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种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SO指数和MELD-Na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CTP、MESO和MELD-Na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正态Z检验对四者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访1年后有62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MELD、CTP、MESO和MELD-Na评分分别为31.2±6.51、2.4±1.3、2.4±0.6和39.4±9.8,均高于生存组患者(20.2±7.4、10.1±1.5、1.5±0.6和22.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1t,=7.20t,=8.14t,=9.65,均P〈0.01)。各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24、0.6750、.826和0.898;MELD-Na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MELD、CTP和MESO(均P〈0.01)。结论 MELD-Na是判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CTP评分和MESO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MESO评分/血清钠比值(MELD to SNa ratio,MESO)和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进行判断,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资料,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临床诊断是否存在肝炎肝硬化分为非肝硬化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重型肝炎组.观察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直至3个月后的病情转归情况,将病情好转、出院或稳定3个月以上者归人生存组,因病情恶化濒临死亡而自动出院或死亡者归入死亡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谱,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疾病转归的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对分子质量位于1000~10000之间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出两组图谱的差异峰,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重型肝炎的预后预测模型。结果比较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发现质量电荷比为4095、2860、5179、3954等38个峰的峰强度在两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这些差异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正确率达85.7%,在该预测模型中,权重最大的5个峰的质量电荷比依次为4095、5198、3954、5354、4967。结论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与患者疾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重型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及早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对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此分期方法比较笼统,缺少综合量化指标。为此,在分析与预后相关诸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便的评分方法,以替代现行的分期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1996-2002年住院的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3例,其中男60例,女13例;年龄18~7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判模型判断能力。结果 145名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8%(94/1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后判断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研究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8.0%,总正确率为90.0%。结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判断模型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病死率达60%~90%。本研究引入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 stage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statistic)评估MELD预测的准确性;同时探讨年龄、性别、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四种评分模型(MELD、MELD-Na、SMSVH及CTP)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住院后确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用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每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各自的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K-M)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生存率,并算出总预测正确率。结果死亡组MELD-Na、MELD、SMSVH和CTP的平均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33、0.802和0.75。四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4,P=0.084)。四者的总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35%、77.64%、77.65%、71.7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434)。结论 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作用,四种评分模型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四者预测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220例的预后,以及性别、年龄、肝炎型别、各种其他合并症、感染部位及细菌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总体细菌感染的79.1%,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0.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11.
于建武  赵勇华  孙丽杰  李树臣 《肝脏》2006,11(5):312-315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探讨年龄、性别、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分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3个月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评估MELD预测的准确性并分析该评分系统的影响因素.结果 MELD在20~29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病死率为56.0%,30~39分者为76.5%,≥40分者为98.2%.评估MELD模型c-统计值为0.782.在单因素分析中,MELD在20~29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P=0.047)、病因(P=0.039)、血清钠(P=0.029)和腹水(P=0.03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在20~29分时年龄(P=0.012)、病因(P=0.024),血清钠(P=0.005)和腹水(P=0.017)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当MELD大于30分时,只有MELD积分(P=0.015)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的预后.MELD在20~29分时,年龄、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分系统有一定影响.当MELD大于30分时,只有MELD积分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BeAg状态及HBV DNA载量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6例,研究HBeAg状态、HBV DNA载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406例重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208例,占51.2%,HBeAg阴性198例,占48.8%.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男女构成比、TBil峰值及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平均年龄(46.7±12.8)岁,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38.3±13.5)岁(t=6.43,P<0.01);HBeAg阴性组肝硬化患者占67.7%,亦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45.7%(X2=19.97,P<0.01);HBeAg阴性组好转率为32.3%,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的44.7%(X2=6.56,P<0.05).在208例HBeAg阳性与198例HBeAg阴性患者中,均显示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其好转率下降,呈显著负相关(X2=22.98,X2=26.04;均P<0.01).结论 HBeAg阴性重型乙型肝炎较HBeAg阳性者预后差;无论HBeAg状态如何,HBV DNA载量越高,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酒精性肝炎(AH)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短期预后的评估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70例重症AH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型(无肝硬化,n=27)、B型(代偿期肝硬化,n=52)和C型(失代偿期肝硬化,n=91)。计算Maddrey判别函数(MDF)评分、慢性肝衰竭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ABIC评分(年龄、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以及Glasgow酒精性肝炎评分(GAHS)。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重症AH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并应用DeLong法进行比较。结果A、B、C型患者28 d生存率分别为88.9%、80.8%和5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MELD评分、MDF评分、GAHS评分、ABIC评分和CLIF-SOFA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95%CI)分别为0.584(0.493~0.676)、0.696(0.605~0.786)、0.644(0.554~0.735)、0.745(0.662~0.827)和0.795(0.726~0.863);CLIF-SOFA评分与MDF评分、MELD评分、GAH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IF-SOFA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阈值为8.50分,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67.9%。发病时不同肝病基础(HR=2.296,95%CI:1.356~3.887,P=0.002)以及合并肝性脑病(HR=1.911,95%CI:1.059~3.449,P=0.031)是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AH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预后,发病时不同肝病基础及合并肝性脑病与重症AH患者28 d预后密切相关。CLIF-SOFA评分能够较好地预测重症AH患者28 d预后。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37.00±6.50,存活组为25.80±5.20,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远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1),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1.57±0.89,存活组为-0.99±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c-统计值分别为0.90和0.76。MELD分值〈25组,患者3个月后病死率为2%,25≤MELD分值≤30组病死率为7%,30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1%和13%,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越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可以结合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c-统计值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该值等同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并求出作为判断患者3个月内生存与否的MELD最佳临界值。方法121例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与非PE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81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PE组35例,非PE组46例)。MELD分值在20~30和30~40范围内的患者病死率,PE组病死率分别为31.6%、57.7%明显低于非PE组的67.6%、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的患者病死率,PE组为93.3%,非PE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判断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80.0%,特异性52.0%,c-统计值为0.777;而非PE组的临界值为25,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6.7%,c-统计值为0.869。结论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患者短期内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416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选本研究。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Beckman—Coulter 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结果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显著炎症(≥G2)、中度炎症(≥G3)、重度炎症(=G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95%CI:0.545—0.659)和0.550(95%CI:0.489—0.611)、0.620(95%CI:0.559~0.681)和0.606(95%CI:0.547~0.666)、0.803(95%cI:0.670—0.937)和0.654(95%CI:0.486~0.823);预测显著纤维化(≥S2)、严重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95%CI:0.531~0.649)和0.582(95%CI:0.519~0.644)、0.665(95%CI:0.612~0.718)和0.655(95%CI:0.602~0.707)、0.669(95%CI:0.603—0.736)和0.670(95%CI:0.607~0.734)。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重度炎症和肝硬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8g/L和≤0.12g/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和0.480、0.797和0.792、0.796和0.719。结论血清补体C3和C4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重度炎症和肝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