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69例,分2组。A组34例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35例行手术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即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中位随访31.5(10~60)个月,B组32.6(12~63)个月。A组患者共行60个周期治疗,平均治疗周期13.7个月,其中治疗期6.4个月、间歇期7.3个月。A、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1、2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骨转移患者中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4个月,B组为18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潮热症状A组20.6%(7/34),B组62.9%(22/35)(P〈0.01);骨质疏松A组11.8%(4/34),B组31.4%(11/35)(P〈0.05);乳房肿痛A组14.7%(5/34),B组37.1%(13/35)(P〈0.05)。结论 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雄激素阻断治疗应首选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74例。年龄54~84岁,平均71岁。均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血清PSA值2.8~71.2ng/ml;TNM分期T1cN0M0~T3aN0M0;Gleason评分5~9分65例,不确定9例;前列腺体积14~83ml,其中〈50ml42例,〉50ml32例。前列腺体积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测量。采用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50ms/a或氟他胺250mg3次/d)31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mg或亮丙瑞林3.75mg次/28d)加雄激素阻断治疗43例,时间2.1~5.6个月,平均2.8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患者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后74例患者平均前列腺体积缩小37%。前列腺体积〉50ml者前列腺缩小程度大于体积〈50ml者(P=0.004)。前列腺体积缩小比率与治疗前体积大小呈正相关(r=0.321,P=0.006),而与治疗前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方式无关。结论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之适合粒子植入,治疗前前列腺体积越大,体积缩小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2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精囊侵犯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其中21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精囊侵犯,中位年龄70(48~79)岁;术前PsA〈10ng/ml7例,10~20ng/ml 9例,〉20ng/ml5例;Gleason分级2~6分3例,7分8例,≥8~9分10例。以根治术后连续2次PSA水平超过0.2ng/ml定义为生化复发;以根治术后随访时发生生化复发或截止到随访时还没有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定义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术前PSA〈10ng/ml且Gleason分级为2~6分的患者进行等待观察治疗,Gleason分级≥7分或PSA≥10ng/ml的患者接受单纯抗雄激素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或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外放疗。结果:21例患者随访34~106个月,3例进行等待观察治疗,7例进行单纯抗雄治疗,6例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5例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外放疗;其中1例发生骨转移,发展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21例患者无死亡。5年无生化复发存活时间在等待观察组、单纯抗雄激素治疗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组及外放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精囊侵犯者的预后尚可,Gleason分级≤6分、PSA水平低者可采取等待观察;PSA≥10ng/ml且Gleason分级≥7分者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提高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且单纯抗雄激素治疗比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和外放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经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拟或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32例,其中13例行单纯行内分泌治疗,19例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TURP+内分泌治疗组血PSA、剩余尿量及IPSS分别由术前的(35.7±12.1)ng/ml、(145.0±65.8)ml、(21.4±5.1)分降至(4.9±1.9)ng/ml、(27.0±15.2)ml、(8.7±2.6)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4.3±1.6)ml/S增至(11.7±3.7)ml/s(P〈0.05);治疗12个月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单纯内分泌组术后3个月血PSA由(31.4±10.7)ng/ml降至(5.6±2.2)ng/ml,两组比较,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组5年生存率为50%,TURP+内分泌组为51.5%,总体生存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TURP+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D_2期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含量,并观察患者治疗前生活状态、骨转移程度、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浆睾酮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1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雄激素受体含量、血红蛋白、睾酮浓度分别为(51.0±14.8)%,(119.0±19.0)g/l,(9.8±7.9)ng/ml。而在18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则分别为(32.2±118)%,(97.9±18.2)g/l,(4.0±6.4)ng/ml。雄激素受体含量、血红蛋白、睾酮浓度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生活状态、骨转移程度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分别为(122.8±70.5)ng/ml,1.5±0.7,1.4±0.5,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则分别为(123.3±52.9)ng/ml,1.8±0.6,1.88±0.7,统计学分析两组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D_2期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雄激素受体含量的高低是预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多西他赛(DTX)方案在权衡其疗效及生活质量后是否优于间歇性多西他赛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我们对间歇性每三周DTX联合比卡鲁胺治疗CPPC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QoL)进行了评估。A组纳入42例CRPC患者,三周一次给予静脉DTX(75mg m^-2)联合口服比卡鲁胺(50mg,每日一次)。当血清PSA〉50%并伴随稳定影像学证据时,患者进入化疗休息期(停用DXT),一旦出现PSA〉25%或出现其它疾病进展的依据时化疗休息期中止,再次给予DXT化疗,当达到上述标准时化疗休息期不限。B组纳入60例行持续性多西他赛化疗CRPC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中位PSA无进展时间(8 vs.9个月,P=0.866)及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9 vs.21个月,P=0.753)与B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发生所有级别的粒细胞减少症(33% vs.58%,P=0.013)及恶心/呕吐(11% vs.29%,P=0.024)明显低于B组,A组化疗后总体健康水平及疲劳方面评分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B组在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显著增加疲劳、恶心/呕吐及厌食评分俨〈O.05)。间歇性三周一次DXT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安全的,能达到与持续性化疗相当的疗效,并可能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患者完全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出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后,停用氟他胺后PSA的变化。方法 78例前列腺癌患者,全雄阻断治疗PSA正常后若再次PSA〉4ng/ml,则停服氟他胺至少连续3月,观察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1)停服氟他胺后有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2)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者,19例停药后3月内达到,23例6月内达到;(3)23/42例停药6月内维持PSA〈4ng/ml,14/42例停药12月内维持PSA〈4ng/ml,5/42例维持12月以上:(4)42例患者中停药后PSA再次升高超过4ng/ml者,再次服用氟他胺后,9例PSA出现下降表现。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去势和氟他胺联合治疗后出现PSA上升者,在改用二线治疗前可先停用氟他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44例,其中C期28例,D期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组)35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A组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60.3μg/L降至12.1μg/L。B组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1μg/L降至3.6μg/L。35例A组病人随访9~84(平均39.2)个月,排除非癌性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6例,生存率为81.3%(26/32)。B组9例病人随访7~24(平均13)个月,病人全部存活。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伞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4例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B)治疗,B组31例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CAB)治疗,比较两组在疾病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7.0个月,B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8个月。A、B组疾病进展率分别为29.4%和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B组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34.9个月、28.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在有骨转移患者中,A、B组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33.6个月、2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无骨转移患者中,A、B组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38.7个月、30.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发生潮热症状23.5%、乳腺肿痛17.6%、骨质疏松14.7%。B组发生潮热症状64.5%、乳腺肿痛54.8%、骨质疏松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潮热症状P=0.0006,乳腺肿痛P=0.0014,骨质疏松P=0.006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IAB治疗可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减少雄激素阻断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作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治疗方法. 方法 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患者24例,年龄64~81岁,平均71岁.均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其中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剂(比卡鲁胺50 mg/d)18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 mg/月)加比卡鲁胺6例.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19例,其中行留置导尿13例,行膀胱造瘘术6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前列腺体积、血清PSA值、肾积水及总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由(70.3±11.2)ml降至(42.6±15.8)ml(P=0.001),血清PSA值由(40.3±27.2)ng/ml降至(9.5±8.3)ng/ml(P=0.02);IVU显示双肾积水改善者18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积水加重者3例;14例肾功能不全者血尿素氮由(12.8±6.5)mmol/L降至(6.3±4.2)mmol/L(P=0.004),血肌酐由(206.8±152.3)μmol/L降至(85.3±43.6)μmol/L(P=0.03).肾积水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者6例中,4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结论 雄激素全阻断结合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是治疗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tPSA位于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证实为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该21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和其余前列腺增生患者间的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其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血清f/t PSA比值分别为0.13±0.03、0.21±0.04;PSAD分别为0.20±0.05 ng/ml2 、0.12±0.04 ng/ml2;PSATZ分别为0.38±0.06 ng/ml2 、 0.21±0.05 ng/ml2;两组在以上三个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0.1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D 灵敏性为76.115%,特异性为69.146%;以0.3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TZ 灵敏性为60.642%,特异性为93.943%。结论:f/t PSA比值、PSAD、PSATZ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Z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内分泌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获访70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死亡18例,获取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96%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清PSA下降[治疗前(107.37±187.67)ng/mL与治疗后3月(32.25±123.52)ng/mL,t=3.57,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6月(37.49±172.00)ng/mL,t=3.34,P〈0.01;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月,t=-0.682,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明显控制疾病进展,改善尿路梗阻等症状,但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是否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行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1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9.6±17.2) ng/ml,前列腺体积33~78 ml,平均41 ml。临床分期cT1期3例,cT2期6例,cT3期2例。取耻骨上正中切口3~5 cm,用手指钝性分离膀胱前间隙。在腹腔镜或示指引导下于双侧麦氏点下2 cm与脐下弧形穿出3个操作通道。应用悬吊器械提拉下腹壁创造操作的空间,30°腹腔镜通过脐部的通道进入,术者通过两侧的通道及下腹部的小切口进入器械操作。手术操作与传统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相同。结果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27±61) min,术中出血量(360±101) ml,无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无切缘阳性。随访1~11个月,平均4个月,排尿通畅,无尿失禁。 PSA 0~0.21 ng/ml,平均0.11 ng/ml。结论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在中低危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以及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前列腺癌分为高危组27例和中低危组1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同时分析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PSA值、肿瘤Gleason评分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6.1±0.51 vs 4.2±0.37,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危组(73.3%vs 25.9%,P0.01),E-cadherin在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高于PSA≥20μg/L的患者(66.7%vs 29.6%,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60.9%vs 21.1%,P0.05)。N-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高危组(3.7±0.32 vs 7.5±0.58,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高危组中(13.3%vs 59.3%,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26.1%vs 63.2%,P0.05),N-cadherin在PSA20μg/L和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E-cadherin和N-cadherin在年龄≥70岁和70岁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cadherin和N-cadherin在高危前列腺癌和中低危前列腺癌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即两者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且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Glesaon评分、血清P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商品名运德素)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前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肝区疼痛、脾肿大、肝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ALT[(55.7±20.2)U/Lvs.(133.4±56.3)U/L,P〈0.01]、BIL[(32.9±21.5)μmol/Lvs.(46.7±26.8)μmol/L,P〈0.01]水平下降明显,血清A[(41.8±7.5)g/Lvs.(37.9±7.8)g/L,P〈0.01]和A/G(1.8±0.6vs.1.7±0.3,P〈0.01)显著升高,HA[(101.8±50.2)ng/mlvs.(149.9±54.3)ng/ml,P〈0.01]、LN[(93.3±23.7)ng/mlvs.(122.1±37.4)ng/ml,P〈0.01]、CⅣ[(104.6±23.1)ng/mlvs.(107.3±34.7)ng/ml,P〈0.01]和PCⅢ[(190.7±59.0)ng/mlvs.(260.1±83.5)ng/ml,P〈0.01]等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查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其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8点及12点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及前列腺体积(PV)对前列腺癌检出率(PCD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因PSA异常增高而接受首次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32例患者接受8点穿刺,128例患者接受12点穿刺。结果依据PSA、PV、PSA与PV及PSAD,患者被进一步分组。8点及12点的总的PCDR没有显著的差异,在PV≥45mL、PSA≥10ng/mL且PV≥45mL及0.15ng/(mL·cm3)≤PSAD≤0.25ng/(mL·cm3)组中,12点的PCDR明显高于8点。结论 8点及12点前列腺穿刺总的PCDR没有显著区别(P0.05),但在PV较大同时PSA较高或者PSAD处于中等大小时(0.15~0.25)ng/(mL·cm3),12点的PCDR明显高于8点(P均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NHT)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ALRP)较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 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RP)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1月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结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16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术前采取3-6个月的LHRH-a+抗雄药物的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方法(maximal androgen blockage,MAB)作为NHT方案,NHT后PSA均降至0.2μg/L以下。之后,其中5例接受RALRP,5例接受LRP,6例接受RRP。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年龄、PSA水平、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中位手术时间(operating time,OT)、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住院天数(hospital stay,HS)在RALRP组为225min(包括机器人到位15min)、600mI、7d,在LRP组为280min、900mi、7d,在RRP组为150min、675ml、14.5d。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尿漏,术后3天拔除双侧引流管。术后病理均无切缘阳性。三组各有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因PSA复燃而接受辅助性内分泌治疗(P=1.00)。术后3个月时,除2例RRP组患者尚存压力性尿失禁,其余患者均恢复尿控(P=0.29)。结论:对于接受NHT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相对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仍然是这些患者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