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较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术后2~5 d,住院治疗10~15 d后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满意度,并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舒适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观察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并发症也随着增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1%~1.50%.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或影响下肢功能,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诊治的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健冰  严秋月 《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科相关性疾病、剖宫产术、胸腹大手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安丰玲 《上海护理》2005,5(4):19-20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患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及时间、治疗方法、疗效标准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后的压迫、黏连及硬膜外麻醉和术后卧床时间长有关。结论加强孕期、产时和产后的护理与预防,减少剖宫产比率,积极治疗妊高征,可有效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638例孕妇进行孕期、术后护理干预。结果:638例产妇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介入手术股动脉穿刺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介入手术股动脉穿刺术后诊断为肺栓塞,并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介入手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原因。结果介入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本组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介入手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原因是平卧时间长。结论介入手术股动脉穿刺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介入手术术后应尽量减少平卧时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很低,但产妇死亡率极高.我院2007年共发生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护理,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很低,但产妇死亡率极高.我院2007年共发生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护理,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87—07-2003—12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给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24 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48 h后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对已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在抗凝、溶栓期间,检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对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人经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结论]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产妇血小板计数、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未见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其中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2例,股静脉血栓2例,髂骨静脉血栓2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37±0.85)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影响患者其他机体功能,可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