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280g,雌雄不限。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频率2~20Hz,强度2.0A,持续30min,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各区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CA1区(236±26,126±19,P<0.05);CA3(328±80,212±55,P<0.05);CA4(594±104,381±92,P<0.01);DG(621±111,341±89,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电针可增强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改良的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 7和14d,疏-密渡频率:2~20Hz,强度2.0A。结果:实验后第7天.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34.4&;#177;36.2),(318.9&;#177;39.O)nmol/s,P&;lt;0.01:(217.9&;#177;41.8),(269.4&;#177;39.0)nmol/s.P&;lt;0.05)],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天,缺血再灌注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质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2507&;#177;38.8),(302.1&;#177;35.5)nmol/L,P&;lt;0.05)],电针组的AChE活性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分别应用TUNEL染色法、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IGF-1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IGF-1阳性表达数目少量增加,胞浆染色呈轻-中度阳性(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5),电针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减少,IGF-1的阳性表达数目增加,胞浆染色呈中-强阳性(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 电针可降低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增强IGF-1的阳性表达;早期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害的有效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IGF-1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程度及性质。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B组)、12h(C组)、24h(D组)、48h(E组)和7d组(F组),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B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与A组相同,E组和F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重;E组和F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A组明显减少(P&;lt;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A组明显增大(P&;lt;0.05)。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后产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直接与脑缺血再灌注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及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 0~5 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 0 min。在缺血后2 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和乳酸测定。结果CI/R组大鼠脑静脉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 5),乳酸值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后,CI/R+EA组脑静脉血糖明显降低,乳酸水平升高,与C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改良的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7和14d,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0A。结果:实验后第7天,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34.4±36.2),(318.9±39.0)nmol/s,P<0.01;(217.9±41.8),(269.4±39.0)nmol/s,P<0.05),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天,缺血再灌注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质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250.7±38.8),(302.1±35.5)nmol/L,P<0.05),电针组的AChE活性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麻醉下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组(CL+CI/R)、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L+CI/R+EA)、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组(P+CI/R)、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P+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0~5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0 min。在缺血后2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CL+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SH组(P〈0.01),乳酸值则低于SH组(P〈0.01),P+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SH组(P〈0.05),乳酸值则显著低于SH组(P〈0.01);与CL+CI/R组相比,CL+CI/R+EA组和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P+CI/R组相比,实施电针治疗的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P〈0.05);P+CI/R组的颈静脉血糖明显低于CL+CI/R组的血糖(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对电针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麻醉下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组(CL+CI/R)、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L+CI/R+EA)、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组(P+CI/R)、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P+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0~5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0 min。在缺血后2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CL+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SH组(P0.01),乳酸值则低于SH组(P0.01),P+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SH组(P0.05),乳酸值则显著低于SH组(P0.01);与CL+CI/R组相比,CL+CI/R+EA组和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P+CI/R组相比,实施电针治疗的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P0.05);P+CI/R组的颈静脉血糖明显低于CL+CI/R组的血糖(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对电针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0)作用下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区神经元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讨高压氧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沙土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0.15MPaHBO治疗组、0.25MPaHBO治疗组,0.25MPa压力空气(hyperbaric air,HBA)对照组,每组4只动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前脑缺血模型,缺血20min后再灌注3d,并用0.15MPa和0.25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60min/d,连续3d)后,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观察高压氧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3d组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表达Bax蛋白,并且神经元发生凋亡,未见神经元表达Bcl-2蛋白;高压氧治疗组则大量神经元表达Bcl-2蛋白。并且0.25MPa高压氧治疗组比0.15MPa高压氧治疗组变化更显,而各组表达Bax蛋白的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高压氧治疗组Bax蛋白阳性的神经元形态正常。结论 HBO暴露可诱导大量神经元表达Bcl-2蛋白,对Bax蛋白表达则无明显作用,使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比值增高,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这可视为HBO治疗脑缺血性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4)、假手术组(n=4)、模型组(n=16)和电针组(n=16)。正常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于麻醉切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肌层后,仅分离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至翼腭动脉,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模型组和电针组于栓塞30 min后再灌注,并根据再灌注的时间点各分1 d、2 d、4 d、8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电针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开始进行电针治疗,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穴,选疏密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各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0 min再灌注1 d、2 d、4 d、8 d后的右侧大脑皮质微血管CD34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动态变化。 结果模型组各亚组大鼠的大脑皮质的微血管密度(MVD)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所增加,尤以缺血再灌注4 d后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电针组各亚组大鼠的MVD均高于模型组,以缺血再灌注4 d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调控脑内微血管新生可能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血管内皮和脑组织的作用.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学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完成.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水沟(唇裂鼻尖下1 mm正中处,向上斜刺1 mm)、双侧内关(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 mm处的尺桡骨缝间,直刺1 mm)、双侧足三里(膝关节下侧,在腓骨小头下约5 mm处,直刺7 mm)水沟穴与右耳根部皮肤、内关与足三里接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 mA,留针30 min.缺血后即时治疗1次,再灌注后每12 h治疗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离海马,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结果4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1]模型组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4.85±1.29)×1 000,(3.19±1.38)×1 000]拷贝,(t=2.77,P<0.05)};[2]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5±1.29)×1 000,(4.93±2.17)×10]拷贝,(t=97.38,P<0.01)};[3]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4.85±1.29)×1 000,(3.13±1.68)×10]拷贝,(t=11.81,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电针刺激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应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和BAY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电针刺激水沟、百会穴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取R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次日处死。②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插线栓,次日处死。③再灌注6,12,24h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后分别再灌注6,12,24h处死。④再灌注6h+电针组:同前造模,在栓线插人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针刺(水沟、百会),加电刺激(疏密波,频率4Hz/16Hz,刺激强度从1V起,每10min增加1V,终强度为3V,每次持续刺激30min),缺血30min后再灌注6h处死。⑤再灌注12h+电针组:造模后立即针刺,隔8h后再针刺1次,参数同前。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处死。再灌注24h+电针组:造模后立即针刺1次,每隔8h针刺1次,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处死。切片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蓖麻凝集素标记小胶质细胞,计算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6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显色,再灌注6,12,24h组在缺血灶边缘可见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再灌注12h达高峰,分别为(35.38&;#177;1.77),(54.25&;#177;1.67),(49.29&;#177;2.21)个/200倍视野;经电针治疗后,再灌注6,12,24h+电针组均低于同时段模型组[(32.11&;#177;2.R0),(50.88&;#177;2.64),(45.45&;#177;3.95)个/200倍视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电针治疗可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Rho 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Rho 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 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血管内皮和脑组织的作用。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学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完成。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水沟(唇裂鼻尖下1mm正中处,向上斜刺1mm)、双侧内关(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mm处的尺桡骨缝间,直刺1mm)、双侧足三里(膝关节下侧,在腓骨小头下约5mm处,直刺7mm)水沟穴与右耳根部皮肤、内关与足三里接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mA,留针30min。缺血后即时治疗1次,再灌注后每12h治疗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离海马,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位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结果:4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①模型组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4.85&;#177;1.29)&;#215;1000,(3.19&;#177;1.38)&;#215;1000]拷贝,(t=2.77,P〈0.05));②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5&;#177;1.29)&;#215;1000,(4.93&;#177;2.17)&;#215;10]拷贝,(t=97.38,P〈0.01));③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4.85&;#177;1.29)&;#215;1000,(3.13&;#177;1.68)&;#215;10]拷贝。(t=11.81,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红景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及齿状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月英  齐刚  韩景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232-233,F0003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在脑缺血后发生的过氧化应激引发海马区和齿状回DNA损伤和DNA修复能力下降,其学习记忆功能也相应下调。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区域海马区及齿状回核酸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4/2004-04在武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①红景天1.2g/(kg&;#183;d)剂量组。②红景天0.48g/(kg&;#183;d)剂量组。③川芎嗪80mg/(kg&;#183;d)对照组。④模型组:按给药组相同体积每日蒸馏水灌胃。⑨假手术组:按给药组相同体积每日蒸馏水灌胃。方法: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灼烧椎动脉,不夹闭颈总动脉。模型制备后用吖啶橙染色法观察脑海马区和齿状回DNA、RNA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海马区及齿状回DNA、RNA的表达。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DNA和RNA分布均匀.荧光反射边界清晰,反应强度较强;模型组的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不清,反应强度明显减弱;红景天1.2g/(kg&;#183;d)剂量组的DNA和RNA分布均匀,荧光反射边界清晰,反应强度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及川芎嗪80mg/(kg&;#183;d)对照组表达分布基本相同。红景天0.48g/(kg&;#183;d)剂量组荧光反应强度及分布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手术组DNA和RNA荧光反射不清,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氧化应激引起DNA链断裂有关。给予红景天1.2g/(kg&;#183;d)剂量大鼠脑海马区及齿状回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清晰,表明红景天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DNA链断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区域海马区及齿状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联合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电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60大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4只)、对照组(24只)、正常组(12只),前两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电针处理,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不治疗。再灌注1d,3d后检测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微管组关蛋白-2(MAP-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缺血性周围GAP-43、MAP-2和cyclin-D1表达增高,治疗可减轻脑损害,增强GAP-43和MAP-2表达,抑制cyclin-Dl表达。结论:尼莫地坪联合电针疗法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并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凋亡基因Bcl-2、Bax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和线栓法制备糖尿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及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染色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增多,差异显著(P〈0.05),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比缺血再灌注组增加得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Bax上调幅度大。结论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细胞发生凋亡,Bcl-2、Bax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直接注入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假手术组:分离血管,不插线栓。②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在脑缺血2h后拔出栓线再灌注,再灌注即刻经颈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mL。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同前造模,再灌注即刻经颈动脉注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0.5mL。后两组动物再灌注后6,12,24,48,72h麻醉后断头处死。假手术组同时处死,每个时间点各6只。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补充后90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未见Fas阳性细胞表达,24h平均吸光度值为0.1910&;#177;0.0142;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后在海马区可见Fas阳性细胞,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皮质及海马Fas表达进一步增加,于再灌注24h时达高峰,平均吸光度值为0.3607&;#177;0.0388,以后开始逐渐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各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Fas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其再灌注24h平均吸光度值为0.3030&;#177;0.0011。结论:经颈动脉直接注入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下调缺血神经元Fas蛋白的表达,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经颈动脉直接注药,保持了脑组织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减少了药物通过静脉、腹腔内给药经体循环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