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135例,抢救成功107例,成功率79.3%;死亡28例,死亡率20.7%。结论 (1)住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已经成为和平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伤是<45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创伤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4h内,死亡原因多为颅、胸、腹部创伤或大量出血.这个阶段的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过去对严重创伤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顾此失彼、重专科轻整体、频繁会诊而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最终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尽快对伤者实施确定性抢救是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204例患者资料,记录了各环节的救治情况.结果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207min,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为64.34min;死亡19例,抢救成功率92.87%.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加快严重创伤患者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09-01~2010-08急诊抢救的80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80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中,抢救脱险78例,抢救成功率为97.5%,死亡2例,死亡率为2.5%。死亡患者中急诊抢救室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1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结论:严重创伤死亡有三个高峰,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 h内,为提高存活率,关键的一点是要抓紧伤后"黄金1 h"内的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5.
《创伤外科杂志》2016,(3):131-131
为更好地促进创伤、灾难与急诊医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急诊医学、创伤救治及灾难医学救援的水平,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委会、浙江省医学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第四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暨2016年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将于4月22~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承办,同时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发伤救治模式探讨及治疗进展。会议将邀请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以及国内急诊、创伤及灾难医学的专家就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告,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急诊急救的治疗经过,治愈165例,死亡24例。我们认为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及时复苏、抗休克,早期手术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处理,可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3年06月收治的70例多发外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急救组和医护一体化急救组,各35例。常规急救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医护一体化急救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应激反应[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救治效果、急救满意度。结果 医护一体化急救组急救反应、预检分诊、术前检查、急诊至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急救组(P<0.05);急救48 h后,医护一体化急救组AD、NE水平低于常规急救组(P<0.05);医护一体化急救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组(P<0.05);医护一体化急救组总急救满意度(68.57%)高于常规急救组(42.86%)(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外伤患者中,能提高急救效率,优化救治效果,降低AD、NE水平,提高急救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创伤69例。外伤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斗殴刀刺伤等。按AIS90版与ISS标准评定均>16,最高89。损伤组织器官依次为颅脑、左心室、右上肺、左右胸腔、肝及血管、脾脏、左肾、膈肌、胰腺、小肠,脊柱及骨盆等。同时伤及2~3个部位54例,4~5个部位15例。急诊抗休克65例,急诊手术69例,抢救手术11例。结果存活66例(95.65%),入院时血压为零及心脏刀刺伤11例均抢救成功。死亡3例(4.35%),死于重度脑外伤。无一例并发症及MOF。结论严重多发创伤救治严禁按诊断程序救治,采取争分夺秒地边抗休克复苏边进行急诊手术。及时手术止血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开胸剖腹探查是急救患者的诊断与救治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机与恰当术式,同时注意早期保护重要器官。处理器官伤仍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医院急诊医学科和/或创伤外科早期主要应对的是伤后1~3h可能大出血死亡的创伤患者。严重创伤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救治是改善创伤预后的流程保证,着重关注时间窗内全流程推进能力、关键时刻关键技术落地能力以及多学科团队体现医院最高救治水平的能力建设,可以改善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健 《西南军医》2008,10(2):76-77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取同期18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并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本组治愈163例,死亡24例。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结论加强急诊科建设,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一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晋  雍郑蓉 《西南军医》2006,8(4):49-50
目的总结和探讨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同期18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本组治愈163例.死亡24例。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疗效明显高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结论加强急诊科建设,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一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急诊创伤死亡原因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伤情、院前及急诊科处理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城市创伤救治的最佳模式.方法对131例创伤性死亡病历的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伤员构成:男108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4.7:1,平均年龄32.3岁,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72.52%,创伤评分(TS)2.35±1.34,复合伤3例(2.29%).多发伤87例(66.41%).来诊死亡45例,心跳复苏率35.56%,呼吸复苏率17.78%.急诊死亡86例.创伤抢救死亡率7.19%,死因以机械伤为主(90.84%),其中交通伤占62.18%.创伤部位以四肢、头、胸、腹为前4位排序,平均创伤部位为2.6处.结论交通伤死亡人数最多.普及公众急救意识,建立健全抢救预案及其应急机制,抓住伤后白金10 min,黄金1 h的抢救时机是降低城市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交通及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高能量创伤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是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其中多发伤患者创伤重、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如何提高其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创伤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脾脏是腹腔中最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脾脏破裂后最大的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尽快止血、稳定生命体征是其成功救治的关键。多发伤合并脾脏损伤与单纯的脾脏损伤有很大的区别,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创伤小,符合严重多发伤救治的损害控制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脾破裂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让人们生活更便捷,通信更通畅。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坠落等高能量因素而致伤的人数较前显著增多,尤以严重多发伤为甚。创伤的早期有效救治是关键,构建完善的创伤急救体系,让患者在创伤发生后1h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能极大地减少创伤患者的早期死亡。而5G技术应用于创伤急救体系建设,可以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院内早期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伤是一类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急救需要建立一个急救平台,明确各救治环节的任务;强调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合理性,适时进行损害控制策略是"救命第一、功能第二"这一严重创伤救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对基层部队178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比较不同的院前时间、急诊手术的地点、救治方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由基层负责现场抢救,并在基层实施急救手术,抢救中心负责前援及后续治疗的救治模式,符合基层部队严重多发伤救治特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评估院前院内呼叫联动系统在救治严重创伤476例患者中的效果,实施该系统后,抢救室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9.5%,亦明显降低。院前院内呼叫联动系统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可赢得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是对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F0003-F0003
一、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救治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院前急救网(1985年),院内早期救治,手术、重要脏器功能支持监护及治疗一体化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广泛开展合理容量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胃镜下止血及手术等新技术。近年来通过规范院内早期救治流程,应用64层VCT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