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凌 《北京中医药》2002,21(5):298-29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针刺(远端取穴与近部取穴相结合)疗法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对照组针刺而不用穴位注射。结果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较其他针刺疗法,可以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针刺在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广泛应用,选取疗效最佳的取穴原则是其重要因素。方法 综合目前对坐骨神经痛方面的研究,依据针灸穴位选取的发展历史以及近3年来发表在CNKI、万方数据库的文献按一定标准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选穴规律和取穴原则。结果 共57篇文献,73个穴位,归纳为近部取穴的占37.0%,远部取穴占29.8%,远近结合取穴占77.1%,明确为经脉辨证取穴占9.4%。结论 对坐骨神经痛这一疾病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从近部取穴、远端取穴以及经络辩证取穴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得出将远近取穴相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其效果会优于单纯近部取穴或单纯远道取穴。  相似文献   

3.
针刺加TDP治疗面瘫510507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李惠珍面瘫治宜疏风散寒,通经活络。以疏通阳明、少阳经为主。方法是在病灶局部近取穴以及循经远取穴相结合针刺。与此同时TDP投照患侧面部以加促局部血液循环。针刺采取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颊车的双透穴法和地仓透巨...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临床研究较多。但各医家选穴不同、方法多样。现将临床取穴的概况综述如下。1按部位取穴1.1近部选穴某些医家针灸治疗本病单纯选取近部输穴。邵立原针刺面瘫穴(锁骨外1/3斜  相似文献   

5.
附子的临床配伍及中毒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部取穴的理论渊源及其临床应用郭尧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厦门361005)关键词近部取穴刺灸法穴位的选取可概括为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和随症配穴三种,三者在临床上均不可偏废。近部取穴是指在临床中选取病灶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进行施术,从而达到预防和...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志凌 《北京中医》2002,21(5):298-29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针刺 (远端取穴与近部取穴相结合 )疗法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对照组针刺而不用穴位注射。结果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P <0 .0 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较其他针刺疗法 ,可以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刺治疗癫痫的同功穴选用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效文献77篇,共使用腧穴111个。建立癫痫针灸处方数据库,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同功穴的选用配伍规律。结果显示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同功穴主要为百会、足三里、丰隆、太冲、合谷;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督脉、足三阳经,多分布在下肢部和头颈项部,重视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相配合,同功穴特定穴中使用交会穴、五输穴和原穴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多采用天人地三部配穴。总结出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部选穴是针灸治疗疾病时最基本的取穴方法。该文阐述了近部穴位治疗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总结了近部取穴的运用特点。近部选穴在应对痹症、五官科疾病、局限性皮疹或是其他发病具有局灶性特征的疾病时,方法简易直观。但是临床上还存在着大量疾病,其症状表现不具有上述局灶性的特点,而相关疾病的近部穴位依然被高频地应用于针灸治疗。总结这类临床背景的近部用穴,其共同点是基于西医的病理解剖位置,即西医诊断所提示的信息。该文意在对近部取穴的应用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拓宽传统的近部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近部和远部代表性穴位对人体肠鸣音的影响,为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针刺效应比较提供一方面的试验依据。方法将90例志愿者采用随机排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天枢组、足三里组和空白组各30例,2组均取单侧穴,采用连续波分别电针天枢穴、足三里穴各30 min,观察针前、电针时、电针后共6个时段肠鸣音脉冲的变化情况,空白组在相应时间段未作任何处理。结果电针天枢、足三里穴的针后2个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分别与针前相比,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q检验,P0.05或P0.01),而空白组的相应时段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方差分析,P0.05)。3组同时段的平均每分钟肠鸣音脉冲数进行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对人体肠鸣音均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针刺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刺疏松术是采用手法疏理经络气血的一种针刺方法,对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针刺部位:疏松术的针刺部位以病变部位、阳性点为主,辅以循经取穴,病变周围部配穴。一次取穴2~3个,针刺部位的浅深以病变的浅深来决定,病变部位深在筋骨宜深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穴规律及评价方法.方法 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2年4月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现代文献.对病名、病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配穴规律、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对取穴、归经、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研究设计的文献共276篇,共使用151个穴位,总频次为1683次.出现频次30次以上的腧穴14个.这14个腧穴中十四经穴9个,近部取穴11个.前4个穴位既是十四经穴又有近部取穴的特点.结论 病名以“类噎膈”较为合适.病因病机主要为内伤、七情导致肝、脾、肾三藏亏虚,痰瘀阻塞舌本、咽喉、脑络,关窍闭阻,神气失导而发为本病.治疗以标本兼治为原则.选穴以十四经穴、近部取穴为主.在具有治疗本病作用的十四经中近部取穴是临床选穴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骶部针剌法是通过针刺人体以骶丛,和阴部神经在体表的投射区为主,辨证地选用个别次穴,来治疗多种局部疾患的一种针刺法。多年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源于传统针灸近部取穴,又结合现代医学的透穴针剌法,操作简便,对子宫脱垂、脱肛、大小便失禁等局部疾患,颇收效验。  相似文献   

13.
吴名 《天津中医药》2005,22(1):56-56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损伤或慢性退行性病变造成椎体及其周围相应组织改变,导致压迫刺激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报道很多,但大多是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笔者在局部针刺的同时注重远端取穴,应用局部和远部结合组穴治疗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五年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文献,发现针刺治疗包括单纯针刺法;局部取穴、局部+远端取穴、透刺;针刺配合药物;针刺蝶腭神经节。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过敏鼻炎可以提高过敏性鼻炎患者近期及远期生活质量。对于针刺治疗过敏鼻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沛霖主任临证注重脉诊,将三部九候脉诊法贯穿于针灸的全过程,并运用脉诊指导针刺治疗,进行辨经论治、针刺取穴、针刺补泻,以及评定针刺疗效,具有取穴少、疗效好的特点。该文总结张沛霖主任临证脉诊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祖国瑰宝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疗效显著,临床报道多以近部取穴为主,但采用《黄帝内经·灵枢》中"标本根结"理论指导其远部取穴的报道十分罕见。结合石学敏院士主编《针灸学》制订的治疗贝尔麻痹的主穴,采用《黄帝内经·灵枢》"标本根结"的理论指针刺其远端取穴,以提高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近10年内以针灸为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现在针刺取穴方面均以体穴为主,其中主要是以眼周眶区取穴(局部取穴)、颈部取穴(邻近取穴)、躯干四肢取穴(远端取穴)为主,同时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辨证加穴。在组方上,临床上主要遵循三部配穴法,即局部取穴配合邻近取穴和远端取穴配伍成方。在治法方面有电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及其他疗法等,又以针药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最多。在机理方面,针灸可增强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也可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但目前对其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穴位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探寻较佳治疗方法。方法:4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近部选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前组取肾俞、膀胱俞、白环俞,长针深刺后通电针进行低频率强刺激,后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连续治疗5次。结果:近部选穴组治愈率(60%)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2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肾俞、膀胱俞、白环俞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刺远近穴位对痛证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循证医学(EBM)及系统评价相关方法,对近20年国内外常用数据库针刺远近穴位治疗痛证的文献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纳入研究11个患者653例,Meta分析显示远近取穴针刺1次,疼痛疗效比较PPI量表和VAS量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1次远端取穴疗效优于近端取穴,远近取穴针刺1个疗程、2个疗程和2个疗程以上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1个疗程或更长时间远近取穴疗效相当。结论:快速镇痛应选择针刺远端穴位,需长期镇痛治疗时针刺远近端穴位疗效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中国古代各朝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确定数据的来源、制定数据的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检索并整理出古代文献中关于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处方条文,运用“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总结出历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选经规律和取穴特点。结果:晋、唐宋、金元时期均对PMS有初步的认识,明朝和清朝的腧穴运用规律和现代的比较接近,历代针刺治疗PMS选用腧穴十四条经脉均有涉及,其中任脉的腧穴选用居历代之首,成为PMS古代针刺治疗的首选经脉。历代针刺治疗PMS累计使用腧穴813次,特定穴累计737次,占90.65%;特定穴类别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次之为五输穴;其中最常选用的腧穴主要为三阴交、气海、中极、百会和关元。结论:历代针刺治疗PMS的选经用穴规律表现为:以任脉为主,围绕病机取肾经、脾经、膀胱经、督脉来补肾精、调冲任、补气血;晋代和明朝以后天养先天,重视胃气;唐宋和清朝以先天为本,补肾培元;以特定穴为主,并结合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辨证配穴的针刺取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