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静  薛华  郭明  化罗明 《临床荟萃》2007,22(24):1764-1764
患者,女,70岁,主因间断鼻出血3天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气短,伴寒战、乏力,自行口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后症状有所好转,并间断出现鼻出血。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伴咳嗽、咳痰、流涕,无咽痛,精神及食欲好,睡眠佳,大小便正常。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心电图示: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9.3×109/L,红细胞3.17×1012/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4×109/L,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血小板减少待查收入我科。查体:意识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新鲜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未…  相似文献   

2.
许顺姬 《临床荟萃》2007,22(5):321-321
患者,女,朝鲜族,31岁.两个月之前无诱因全身瘀血,出现皮下出血点入院.其儿子、父母、兄妹血小板数和形态均正常,无明显的家族史.体检:除瘀血和皮下出血之外,未发现肝、脾、淋巴结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8×109/L,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96×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13.0 fl(正常值7~11 fl),血小板分布宽度0.18(正常值0.15~0.17).显微镜下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均正常,血小板比正常的血小板体积略大,均带有灰色的血小板颗粒.患者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一般生化指标、尿液常规检查均正常.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瑞期托霉素辅因子含量均正常.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激活剂瑞斯托霉素(1.5 g/L)、胶原(1.9 mg/L)反应正常.20 μmol/L 二磷酸腺苷诱导剂作用时,只有第一相凝集而第二相无凝集.100 μmol/L肾上腺素诱导剂作用时无凝集.电镜下血小板颗粒数目比正常人显著下降.流式细胞仪分析中未活化处理前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阳性表达率为6%(对照组0~4%),用10 μmol/L凝血酶诱导剂处理后CD62P阳性表达率为65%(对照组81%~95%),20 μmol/L二磷酸腺苷处理后CD62P阳性表达率为17%(对照组50%~76%).临床上诊断为灰色血小板综合征(gray platelet syndrome).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 岁,主因巩膜及小便黄染20 d 入院,外院CT 平扫示肝右叶占位.入院查体: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及Murphy 征( -);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无慢性肝病史,不嗜烟酒,无输血和血制品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4 ×109 /L,红细胞3.12 ×1012 /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120 ×109 /L,肝功能、乙型肝炎五项、HCV-Ab、HCV-DNA 均无异常,甲胎蛋白(AFP) <20 ng/L.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男,9岁.因间断鼻出血、皮肤淤斑5个月,发热伴咳嗽、咯痰20余天入院.患儿5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出血和皮肤淤斑第1次入院.查血白细胞5.11×109/L,红细胞5.57×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9×109/L;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54个,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未见产板巨核细胞,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24岁,婚后半年,妊娠3个月。自感周身乏力、纳差并下肢水肿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皮肤巩膜无黄染,面色苍白,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无叩痛;双手无震颤,双膝反射正常,Kernig征与Babinski征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3.5×109/L,中性0.25,淋巴0.75,红细胞1.97×1012/L,血红蛋白57g/L,血小板43×109/L,红细胞部分可见大小不等,并可见少量畸形,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尿液、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肝功能、血脂、血糖、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20.2μmol/L,直…  相似文献   

6.
阮永军 《临床医学》2013,33(5):51-5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廉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别需进行脾切除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5例和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患者40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意义。结果门静脉高压组术后血小板(100~300)×109/L者10例,(300~600)×109/L者14例,(600~900)×109/L者11例,>900×109/L者5例;外伤性脾破裂组术后血小板(100~300)×109/L者1例,(300~600)×109/L者6例,(600~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17例;两组血小板各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比较明显,应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1个月于2012年5月1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出现意识不清,问之不语,无口吐白沫,无肢体抽搐。皮肤出现少量瘀斑。曾在我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85×109/L,红细胞1.91×1012/L,血红蛋白59g/L,血小板63.0×109/L,生化示尿素氮30.82mmol/L,肌酐308.6μmol/L,颅脑CT未见异常。给予对症  相似文献   

8.
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青年女性,1999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查血常规示PLT 5×109/L,血小板抗体阳性(lgG或lgM不详),抗核抗体(+),骨髓象检查示:颗粒性巨核细胞增多,超声示脾稍大,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丙种球蛋白以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2000-08行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维持在80×109/L左右,至2005年初病情平稳.2005-04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皮肤出血点,月经量大,伴有低热,体温37.8℃.急诊入我院,查血常规示WBC 15×109/L,PLT 6×109/L,Hb 52 g/L,尿蛋白定性试验(+),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失血造成血红蛋白降低,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4d,血小板无明显改变,一般状况恶化,并出现头痛伴癫痫发作,急诊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等异常表现.进一步完善检查,网织红细胞30%,血总胆红素33.4 μmol/L,间接胆红素26.5 μmol/L,乳酸脱氢酶1039 U/L,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酸溶血试验阴性,游离血红蛋白160 mg/L.外周血破损红细胞占15%.骨髓象检查,红系增生极度活跃,巨核系以及粒系无异常,ESR27mm/h.综合分析:患者有血小板减少,溶血,伴发热,以及精神症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急诊给予血浆置换同时给予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后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9.
徐洲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32-832
1病例资料女,35岁。因全身皮肤淤斑1个半月,加重伴月经量增多4天入院。1个月前因四肢淤斑半月余,在他院就诊。查血白细胞5·2×109/L,血小板78×109/L,红细胞3·77×1012/L,血红蛋白120 g/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罗红霉素、利血生、泼尼松口服。1周后复查血白细胞9·1×109/L,中性粒细胞0·836,血小板35×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巨核细胞生成减少,轻度感染。治疗第18天患者因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自行停服泼尼松,改为服中药治疗。4天后病情恶化,全身皮肤出现大片淤斑,月经量增多,即来我院。查血小板40×109/L。给予黄芪注射液40 m …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例1,男,70岁,以“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1周”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体格检查:体温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肺部未见异常,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辅助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2.1×109/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1848×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2)肝脏、肾脏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积分40,阳性率30%.血清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正常.(3)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占71%,分类中性中幼粒7%,晚幼粒18.8%,杆状核28%,分叶核17.5%,未见嗜酸、嗜碱粒细胞;红细胞系占21%,形态正常;巨核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体积偏小,血小板呈大簇可见.骨髓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p210bcr/abl融合基因阳性,JAK2V617F突变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 WAS)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WAS的临床诊治过程.本例因反复便血、血小板减少43 d入院.当地县医院曾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等,经治疗后患儿血小板升高,出院次日患儿再次出现便中带血并逐渐加重,至市儿童医院就诊,考虑WAS.为求证此诊断入我院,查白细胞6.9×109/L,血红蛋白91.0 g/L,血小板52.0×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8.7 fl,C反应蛋白1.0 mg/L,网织红细胞0.018;骨髓穿刺检查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象;心脏超声检查见卵圆孔未闭;经我院遗传实验室为患儿及其母亲行WASP基因检测,排除WAS,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予相应治疗.结果 现患儿7个月余,血小板稳定于(40.0~50.0)×109/L,便中带血消失,无出血、感染,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当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予相应治疗后,血小板仍反复降低时易误诊为WAS,基因检查可作为二者的主要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2岁,主因"双膝关节反复疼痛两年,加重6个月"以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双侧)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左侧膝内翻畸形,关节间隙压痛,关节活动度可.入院后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5.38×109/L,红细胞计数3.82×1012/L,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148×109/L.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女,61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伴心慌2个月,加重20天入院。入院前1周在某医院查血白细胞11.0×109/L,血红蛋白32g/L,红细胞0.8×1012/L,血小板89×109/L,间断输血800ml。查体:体温38.3℃,脉搏96/min,呼吸21/min,血压130/65mmHg。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淤斑,眼睑及双下肢无水肿,胸骨无压痛,心、肺未查及异常体征,腹水征阴性,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血白细胞6.9×109/L,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4.07×1012/L,血小板231×109/L,网织红细胞0.02;血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0.04,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升高血小板后化疗的骨髓功能耐受性。方法本研究26例均为需要化疗的非肝癌恶性肿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20例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6例患者介入前血小板数量在(12~48)×109/L,平均(32.6±9.5)×109/L,其中11例白细胞在(2.8~3.5)×109/L。PSE后2周内血小板升到80×109/L以上,随后给予静脉联合化疗,每周期化疗后第3、7、10、14天复查血常规,并观察其他不良反应。结果PSE后2周内血小板最高值在(83~341)×109/L,平均(170.7±81.5)×109/L,较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7,P〈0.05)。26例患者共接受化疗127个周期,平均每例4.9个周期(3~6个周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无肝、肾功能损害。Ⅲ、Ⅳ度白细胞抑制率为30.8%(8/26),Ⅲ、Ⅳ度血小板抑制率为11.5%(3/2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5%(16/26),Ⅲ度发生率为7.7%(2/26),无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SE升高血小板后进行化疗时,骨髓抑制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7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伴气促1周入院。查体:呼吸25/m in。全身皮肤未见淤点、淤斑,口唇肢端明显发绀,双肺呼吸音减弱,有散在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m 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增大,心房纤颤,心功能代偿期。心电图检查示心房纤颤。查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血小板182×109/L);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先后4次测…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例1】男,7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并渐出现面色苍白2个月入当地医院。无发热、寒战、咳嗽及骨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出血等症状。查血白细胞2.6×109/L,红细胞2.4×1012/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96×109/L。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输血及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无效,转我院。否认有毒物及放射物接触史。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骨、关节无压痛,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行肝、胆、脾、胰、肾B超及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1.8×109/L,红细胞1.62×1012/L,血红蛋白56g/L,…  相似文献   

17.
王素明  张宝玺  赵晓庆  郭稳捷 《临床荟萃》2005,20(14):F003-F003
例1,女,生后36小时,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无异常,体质量2800g,出生6小时后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阵发性发绀3次入院。其母22岁,3年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孕早期血小板60×109/L,产前100×109/L。体检:反应好,哭声正常,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及紫癜。右颈部5cm×5cm皮下血肿,前囟平坦,颈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脐部少许血性分泌物,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5.7×109/L,血红蛋白180g/L,血小板7×109/L。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各期均有,以晚期为主,红细胞系受抑制,巨核细胞15只,幼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的解决方法。方法对6例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血重新测定、重采末稍血(不加抗凝剂)稀释后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用人工法(其结果作为参考值)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4种方法的结果分别是,白细胞:(11.97±9.77)×109/L、(11.40±9.53)×109/L、(10.92±9.15)×109/L、(10.85±9.13)×109/L;血小板:(69.50±60.10)×109/L、(193.00±106.76)×109/L、(273±146.5)×109/L、(276.50±149.10)×109/L;与人工法比较,ED-TA-K2抗凝血和枸椽酸抗凝血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预稀释法与人工法的计数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用EDTA-K2抗凝血作血细胞分析时,可导致少数标本的血小板结果假性降低,而白细胞结果假性升高,处理方法可采用预稀释(不加抗凝剂)重新测定,或用人工法重新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后报告。  相似文献   

19.
1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理生理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妊娠≥17周)和新生儿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150×109/L,血小板数量低会导致潜在的危险.但是只要新生儿身体健康,其血小板在100~150×109/L范围内短暂波动并无显著的临床意义(Saxonhouse et al).通常有18%~35%患血小板减少的早产儿被收入重症监护室,其血小板计数<150×109/L.  相似文献   

20.
李树军 《新医学》2007,38(9):610-610
患者女,68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7日于2006-02-23来我院就诊.患者7日前无意中发现左额部发际内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无疼痛和触痛,自觉肿块日渐增大,遂入院.近期无头部碰撞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营养较差、消瘦,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局部检查:左额上部发际以内1 cm处有一直径约1.5 cm的类圆形肿块,质软,无波动感,边界较清楚,与皮肤粘连,无触痛,皮温正常,皮肤无红肿.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1 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5.1×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血小板82×109/L.头部肿块B超示头部皮下实性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