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十余年来手术治疗髋臼骨折逐渐增加,随着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髋臼骨折术后骨不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大量文献报道,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1-3].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断、预防。方法:按Brooker方法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结果:24例病人中,发生异位骨化9例,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发生率37.5%。结论:对男性复杂骨折(特别是T型、双柱骨折)、伤后延迟手术,采用S-P,改良S-P切口及前后联合切口或合并颅脑损伤要采用小剂量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降低异位骨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 30年来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逐渐增加[1] ,随着髋臼手术技术的完善 ,骨不连及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而异位骨化 (heterotopicossifi cation ,HO)作为髋臼骨折术后一个严重的、最常见的并发症 ,则日益受到重视。1 易患因素HO是指在一般不会出现骨化的组织中出现成熟骨的现象。其最初由Riedel于 1883年报道 ,直到本世纪后半叶才引起临床重视。对于HO的研究是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始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髋臼骨折手术的开展 ,人们对于其术后并发的HO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髋臼…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手术切除松解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22~45岁).髋臼骨折手术后平均14.2个月(3~30个月)发生异位骨化.原始手术入路分别为:Kocher-Langenbeck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1例.根据Brooker分型,Ⅳ级4例,Ⅲ级1例.5例患者术前患髋活动范围平均为8°.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一次放射治疗,剂量为7~8 Gy.所有患者均取Koe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使用神经探测仪探查并保护坐骨神经.完全切除异位骨化的骨组织,1例患者因股骨头和髋臼发生融合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所有患者术后即开始无痛下功能锻炼,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4~2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最终复查时均无异位骨化复发,患髋总活动范围平均为160°.结论 对于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而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尽早手术切除,并配合药物和放射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异位骨化(HO)常见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有报道称髋臼骨折术后HO的发生率平均可达到51%.HO主要与髋臼骨折内同定的手术人路有关,Kocher-Langenbach入路与改良的髂股扩展入路术后更容易出现HO.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髋臼骨折术后HO主要采用Brooker分型,由于该分型与髋关节的功能相关性不强,Moed对原始的Brooker分型进行了改良.目前常用的预防手段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小剂量的局部放疗或两者联合应用.手术是髋臼骨折术后HO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有学者主张早期切除HO以防止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8例于原发伤后平均7个月(3~10个月)行病灶切除术的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病人。骨化的病因为神经系统损伤(2例颅 相似文献
8.
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服用吲哚美辛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以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HO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2月~2003年8月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并在术后服用吲哚美辛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用药组),其结果与1993年3月~1998年5月采用相同后入路治疗而在术后未服用吲哚美辛的4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用药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吲哚美辛,25 mg/次,3次/d,应用4周。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杏。随访术后HO的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评价。结果用药组48例患者获完整资料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6~39个月)。8例患者发生HO,据Brooker分型:Ⅰ度5例,Ⅱ度3例,尤严重HO(Ⅲ、Ⅳ度)发生;HO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40例患者获平均26.4个月(4~58个月)随访。14例患者发生HO,HO发生率为35.0%,其中4例为严重HO。两组患者HO和严重HO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髋臼骨折术后HO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0):870-873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药物组患者60例,术后无任何药物干预,吲哚美辛组患者60例,术后1d开始口服吲哚美辛,25 mg/次,3次/d,持续4周;术后门诊随访X线片并记录异位骨化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9%,其中Brooker Ⅰ级16例,Ⅱ级18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18例患者有症状,4例需要再次手术。吲哚美辛组与无药物组相比,轻度异位骨化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重度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应用吲哚美辛并不能有效预防重度异位骨化的发生,应提高医生手术技巧,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COA)国际学术大会上,美国圣路易斯大学 Moed 教授就“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异位骨化预防及手术治疗”作了精彩报告,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征得 Mo ed教授的同意后,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与广大骨科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2.
异位骨化(HO)为创伤、烧伤和整形手术等的严重后遗症,晚期可致关节活动受限.近年随着人工关节广泛应用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普及,HO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可靠的早期检测方法.该文就近年早期检测HO的血液指标、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3岁,因"机动车撞伤致右髋部疼痛1 h"于2007年4月30日至本院骨科就诊.急诊查体:患者痛苦面容,右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屈曲,右下肢轻度外旋,局部无明显肿胀,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压痛明显,右髋关节主动运动丧失,被动活动疼痛加重,触诊检查大转子,大转子位于髂-坐骨结节连线之上,大转子与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右侧较左侧短缩约1.5 cm.急诊摄双侧股骨上段正位X线片示右侧股骨颈基底骨折(Garden Ⅳ型),移位明显(图1).急诊诊断:右侧股骨颈基底骨折.收治入院后,经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在与患者家属讨论治疗方案后,即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右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16.
异位骨化多见于髋、肘、膝关节,踝关节异位骨化报道较少。笔者于2008年2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0岁,发现右足背包块逐渐增大14个月,既往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踝部形成一拇指大小包块,曾行手术切除,切除的包块外观为硬性游离骨块,经病理检查为右踝部骨化性 相似文献
17.
全髋置换术和初次全膝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HO)的报道较多,尚无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后HO的研究报道。研究旨在确定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后HO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对1993年至1997年间15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中135例(女性72例,男性63例)进行了24~48个月(平均30个月)的随 相似文献
18.
19.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4岁,因从0.5 m高处坠落致右踝部疼痛、畸形1 h于2007年11月19日入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急诊查体:神志清,痛苦貌,右小腿远端畸形,肿胀明显,无开放性创面,足趾感觉无障碍,末端血运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较健侧稍弱.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工人,因车祸伤及双下肢及左髋部半小时入院,入院病人呈急性痛苦面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功能障碍。查体:为双股骨中段骨折及左髋关节脱位表现,左髋及双股骨X线片示:左髋关节脱位,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图1),双股骨中段骨折,CT检查证实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入院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