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过去10年来3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的病因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数为车祸致伤,重型颅脑伤占26例。原发TIVH17例,继发TIVH14例。脑室出血量按Graeb法分类:1~4分(轻度)12例,5~8分(中度)10例.9M2分(重度)9例。28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伤后6个月GOS评分:死亡14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5例,良好9例。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TTVH的发生率较低,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112例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征与救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41例。死亡71例(死亡率63.4%)。35例获随访3个月~9年,17例恢复良好,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5例。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诊断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性心肌损害早已被尸检证实,但目前临床上对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为了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与血清酶学检查,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心肌损害伤情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预后与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81例,死亡54例(死亡率40%)。存活81例随访4个月~6年,恢复良好或轻残58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伤情严重、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诊断与治疗及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的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诊疗经过。结果12例的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无1例漏诊。其中,颅脑损伤合并单纯性颈椎损伤7例,GOSⅤ级6例,GOSⅢ级1例;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5例,GOSⅤ级1例,GOSⅢ级2例,GOSⅠ级2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致地神经系统检查和颈椎CT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合并颈椎损伤。颅脑损伤合并单纯性颈椎损伤,预后取决于颅脑伤情,颅脑损伤合并有颈髓损伤预后则较差。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对3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4年,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分:良好2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前急救、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1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CSW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CSWS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治疗后3~6个月后按GOS预后判断,恢复良好12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无植物生存。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后CSWS只要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纠正脱水和低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平均术后26h并发脑梗死;其中再次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6例;死亡5例。出院半年内电话随访持续性植物状态2例,中重度致残19例,恢复良好9例。结论提高对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认识,及早预防,针对性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伤性硬膜下积液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95年至1998年对1792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颅脑损伤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7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4.35%。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瞳孔散大是脑疝的标志,表明病情危重。本文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2年12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64例,死亡15例,59例患儿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41例恢复良好,轻残11例,中残4例,重残3例,结论:早期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明显地改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如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据报道,亚低温(28℃~35℃)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颅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院自2001-05~2004-09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分为颅内压监护治疗组35例,常规冶疗组36例。结果颅内压监护组35例,其中治愈14例,轻残13例,中残7例,重残1例。常规治疗组36例,其中治愈10例,轻残9例,中残12例,重残4例,死亡1例;颅内压龄护组疗效明最好于常规治疗组(U=1.95,P〈0.05)。结论对中型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HHNC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预后评分,本组死亡1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8例,恢复良好7例。结论HHNC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死亡率高,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治疗。诊断和有效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90例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2例,保守治疗28例。治疗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良好32例,中残15例,9重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30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8例)。结论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原因,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救治中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4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继发脑梗死42例.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占8.8%,其中成人组432例发生脑梗死34例,占7.9%;儿童组病例48例,发生继发脑梗死8例,占17%。儿童组病例继发脑梗死的例数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继发脑梗死外,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治疗因素也可引发脑梗死。脑梗死的发生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人的亚低温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1998年3月至2002年12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存活66例,死亡26例;其中恢复良好60例,中、重残疾6例。无植物生存。结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预后估价(附60例报告)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脑外科李振球,潘先文,舒崇厚急性小脑幕裂孔疝(以下简称急性脑疝)是重型颅脑损伤,尤为特重性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我院近五年来经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对病情进展及预后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与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分析颅脑损伤前后凝血功能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的关系。 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d~24个月,4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3.75%、80%、55.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颅脑损伤预后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6,P<0.05)。不同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预后的凝血因子指标比较,INR值、PT、APTT、FIB及D-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颅脑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