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P<0.05),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PKR(P<0.01);E6、PK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病情进展与E6、p-PK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阻碍PKR激活,突破机体防御HPV16/18感染的机制,在宫颈癌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癌患者预后不利;p-PKR能抑制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HPV感染,Langerhans氏细胞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HPV感染、宫颈局部Langerhans氏细胞(LC)变化与宫颈癌发生间的关系。LC属于树突状细胞系,有许多特异性标志,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宫颈HPV感染后减少局部LC数,导致局部获得性免疫缺陷。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很可能是HPV感染后的进一步发展,但对LC在CIN中的具体变化及作用尚有争议。HPV感染、局部LC减少、宫颈癌发生三者间可能为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HPV,但HPV感染中的大多数是一过性的,一般在2年内,HPV会被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HPV感染持续存在2年或以上,称为HPV持续感染.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并且不同HPV型别的致病能力也存在差异,高危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对于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已逐渐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 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诱导的双链RNA(dsRNA)激活的蛋白激酶R(PKR)是一种全身广泛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具有特异的分子构型,是机体抑制病毒的关键靶点和肿 瘤抑制剂,是宿主防御机制中发动细胞死亡来对抗病毒感染和肿瘤形成的关键点。但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致瘤病毒后 常使PKR处于失活状态,导致病毒感染扩散,病毒癌基因有机会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内,表达病毒癌蛋白,破坏细胞周期自我调控和凋亡机制,延缓细胞死亡,干扰某些关键基因 的表达,导致某个细胞克隆永生化,最终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诱导的双链RNA(dsRNA)激活的蛋白激酶R(PKR)是一种全身广泛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具有特异的分子构型,是机体抑制病毒的关键靶点和肿瘤抑制剂,是宿主防御机制中发动细胞死亡来对抗病毒感染和肿瘤形成的关键点。但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致瘤病毒后常使PKR处于失活状态,导致病毒感染扩散,病毒癌基因有机会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内,表达病毒癌蛋白,破坏细胞周期自我调控和凋亡机制,延缓细胞死亡,干扰某些关键基因的表达,导致某个细胞克隆永生化,最终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LA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2b对宫颈癌细胞HPV16 E6E7基因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对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从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干扰素α-2b对宫颈癌细胞SiHa的作用机制。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HPV16 E6E7 mRNA表达,观察干扰素α-2b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HPV16 E6E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人重组干扰素α-2b含药培养液作用于感染HPV16的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并设立无药对照,通过MTT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对HPV16 E6E7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含有干扰素α-2b的培养液作用后,细胞数量减少,1000IU/ml的干扰素α-2b对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均使细胞中HPV16 E6E7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干扰素α-2b不仅可直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并可能通过抑制HPV16 E6E7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达到抑制肿瘤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EB病毒 (EBV)和p5 3、抗细胞凋亡因子 (bcl- 2 )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 5 0例宫颈癌标本石蜡包埋制成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HPV、EBV产物和p5 3、bcl 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HPV、EBV的阳性表达率为 4 4 %、5 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5 %、10 % (P <0 .0 5 ) ,HPV和EBV的混合感染率为 18% (9/ 5 0 )。p5 3基因产物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 (2 4 % )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0 % ) (P <0 .0 5 )。在宫颈癌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 (7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2 0 % ) (P <0 .0 5 )。HPV与p5 3有相关性 ,EBV与bcl 2相关。结论 :①HPV、EB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②HPV可能通过造成p5 3基因产生突变而失活 ,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EBV可能通过使bcl 2基因蛋白产生上调性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导致宫颈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10.
宫颈鳞癌中Cyclin E的表达和HPV16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yclin E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Cyclin E与HPV16的检测,并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组织无Cyclin E表达,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仅有少量袁达(11.11%),宫颈鳞状细胞癌有58.52%表达(P<0.001),且与HPV16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病因,HPV感染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了细胞的周期性调控,诱发细胞周期GI-S期检测点异常,引起细胞恶性增生,HPV感染与Cyclin E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及宫颈癌发生与宫颈癌细胞内代谢调控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HPV16编码基因E6或E7序列特异性发夹结构RNA(shRNA)和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PV16阳性SiHa宫颈癌细胞,建立RNA干扰(RNAi)宫颈癌细胞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定量RT-PCR分析,评价细胞感染和抑制效率。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联合核磁共振技术(HRMAS-1HNM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干预前后的宫颈癌细胞进行代谢谱分析,明确差异表达的候选小分子代谢物。结果:建立选择性抑制HPV16编码基因E6或E7表达的RNAi细胞模型,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明确HPV16编码基因表达可能影响细胞内13种小分子化合物表达水平变化,涉及糖脂和氨基酸代谢调控,其中α和β-葡萄糖、乙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上升,乳酸、丙氨酸、甲酸含量下降。结论:HPV16感染引起宫颈癌细胞代谢调控异常,其中HPV16编码基因E6和E7表达可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 16/18 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I~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 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防治疫苗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性疫苗以人乳头瘤病毒(HPV)晚期结构蛋白L1、L2诱导引发特异性抗体来抵抗HPV感染,治疗性疫苗通过早期HPV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来产生免疫反应.研发预防性HPV疫苗是防治宫颈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能对抗特定的致癌性HPV型的最初感染,治疗性疫苗对治疗HPV感染相关的宫颈恶性病变带来了契机,但其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作者探讨了有关HPV感染与宫颈癌流行病学关系、HPV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等妇科肿瘤学的基本问题,着重对HPV防治性疫苗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现状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HPV检测在宫颈癌预警和筛查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1auman papiU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备受关注.HPV疫苗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发挥作用.新型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多个国家已经上市;多肽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现对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量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宫颈正常的妇女中HPV感染率也较高,而这些HPV感染者大部分并未发展为宫颈癌,仅有小部分最终发生宫颈浸润癌,提示宿主自身的遗传因素对疾病的进展可能起决定性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位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Ⅲ类(MHCⅢ)基因区,并具有多态性.研究发现,TNFα基因的多态性影响TNFα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TNFα基因的产生和活性,可能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有关[2].本研究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了HPV亚型感染及TNFα基因-30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2 3例、CINⅡ~Ⅲ级2 2例及宫颈癌31例,另取1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 vivin的表达;以touch down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HPV16 ,18,31,33,5 8等)的感染率。结果:①从正常宫颈→CIN→宫颈癌,Survivin及高危型HPV表达均逐渐增强(P <0 .0 5 )。②低分化宫颈癌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宫颈癌(P <0 .0 5 ) ,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 >0 .0 5 )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 .0 5 )。③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 .0 5 )。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K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历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共37例、同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KR及HPV16/18 E6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KR表达阳性率为54.1%,高于CINⅢ,CINⅠ~Ⅱ组和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宫颈癌组中PKR表达与HPV16/18 E6表达存在负相关 (r =-0.554,P <0.05);在CINⅢ组中PKR表达与HPV16/18 E6表达存在正相关(r =0.480,P =0.032)。结论:PKR的异常表达在CINⅢ向宫颈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此外SABC法测定PKR和E6的表达有可能成为筛选子宫颈癌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统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重要原因。机体通过增强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可使绝大多数妇女清除病毒和病变细胞,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免疫细胞后所产生并分泌的低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蛋白质,且与受体的亲和力极高,为其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结构基础。IL-2、IL-10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尚存争议。本文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细胞因子IL-2、IL-10与HR-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对目前有关HPV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影响HPV自身表达和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文献加以综述,了解HPV DNA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PV基因表观遗传学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