技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编康复调查问卷收集接受精神康复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结果 自编康复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768和0.874。纳入 102例康复患者,根据患者自我报告的康复训练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78例,无效组24例。有效组和无效组相比,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交友状况、康复次数、康复时间、人际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OR=0.083,P=0.019)、居住状况(OR=0.093,P=0.025)、朋友(OR=0.011,P=0.001)、每年康复次数(OR=1.029,P=0.027)与康复效果有关。结论 自我报告的康复效果评估是临床康复评估的有益补充,婚姻状况为单身、居住无独立空间、无朋友、康复次数少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在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靶向训练,以提升康复疗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氮平治疗,不实施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同时实施院内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A)、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NA、BPRS和GQOLI-74总分及分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4例符合CCMD-3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ITAQ);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BPRS、ITAQ、SQLS评分较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的NOSIE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分均较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结果:护理后第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8周和护理后第12周,观察组患者的NOSIE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促进其精神症状的有效缓解,有助于恢复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住院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疗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治疗前、随访第6、12周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ANSS、SANS、IPROS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及减轻住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住院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疗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治疗前、随访第6、12周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ANSS、SANS、IPROS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及减轻住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