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6~12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髋关节Har is法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可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结果术后随访4-25月﹙平均10.3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20例,良6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89.66%。结论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内固定的一个很好补充,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术后随访1.5~24月(平均11.7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1.3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内固定的一个很好补充,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欣  叶春万 《解剖与临床》2006,11(4):279-280
目的:探讨多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42例。结果:42例均获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结论:此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DHS螺旋刀片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螺旋刀片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23例随访3个月~1年,1例死亡;1例产生切割,1例发生髋内翻,其余患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DHS螺旋刀片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防旋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 2005年3月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9 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8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年提高。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老年人生命有积极的意义。对有手术指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是目前治疗方法的首选。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本科室开展的32例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程及预后的体会.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住院10 d,,经3~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及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高,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的概率也逐年走高,股骨近端骨折包括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骨折,同时股骨近端骨折也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治疗难度大。如何有效的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股骨近端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治做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尤以老年患者多见,多种股骨髓内钉用于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39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工股骨置换术后股骨再造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骨截面面积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反应力遮挡效应,采用骨再造理论和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M)相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植换术后股骨的再造行为,从而定量的分析人工股骨头对股骨的应力遮挡效应。骨表面再造采用BRSS97程序。有限元模型采用正常股骨的受力状态为模型一,带颈领的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固定骨受力状态为模型二。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对骨产生的应力遮挡,股骨发生骨吸收,人工假体柄中段近端区域骨吸收严重。其骨截面积吸收最大,其截面吸收率最大为31.33%,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最大为54.58%。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体会。方法从2005~2009年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Jesen分型,Ⅱ型8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Ⅴ例4例。经闭合复位,C臂下置入PFN。结果病人3周下地活动,随访12~18月。有2例出现"Z"效应,1例术中出现股骨远端骨折,按照X线评定标准,92.4%疗效满意。结论 PFN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Albers M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8,359(12):1294; author reply 1294-1294; author reply 1295
  相似文献   

16.
The following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a high school football player who complained of right anterior thigh pain, which worsened during the season. The team orthopedic surgeon made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a right rectus femoris strain. The athlete was treated and improved quickly. One week later, his condition worsened and he reported signs and symptoms similar to those experienced initially. A follow-up examination by the orthopedic surgeon revealed a femoral stress fracture to the proximal one-third (medial side) of the right femur. We describe the athlete's clinical findings, diagnostic tests,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We also discuss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relevant to the management of a femoral shaft stress fracture. The athlete has recovered and has returned to full athletic activity with no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吴严  李海波  苟永胜 《医学信息》2019,(7):115-116,11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6.73±2.21)个月。有10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复位质量、手术间隔时间、囊内是否减压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内是否减压、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囊内是否减压、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其中预后影响最大的是骨折复位质量,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需尽快实施高质量复位操作,并让囊内充分减压,以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碳-钛组合式人工股骨头是一种由碳质股骨头和钛合金柄两部分组成的新型人工股骨头,其结合部采用丙烯酸类粘固剂充填粘固,碳质股骨头是以高强度石墨为基体,外涂含硅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做成;股骨柄系TC;钛合金经热模压锻造成型,表面具有凸点结构。经12年的大量临床应用证明,碳-钛组合式人工股骨头为目前人工股骨头中最优者之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并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211850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与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TKA术后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行TKA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照组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连续股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48 h后,研究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的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TKA术后患者跌倒现象,实施连续骨神经组织和连续股收肌管组织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但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面作用更大,更加适合应用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