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化学发光法测定CHF及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1997±865)ng/L vs.(184±114)ng/L,P<0.05],PHD患者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679±202)ng/L vs.(145±48)n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的评价指标。也可作为临床协助鉴别CHF呼吸困难与PHD重度肺功能不全呼吸困难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对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为1组(10分)、2组(10~19分)和3组(20分),所有患者均在确诊24 h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1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患者PLT显著下降,P-LCR、MPV、PDW均显著上升(P0.05);2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CD62P、CD63表达均上调(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PLT的下降,血小板MPV、PDW、P-LCR均逐渐上升,血小板MPV、PDW、P-LCR与PLT呈高度负相关性(r=-0.442、-0.395、-0.472,P0.01),PLT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602,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603、0.619,P0.01);血小板MPV与CD62P、CD63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2、0.310,P0.05),血小板P-LCR、PLT、PDW与CD62P、CD63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体内存在血小板高激活状态,根据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可初步判定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ysmex XE-2100测定56例NAFLD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P-LCR.结果 NAFLD组P-LCR与健康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LCR与MPV及PDW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P=0.000)和0.772(P =0.000).结论 NAFLD患者血小板参数中,以P-LCR升高最为明显,其他依次为PDW、MPV,P-LCR的检测对于NAFL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正常体检人群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4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国际先进的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 375例正常人的MPV、PDW、PCT以及P-LCR 4项参数,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男性MPV(10.995±0.923)fl、P-LCR(33.090±7.592)%与女性MPV(10.990±0.948)fl、P-LCR(32.931±7.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男性(0.251±0.047)%显著低于女性(0.270±0.046)%(P0.05),PDW男性(13.606±2.189)%显著高于女性(13.363±2.069)%(P0.05)。正常人群MPV、PDW、PLCR各年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则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正常人群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参考范围,对临床医生诊断和评估15~95岁年龄组患者血液以及其他相关疾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冠脉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HD老年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44例)和非DM组(73例),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11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分析血小板参数与冠脉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非DM组MPV、PCT、PDW、P-LCR和hs-CRP明显升高,PLT显著下降(P0.05);而DM组血小板参数及hs-CRP变化幅度更大,与非DM组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M组患者hs-CRP与MPV、PCT、PDW和P-LCR呈正相关(P0.05),与PLT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D合并DM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与hs-CRP水平高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冠脉微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9例脑梗死4、2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体检人员的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并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LT、MPV、PDW、P-LCR各值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0.05、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相关分析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无关(P>0.05)。结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二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以脑梗死组更为明显,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急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脑梗死和脑出血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初治涂阳肺结核(SPPTB)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34例初治SPPTB患者治疗2月前后和3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5项血小板相关指标。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联性。结果初治SPPTB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0),MPV、PDW、P-LCR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0);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和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组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治疗后PLT和PCT均显著降低(均P=0.00),MPV、PDW和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月末痰涂片末转阴组治疗后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SPPTB患者初次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级别与PLT、MPV、PDW、P-LCR、PCT 5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LT和PCT可作为初治SPPTB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海平  万欣 《山东医药》2009,49(46):85-86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规放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放疗前后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观察并比较血小板参数在肝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变化。另选3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肝癌组PLT、MPV、PCT、P-LCR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PLT、MPV、PCT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P-LCR、PDW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癌患者放疗后PLT、MPV、PCT下降明显。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了解肝癌放疗患者的骨髓造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脓毒症组84例和普通感染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和PCT水平]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MPV、PDW、P-LCR和PCT明显升高,当PCT≥5.0ng/mL时,脓毒症患者PLT低于普通感染组,MPV、PDW和P-LCR高于普通感染组;PCT<0.5ng/mL时,脓毒症患者MPV和PDW高于普通感染组;PCT≥0.5~<5.0ng/mL时,脓毒症组MPV、PDW和PLR高于普通感染组。脓毒症组中PLT和血小板压积与PC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7、-0.218),MPV、PDW和P-LCR与PCT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23、0.303、0.391);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预测分析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P-LCR、PDW、MPV(0.87、0.81、0.79),PCT的AUC为0.97。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和PCT水平与普通感染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纳入89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9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LCR、PDW),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统计学软件对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hs-CRP以及MPV、PCT、P-LCR、PDW四项血小板参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LT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hs-CRP仅与PLT呈负相关,与其余四项血小板参数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并脑梗塞病患64例,按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PLT)]以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LCR、PDW、MPV和PLT等血小板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脑梗塞病患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可有效改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SCI和正常对照组各47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用不同诱导剂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keto-PGF1α)的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 SCI患者的MPV、PDW、P-L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01);两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CI组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6-keto-PGF1α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测定,对于预防SCI发展为有郑状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217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74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43例,选取无冠心病的老老年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即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不需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DW值和P-LCR值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LT、MPV、Pct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入院时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对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结合位点-1(PAC-1)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相关性,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2月住院患者共62例,其中对照组(心功能正常)15例,CHF组47例,CHF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血小板PAC-1的表达水平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NT-pro BNP水平;分别比较各组间血小板PAC-1表达的差异及其与NT-pro 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患者血小板PAC-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间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Ⅳ级组与心功能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AC-1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204 2,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PAC-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小板PAC-1为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60例心衰患者的hs-CRP、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将患者按不同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s-CR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P<0.001).PLT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MPV、PDW和P-LCR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P<0.001).将患者按心衰的病因分组,hs-CRP水平在各种心衰病因中无差异(P=0.123),PLT、MPV、PDW和P-LCR在各种病因中均有差异(P<0.01);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289,P<0.001),与PLT(r=-0.139,P=0.001)呈负相关,与MPV(r =0.246,P<0.001)、PDW(r=0.213,P<0.001)和P-LCR(r=0.247,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心衰患者hs-CRP和血小板参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 14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38例)、Child-Pugh B级组(60例)、Child-Pugh C级组(42例),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PA、TBA、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A降低,TBA升高,PT、APTT、TT延长,Fib降低,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均0.01)。随着患者Child-Pugh级别升高,PA逐渐降低,TBA逐渐升高(P均0.01);凝血功能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P均0.01);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逐渐增高,PLT逐渐降低(P均0.01)。结论 PA、TBA、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形态指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至2015年,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39例,其中合并ACS患者219例,未合并ACS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形态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ACS组三项血小板形态指标明显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DW可作为ACS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99,95%CI:1.031-1.898,P0.05)。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结果显示血小板形态指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V、PDW、P-LCR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0.697,0.67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形态指标对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独立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23,P0.01)。结论:血小板形态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PDW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T2DM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6例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血小板四项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结果观察组患者MPV、P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FPG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与FPG、PDW呈正相关(r=0.12,P0.05;r=0.23,P0.01)。结论 T2DMA患者血小板参数表现异常,MPV、PDW显著升高,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T2DMA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情况,对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48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bg),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及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下降,MPV、PDW、P-LCR升高,Fbg降低,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其PLT逐渐下降,MPV、PDW、P-LCR逐渐升高,Fbg逐渐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P<0.0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出血与否密切相关,是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