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 :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 4组 :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 3支病变组 ,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最大内 中膜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 ,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4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法分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AI,n=143)、腔隙性梗死组(LI,n=225)、心源性栓塞性梗死组(Cl,n=30)和病因不明性卒中组(50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Ps)。结果:AI和LI亚组颈动脉IMT和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亚组Ps的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IMT(0.78比0.63,P〈0.05)。结论:颈动脉IMT和PS能较好地预测AI和LI的发生风险,但PS可能更可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测AI的发生风险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外周动脉疾病(PAD)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挑战。值得注意的是,PAD与冠心病(CHD)均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基本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临床上PAD与CHD均具有相似的疾病危险因素,且PAD患者常合并CHD,进而导致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直接相关。当前标准治疗下,PAD患者残余心血管风险仍较高。目前公众对PAD的认知度与对其他血管疾病如CHD和卒中的认知度相比是欠缺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PAD的筛查,并选择基于风险因素的个体化治疗,将会助力对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常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同时存在,近年研究已证实,颈动脉AS与冠心病(CHD)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危险因素[1],二者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AS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身A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分(FRS)在我国脑卒中风险人群中的应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RS在脑卒中风险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市良乡医院、大兴区人民医院、门头沟区医院3所医院的神经内科收集的既往无脑卒中的508例脑卒中风险人群。完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FRS,男性271例,女性237例。总体FRS评分(13.1±5.7)分。颈动脉超声结果(0级)内膜正常组15例;(1级)内膜增厚组29例,全部为女性;(2级和3级)动脉斑块组261例,女性122例;动脉狭窄组(包括轻度4级、中度5级、重度6级、完全闭塞7级)203例(39.96%),女性71例。并按照FRS 10年发病风险概率,分为低危(FRS≤5%)、中危(6%≤FRS≤9%)、高危(FRS≥10%)。结果 FRS风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337,P=0.000)。颈动脉斑块组中2级与3级患者FRS风险低、中、高危比例有差异(29.26%vs 19.42%,21.14%vs 15.11%,50.41%vs 64.73%,P=0.018)。动脉狭窄组中4级+5级与6级+7级患者FRS风险低、中、高危比例无差异(13.14%vs 12.31%,11.68%vs 10.77%,75.18%vs 76.92%,P=0.682)。结论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FRS有相关性;脑卒中风险率随着斑块数目增多、狭窄程度加重而增高,且多发斑块与3个斑块的脑卒中风险率有明显差异;但狭窄70%与狭窄≥70%的脑卒中风险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心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61例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血压、血脂等数据.行颈部血管超声分别测量左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分叉的内-中膜厚度.采用标准的Judkins技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共4组.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冠心病不同严重程度组中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冠心病不同严重程度组间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比较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厚.左、右颈动脉分叉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似然比最高.年龄、TC、TG、LDL是颈动脉内-中膜的危险因素,而HDL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非选择性颈、肾、骼动脉造影,从而研究冠状动脉与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03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颈、肾及髂动脉非选择性造影的病人,分析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4.6%(15/103)、21.4%(22/103)、20.4%(21/103);冠心病患者中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P〈0.05)。结论: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于有脑血管病症状、顽固性高血压、下肢缺血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冠脉造影后行颈、肾及髂动脉造影,除外周围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7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确诊冠心病57例,正常17例。同时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对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修正的Gensin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积分,并以积分的大小进行等级评分,同时对外周动脉斑块对冠脉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的危险因素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CA、FA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4%和53.1%,两处为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是71.9%。颈动脉IMT与冠心病的log(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891,股动脉IMT与冠心病的(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75。结论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12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检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量、斑块回声性质、最大斑块厚度、狭窄数量和狭窄程度。头颅MRI检查包括T1WI、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并依据MRI采用Fazekas评分法对每例患者进行WML严重程度评分。分析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指标与WML评分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WML评分(1.86±1.72)分,女性患者WML评分(1.74±1.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4,P=0.73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WML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1)。以年龄做控制项,偏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总数量、最大斑块厚度、狭窄总数量、狭窄程度与WML评分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性质与WML评分仍不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指标与老年WML评分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对照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将血管内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0例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71.21%±9.81%,血管内超声示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狭窄率80.88%±7.77%;8例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与血管内超声平均面积狭窄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与血管内超声平均面积狭窄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63,P<0.0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计算的Gensini积分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三项指标间均有相关性(P<0.01).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痛的阳性预测值为70%(21/30),阴性预测值为75%(6/8).结论 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并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血管内超声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更准确.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相似,已有大量研究肯定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在冠心病诊断及未来心血管事件预测方面的能力。超声是探查颈动脉状况的常用无创工具,可经济、快速地提供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且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可探查的相关指标也更为全面,关于这些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拟就超声探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在冠心病诊断及心血管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早期、无创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前瞻性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这对低危、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单支组(52例)和多支组(4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和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及Gensini评分、顺应性、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硬化度和心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动脉超声学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组、多支组IMT、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支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多支组。单支组、多支组颈动脉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和硬化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颈动脉顺应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多支组,不均质回声斑块检出率低于多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硬化度、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顺应性与Gensini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77例,分别进行头颅CT或MRI、颈动脉超声和眼底照相检查,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及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结果177例患者中,颈动脉无病变10例(5.6%),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2例(12.4%),任意颈动脉斑块形成121例(68.4%),颈动脉狭窄24例(13.6%)。正常35例(19.8%),眼底动脉硬化改变142例(80.2%),其中Ⅰ级69例(39.0%),Ⅱ级31例(17.5%),Ⅲ级42例(23.7%)。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相关(P<0.05),但眼底动脉硬化各单项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是否狭窄无相关性(P>0.05)。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病变存在一致性,眼底照相可作为辅助方法帮助评价全身血管情况,协助颈动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外周动脉的病变特征。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糖尿病(DM)患者及非糖尿病(N-DM)患者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以及闭塞性病变特征进行观察。结果与N-DM组比较,DM组外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狭窄血管大小、血管闭塞率、闭塞血管大小及闭塞血管回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斑块总面积显著增加(P〈0.05),斑块回声积分显著减小(P〈0.01),血管狭窄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糖尿病可使患者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严重,使中型动脉的狭窄几率更高,但闭塞性病变与非糖尿病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152例,年龄62~91岁.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并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 结果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总面积及斑块总积分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16例)分别为(0.93±0.10)mm、61.3%、(0.58±0.11)mm~2及(3.82±2.11)分;双支病变组(41例)分别为(0.92±0.14)mm、72.5%、(1.57±0.37)mm~2及(4.59±3.39)分;3支病变组(72例)分别为(0.95±0.11)mm、87.3%、(1.88±0.15)mm~2及(6.67±5.90)分;非冠心病组(23例)分别为(0.81±0.13)mm、42.7%、(0.28±0.69)mm~2及(1.83±1.65)分.股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总面积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分别为(0.97±0.11)mm、38.3%及(0.24±0.26)mm~2;双支病变组分别为(1.07±0.15)mm、57.9%及(0.51±0.21)mm~2;3支病变组分别为(1.15±0.14)mm、59.5%及(0.59±0.23)mm~2;非冠心病组分别为(0.90±0.13)mm、26.8%及(0.20±0.17)mm~2.冠心病各组上述各项指标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面积、股动脉斑块总面积及股动脉IMT高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斑块总积分及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2、0.307及0.494,均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72,P<0.01).股动脉IMT、斑块总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及0.692,均P<0.01),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4、0.648,均P<0.01).颈动脉斑块总面积(OR=2.2;95%CI 0.79~2.46)、股动脉斑块总面积(OR=1.6;95%CI 0.28~1.35)及股动脉IMT(OR=1.6;95% CI 1.20~15.10)是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和脑血管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血管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对CAS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就CAS进展各个阶段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和B超检测颈动脉变化.结果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75%;特异性为70.27%;阳性预测值为79.63%;阴性预测值为81.25%.颈动脉内膜中层最大值(IMTm)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积分相关分析成显著正相关(r=0.42,P<0.01).结论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