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IFN-γ诱导上调表达的单核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分子对NK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及NK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刺激单核细胞后,再将单核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表面CD69分子及胞内IFN-γ表达,以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刺激的单核细胞能促进异体NK细胞CD69及胞内IFN-γ表达,能增强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单核细胞的这种效应至少部分依赖于IFN-γ上调的MICs分子,因为用抗MIC抗体封闭或用细胞小室阻断细胞接触,可以明显地抑制NK细胞的活化.结论: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介导了NK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人血单核细胞和U937细胞产生IFN-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人体单核-巨噬细胞(Mo-Mφ)系在体外诱生IFN-α较为困难,本文试图找到适合的培养条件,使Mo-M(?)系能在体外诱生IFN-α.结果显示:经M-CSF长期预处理和IFN-γ的短期预处理或单用IFN-γ短期预处理后,NDV刺激均能使人外周血Mo-M(?)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α;U937细胞只能产生低水平的IFN-α.  相似文献   

3.
人缺血脑组织中IP-10和IFN-γ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是否参与人缺血脑损伤过程。方法:将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7天、7~14天和15~21天3组,以非缺血侧半球做对照,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球脑组织与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结果:在〈7天组和7~14天组中,缺血脑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7天组、7~14天组和15~2l天组中,趋化因子IP-10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74倍增高,P〈0.01;1.41倍增高,P〈0.05和1.52倍增高,P〈0.01)。在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中发现〈7天和7~14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65倍增高,P〈0.05和1.32倍增高,P〈0.05);在15~21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人缺血脑组织中观察到IP-10和IFN-γ的表达,提示IP-10和IFN-γ参与了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同时也提示IP-10可能参与后期对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林绮文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11,(9):752-755,759
目的研究IFN-α对CD56+NK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杀伤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别与培养液、IFN-α和IL-12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FN-α诱导IFN-γ产生的细胞亚群以及该细胞亚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结果经IFN-α刺激后,PBMC能产生低剂量的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FN-α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IFN-α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促进STAT1和STAT4磷酸化。结论 IFN-α通过磷酸化STAT1和STAT4,增加NK细胞IFN-γ分泌和增强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5.
IFN-γ促进人单核细胞向不典型成熟DC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FN-γ对人单核细胞表型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 以细胞因子IFN-γ、 TNF-α、 IFN-α刺激单核细胞后, 观察单核细胞生长特性, 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CD1a、 CD14、 CD80、 CD83、 CD86、 HLA-DR等分子表达.结果: 细胞因子IFN-γ、 TNF-α、 IFN-α对单核细胞形态、生长及表型转化有不同影响.IFN-γ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聚集形成"细胞小岛结构", 刺激单核细胞形态向梭形及多角形转化; IFN-γ上调单核细胞表达CD80、 CD83、 CD86及HLA-DR分子, 同时下调CD14分子表达.结论: IFN-γ促进单核细胞向不典型的成熟DC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LE病人体内Th1/Th2及Tc1/Tc2比例失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SLE病人(活动期病人15例,稳定期病人20例)及正常人20例外周全血经PMA(20ns/ml)和离子霉索(ionomyein,1μmol/L)刺激4小时后,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T细胞(主要为Th细胞)及CD3^+CD8^+T细胞(Tc细胞)胞浆内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血清抗dsDNA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尿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SEE活动期病人Th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人及正常人,Tc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IL-4的阳性百分率各组问无明显差异。稳定期病人仅Tc细胞IFN-1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抗dsDNA抗体(+)病人Th和Tc细胞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抗dsDNA(-)病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中任何一种)异常增高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虽IL-4的阳性百分率无变化,但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与尿蛋白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SLE病人体内存在1型及2型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正常人静脉血中分离PBMCs,分别与培养液(medium)、flagellin、IL-12或flagellin+IL-12共同培养。三天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收集初次培养组细胞,洗去刺激后进行二次培养,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上IL-12Rβ1和TLR5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培养的结果表明,flagellin或IL-12单独刺激PBMCs可诱导较低水平IFN-γ的产生。共同刺激下,可协同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二次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12的刺激flagellin初次培养组细胞,IFN-γ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IL-12初次刺激组细胞在flagellin的二次刺激下,IFN-γ的产生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结果表明,flagellin可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可上调NK细胞TLR5的表达。结论:flagellin通过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通过促进NK细胞TLR5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IL-2、GM-CSF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T细胞的增殖.在诱导Thl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和Thl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中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并与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绿脓杆菌制剂与IL-12在诱导人NK细胞IFN-γ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PPA和IL-12诱导IFN-γ产生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单独应用亚适剂量的IL-12或PPA刺激人PBMC或纯化NK细胞,不能诱导或只能诱导低水平IFN-γ的产生。当PPA和IL-12共同与人PBMC或纯化NK细胞孵育后,PP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IL-12协同诱导PBMC和纯化NK细胞产生大量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PA和IL-12协同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PPA与IL-12协同促进NK细胞IFN-γ的产生,提示PPA和IL-12能直接刺激NK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IFN-γ受体Ig融合蛋白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γ 干扰素受体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 (IFN γR Ig )对ConA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在Balb/c小鼠体内一次性静脉注射ConA 2 0mg/kg诱导细胞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 10mg/kgIFN γR Ig,观察该融合蛋白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水平 ,细胞因子IFN γ、TNF α和IL 10分泌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FN γR Ig预防给药明显改善肝脏损伤的组织学和血清学变化 ,降低GPT水平 ,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同时与模型对照小鼠相比血清IFN γ水平下降 ,TNF α分泌合成减少 ,IL 10水平明显增加。而IFN γR Ig通过早期结合并阻断内源性IFN γ ,提高IL 10的抗炎作用 ,减轻炎症细胞对肝脏的侵袭及IFN γ、TNF α的肝细胞破坏作用 ,保护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额尔敦 《现代免疫学》1998,18(3):176-177
外周血清中的天然IFN-γ含量可能低于目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极限。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改良的免疫PCR检测方法。用兔抗IFN-γ包被酶联板,加IFN-γ反应后再依次加生物素标记抗IFN-γ单抗、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P~(INM30)质粒,最后用不等量一对引物(引物1:0.5Pmol/μl;引物2:0.1pmol/μl)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结果表明应用免疫PCR技术,敏感性较ABC-ELISA法高出100倍,即达到1.25pg/ml水平。  相似文献   

12.
IFN-γ对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PD-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涵露  吴雄飞 《免疫学杂志》2005,21(2):114-116,120
目的 了解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 (PD L1)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RT PCR、流式细胞计数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 正常的HK2细胞表达少量PD L1mRNA和蛋白,2 0 0ng mLIFN γ刺激2 4h后其表达升高,并持续至72h ;不同质量浓度的IFN γ(5 0、10 0、2 0 0ng mL)刺激HK2细胞2 4h后,PD L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 IFN γ刺激培养的HK2细胞表达PD L1升高,推测HK2细胞上表达的PD L1有可能和T细胞上的受体PD 1结合,影响肾小管间质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Dectin-1在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我们用不同浓度昆布多糖(Dectin-1封闭剂)与PBMC共培养1 h后,再用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PBMC 4 d;同时用不同剂量的Dectin-1激活剂酵母聚糖(zymosan)刺激PBMC 4 d,收集培养液上清,经ELISA检测IL-12和IFN-γ水平。结果发现,昆布多糖可以部分抑制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PBMC合成IL-12和IFN-γ的能力,酵母聚糖可以诱导PBMC合成IL-12和IFN-γ。因此,Dectin-1是介导热灭活白念珠菌诱导PBMC产生IL-12和IFN-γ的受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74基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上皮细胞(TEC)IFN-γ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上皮细胞,脂质体法转染pCMV-CD74,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结果及TEC中IFN-γR等与自身免疫病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并传代的胸腺上皮细胞转染pCMV-CD74质粒后,CD74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TEC高表达CD74基因,可引起HLA-A、ECFGI、IL4R、IL-32和IFN-γR基因表达显著增加.结论:CD74基因对TEC表达IFNγR基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A(CsA)对小鼠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影响。方法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别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抗CD3mAb 抗CD28mAb及抗CD3mAb rIL-12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Cs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sA对脾细胞表面CD25和CD69表达及IFN-γ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不同条件下诱导的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细胞的活化有关。结论CsA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小鼠脾细胞表达CD25、CD69及产生IFN-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对不同肝癌细胞株的体内外抑瘤作用,并检测肝癌细胞MHC-I类链相关蛋白(MIC蛋白)的表达。方法: 抽取志愿者外周血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置入NK细胞试剂盒行孵化及逐级扩增。计算NK细胞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SMMC7721的杀伤率。接种建立人肝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进行NK细胞瘤内及瘤周注射;计算各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绘制各组肿瘤生长曲线;处死裸鼠,称瘤重,计算NK细胞对各组肿瘤抑制率。检测人肝癌细胞表面 MIC蛋白表达。结果: 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最强,BEL-7402次之,SMMC-7721细胞株杀伤敏感性最低。裸鼠抑瘤实验结果显示NK细胞对于BEL-7402细胞株的抑瘤效果最好,而对于SMMC-7721细胞株的抑瘤效果较差。BEL-7402及HepG2细胞株表面表达MIC,而SMMC-7721则很少表达。结论: NK细胞对于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体内外抑瘤作用不同,其差异可能和不同肝癌细胞株MI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肿瘤细胞MHCII类分子表达及对IFN 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CIITA表达的关系 ,本文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表达 ,以RT PCR检测肿瘤细胞CIITA基因表达。肿瘤细胞HLAII类分子表达与CIITA表达一致 ;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 ,经IFN γ作用后其HLAI、II类分子表达增高 ;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 ,其对IFN γ促HLA表达的作用不反应。提示 ,某些肿瘤细胞对IFN 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IITA诱导性表达缺陷有关。表面CII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HLAI、II类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8.
M-CSF和IL-10对人单核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4、CD2 3、CD6 4、CD11b、CD18、CD2 9表达 ,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 )和白细胞介素 (IL ) 10对单核细胞炎症效应和免疫效应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1)M CSF诱导单核细胞表面CD14及CD2 3分子的表达 (P <0 0 5 )。IL 10抑制CD2 3的表达 ,促进CD6 4的表达 ,并协同M CSF诱导单核细胞CD14的表达 ,拮抗M CSF对CD2 3的诱导作用。M CSF能协同IL 10对单核细胞CD6 4的诱导作用 ;(2 )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CD11b及CD18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M CSF通过促进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CD14、CD2 3的表达及协同促进CD6 4的表达而促进单核细胞粘附、炎性渗出、IgG及IgE依赖的细胞杀伤和吞噬功能 ,促进单核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发挥效应细胞功能。IL 10通过促进CD6 4的表达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单核 巨噬细胞的免疫效应功能 ,但通过抑制CD2 3的表达 ,下调IgE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IgG受体(FcγR)在炎症细胞因子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免疫组化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和RT-PCR等方法,检测FcγRII及其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刺激的正常HU-VEC可表达低水平的FcγRIIa;经2×105U/L TNF-α和1×105U/L IFN-γ联合刺激3d后,FcγRIIa的表达提高16倍(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TNF-α和IFN-γ诱导的FcγRIIa表达于HUVEC表面。RT-PCR结果显示,FcγRIIamRNA表达量在TNF-α和IFN-γ刺激24h后有明显提高。结论:TNF-α和IFN-γ可通过调节FcγRIIa的转录和翻译,增强其在HUVEC上的表达。FcγRIIa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炎条件下,免疫复合物在血管上的特异性定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直接诱导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 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 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 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 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