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52例,解毒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血清及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256例肝穿刺活检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弄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程度肝病急性发作的极期及缓解期HBV DNA载量的变化及其差别。方法观察并比较62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和4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病急性发作极期和缓解期的MELD评分和HBV DNA载量。结果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极期和缓解期的MELD评分及HBV DNA载量均存在差别。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缓解期HBV DNA载量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结论无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还是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随着肝病急性发作极期至缓解期MELD评分的减少,HBV DNA载量发生自发性下降,而且,慢加急性肝衰竭下降水平大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相似文献   

3.
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之一,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矛盾。湿热中阻证是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中的诸证之一。所以对慢性乙型肝炎,应以防止湿热的产生和在肝脏的累积为出发点。中医正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驱除湿热的治疗手段,进而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eA异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表现为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阳性、HBeAg阴性伴或不伴HbeAb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肝组织学活动性炎症。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广,世界各地流行率差异性较大。据报道,地中海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占全部慢性乙型肝炎的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DNT)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33例无症状携带者、2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9例健康人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健康人群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比例分别为(4.82±3.43)%和(4.75±2.71)%,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者[(5.43±3.31)%,P〈0.05]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7.97±4.12)%,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6±5.01)%,P〈0.05];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8.41±4.93)%,也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健康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 CD3+、CD3+CD4+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CD3+CD4-CD8+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门冬氨酸乌氨酸(瑞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报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52例;银杏叶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应充分重视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国内外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研究都提到了一个很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IFN-γ、TNF-α、IL-8、IL-12、IL-15和IL-18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中度患者和对照人群高;在11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死亡患者中,血清细胞因子比19例存活患者高。结论IFN-γ、TNF-α、IL-8、IL-12、IL-15和IL-18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所造成。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首选的是干扰素。本文旨在探讨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优劣。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20例,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在5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4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肝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0):103-116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ICAM-1、HBsAg、HBcAg的表达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苦参素联合胎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三种常见乙型肝炎患的血清蛋白谱特点;熔点曲线法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慢性乙型肝炎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谱系分析及互补决定区3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12.
古巧燕  冯义朝 《肝脏》2014,(10):759-76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血清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9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联合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病毒 HBeAg 定量、谷丙转氨酶、类风湿因子,对不同组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RF 阳性率为25%,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RF阳性率为1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RF阳性率为25%,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RF阳性率为35%,肝癌RF阳性率为33.33%,健康对照组RF阳性率为4%。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RF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肝癌组三组RF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HBeAg阳性与 HBeAg阴性组RF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RF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类风湿因子与患者 HBeAg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有相关性,它的存在可以从不同侧面反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机体免疫紊乱的情况、肝脏损害的情况,动态监测RF的变化,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机体免疫状况和肝细胞损害,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先后制定和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和指南。我国也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于2010年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其中大多数认识基本一致,治疗建议略有不同。亚太肝脏学会的指南和我国的指南更切合我国国情。现仅就当前主要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以及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的治疗建议进行比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9.57%,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严重后果,因为估计15%~2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过早地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九位。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但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与HEV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52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267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高、重型肝炎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两组白蛋白水平和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较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情更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迄今,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与HBV在肝内的持续复制和患者受病毒感染影响后发生免疫紊乱有关。许多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对于抑制病毒复制和恢复肝功能有一定作用。我们采用中药组方(灵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及其在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标本,ELISA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45±2.80)ng/ml,(3.96±1.75)ng/ml和(3.66±2.66)ng/ml。与健康对照组人员的(14.75±9.60)ng/ml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3组患者之间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Be Ag状态、HBVDNA载量,以及肝脏弹性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但其不能判断病情的轻重,而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南(2010年版)》]。《指南(2010年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最新证据,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和诊疗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     
干扰素a1b联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对照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YMDD变异的检测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关系的初探,流式细胞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58^ 细胞百分率的研究,九代清源口服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不同白介素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能量消耗量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免疫刺激作用的观察;健脾疏肝活血汤与苦参素胶囊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HBVX蛋白即时高表达上调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