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在急性期发生心脏炎的风险,并对比分析伴或不伴心脏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31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划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对比两组心脏炎发生率。进一步对比冠状动脉病变伴心脏炎与不伴心脏炎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317例患儿中68例出现冠状动脉病变,249例无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患儿急性期心脏炎发生率为17.65%,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伴急性期心脏炎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明显高于不伴急性期心脏炎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心脏炎发生风险较高,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急性期心脏炎发生风险高于不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伴急性期心脏炎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及cTnI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伴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诊疗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肺炎伴先心病患儿29例,分为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基础先心病患儿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特殊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普通先心病患儿的治疗方案,给予普通护理方案,经一定的治疗周期后,对其临床诊疗相关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伴先心病患儿经新方案治疗及护理后,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故可认为此法对肺炎伴先心病患儿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导致食管狭窄患儿的食管扩张与食管支架放置、外科手术等综合治疗方法的选择时机及疗效。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9月混合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伴严重食管狭窄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9例诊断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患儿食管扩张后因症状无改善行贲门胃底折叠术,术后放置食管支架,9例患儿术后贲门功能均恢复正常,吞咽困难消失。结论对于伴严重食管狭窄的混合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食管支架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8例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分析患儿CDI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中,有24例(18. 75%)患儿CDI阳性,纳为CDI阳性组; 104例(81. 25%)患儿CDI阴性,纳为CDI阴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与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入院前30 d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明显相关性(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OR=1. 263,95%CI:1. 084~1. 472)、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OR=24. 745,95%CI:3. 156~194. 016)是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CDI发生率较高,与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PNDM)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PND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起病特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反应及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PNDM患儿中出生体重异常(包括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者7例(23.3%);表现为酮症起病者25例(83.3%);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降低者19例(63.3%);5例(16.6%)伴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肌力差、语言发育差、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异常)但预后良好;3例(10.0%)伴腹部发育异常(腹部超声结果)。26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4例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格列本脲口服治疗。全部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结论3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多以酮症起病,大多伴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下降,部分伴其他系统发育异常。多数患儿需用胰岛素治疗,部分患儿可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磺脲类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双解止泻颗粒联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双解止泻颗粒;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腹鸣、腹泻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解止泻颗粒联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减轻患儿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秋玲 《山东医药》2011,51(23):80-8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MPP患儿88例(MPP组)、细菌性肺炎患儿75例(细菌组)、病毒性肺炎患儿53例(病毒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四组血清CRP水平(前三组均为入院时测定),以〉8 mg/L判定为阳性。结果 MPP组血清CRP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组,且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显著高于不伴SIRS者(P均〈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CRP水平存在特征性变化,临床可据此进行辅助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8.
马淑霞  赵坤  张岩 《山东医药》2012,52(48):102
患儿男,1岁7个月,于2011年6月1日以"皮疹伴间断发热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硬肿1周"为主诉人院.患儿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双下肢皮疹渐及全身,初为鲜红色后转紫红色,不高出皮肤;伴间断发热2次,体温38℃左右;伴流涕、咳嗽,每次持续2~3d.静滴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体温有所控制,皮疹无明显消退.近1周患儿皮疹加重伴双下肢硬肿,发热38℃左右,咳嗽,无寒战、呕吐、腹痛及关节痛.收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用于川崎病伴冠心病患儿对其康复效果和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入川崎病伴冠心病合计68例患儿,另外按照1:1选择患儿的直系照顾者68例开展调查,经抽签将34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的34例归至观察组(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在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家属认知度得分和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各项症状消退、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家属各方面的疾病知识得分及总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属各项满意度得分和总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家庭为核心护理在川崎病伴冠心病患儿中有着理想应用效果,可提升其康复效果、家属疾病认知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大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少见的急性皮损 ,常由日光促发 ,为表皮基底层水肿变性和真皮上部严重水肿所致 ,据推测真皮 130 0 0 0抗原 抗体反应是导致水疱的直接原因 ,现报道 1例如下。患儿 :女性 ,12岁。因反复发热 1年 ,皮肤大疱伴全身浮肿 10d入院。患儿 1年前开始反复发热 ,伴全身暗红色斑疹 ,以颜面及胸背部为著。 10d前日晒后颜面、上胸背突然起水疱 ,发热 ,体温达 39 5℃ ,伴尿少 ,全身浮肿。体检 :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稍膨隆 ,左腹轻压痛 ,肝肋下可及 2cm ,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循征护理在心律失常伴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伴肺炎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患儿予以循征护理,参照组患儿予以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伴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循征护理,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东玲 《山东医药》2013,53(21):97-98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也可由A5、A10及肠道病毒71(EV71)型引起,但EV71型引起的症状较重,可伴发神经系统损害,导致部分患儿死亡或瘫痪.2010年3 ~12月,我院收治85例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现将其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在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隔离治疗、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节、健康宣传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总病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 1%)显著低于对照组(2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进行预警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8岁。因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半个月,加重3天于2004年5月14日急症入院。半个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脐周痛,时轻时重,日发作4~5次,每次持续5~6min.可自行缓解。患儿伴恶心,无呕吐及腹泻,不发热,无便血及尿血.门诊查血常规及腹部彩超后考虑腹型过敏性紫癜。给予先必先、莪术油、VitC及654-2等药物治疗。第2日腹痛消失,之后11天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再出现腹痛发作。3天前又突然腹痛,发作性质同前,但发作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年龄差异性,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共1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季节特点,并根据年龄分组后,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合并症状、住院天数、实验室指标、病原学指标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①不同年龄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3~6月龄最高;女性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患儿不同季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夏季发病率最高;③不同年龄患儿喘息、发热及多肺叶受累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喘息和发热症状比例以≥12月龄最高,而多肺叶受累比例则以4周~3月龄最高;④不同年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不同年龄患儿WBC计数、CRP升高比例、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白细胞计数、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以3~6月龄患儿最高,而CRP增高比例以4周~3月龄组最高;⑥118例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中共检出病原体74例,检出率为62.71%;不同年龄患儿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毒检出率中,3~6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肺炎支原体中6~1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患儿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⑦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6~12月龄患儿发生率最高;≥12月龄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多为6月龄,且好发于夏季,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最为常见;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均可能诱发犯病,且相当部分属于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杨磊  丹丹 《山东医药》2014,(2):106-107
目的 探讨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儿牙列缺损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伴乳牙列、恒牙列缺损患儿,口腔曲面体层检查发现仅存11、21、13、23、56、66、36,不存在其他牙胚;36牙根未发育完成.全面分析其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及口腔检查、放射检查结果,制定并实施口腔整体治疗计划.结果 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儿咀嚼功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牙列缺损可以通过口腔科多学科配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儿的咀嚼、发音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三家医院收治的210例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一般资料,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分析患者临床转归,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经临床系统治疗后治愈101例(48.10%),显效63例(30.00%),有效28例(13.33%),纳入疾病控制组;无效18例(8.57%),归入疾病未控制组。疾病控制组患儿伴上消化道疾病家族史所占比例及H.pylori阳性率、Cag A-IgG阳性率显著低于疾病未控制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上消化道疾病家族史(OR1.915,95%CI 1. 080-3. 405)、Cag A-IgG阳性(OR 2. 647,95%CI 1.346-5. 207)、H. pylori阳性(OR 2. 518,95%CI1.104-5.736)是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遗传因素、CagA-IgG阳性、H.pylori阳性会影响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临床治疗转归,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菊红  杨颖  许安廷 《山东医药》2007,47(12):84-85
病例摘要患儿男,6岁。因左耳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1 a,伴耳痛半月,于2005年11月27日收住本院。患儿1 a前取耵聍后出现左耳痛疼、流脓,并有听力下降,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反复发作。半月前再次发作并伴耳痛、耳胀、眩晕,无恶心、呕吐,面部表情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遂来本院就  相似文献   

20.
例为609G>A纯合突变,5例为609G>A伴658_660delAAG(2例)、567_568insT、394C>T和217C>T杂合突变,其中658_660deIAAG和567_568insT为尚未报道的突变.结论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经合理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基因突变检测表明609G>A为中国患儿的热点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