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_反应蛋白 (CRP)的改变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65例ACS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CRP含量 ,ACS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显像上的管壁横断面分布将ACS组又分为ACS1(同心性斑块 )和ACS2(偏心性斑块或血栓形成 )。结果 :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ACS2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CS1组 (P<0.05)。结论 :炎症反应在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蔡慧琳  杨芬  姚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92-594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多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探讨。方法将确诊的85例ACS患者划为ACS组,其中ACS组有AMI患者47例,UAP患者38例,同时7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患者中的血清CK-MB、C-TnI、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CS组中,AMI组的CK-MB、C-TnI、hs-CRP均较UA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的C-TnI、CK-MB及hs-CRP的含量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此三项指标对于ACS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C反应蛋白 (CR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31例 ACS患者和 1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及对照组 2 0例 IL- 6、CRP含量。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比较 ACS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组 IL - 6、CRP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和对照组 (P<0 .0 1) ,但 SAP组和对照组之间 IL - 6、CRP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ACS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有关 ,IL - 6、CRP水平的增高与 ACS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危险分层意义 ,并通过对ACS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随访 ,以减少冠脉事件。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4 5例ACS患者和 6 2例非ACS患者HS CRP含量。并对AC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2 2例 )和常规组 (2 3例 ) ,测定治疗前后 8周血清HS CRP含量。结果 :ACS组患者HS CRP浓度显著高于非ACS组 (P <0 .0 1) ,且浓度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ACS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周后HS CRP浓度下降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清HS CRP浓度与ACS病变程度有良好相关性 ,可作为一种新的危险因子应用于ACS危险分层评估。他汀类药物可阻止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8):860-86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艳  耿红  都伟  王云英 《河北医药》2012,34(23):3567-3569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并测定其BNP、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其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新发或再梗、不稳定性心绞痛再住院、继发心力衰竭及靶血管病变重建等。结果 ACS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有21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ACE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无M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100 pg/ml与hs-CRP>6 mg/L的患者比两者均小于正常值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 BNP及hs-CRP联合检测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临床价值,可预测AC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胆红素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ACS患者54例为治疗组,另选30名冠心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血脂及胆红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s-CRP、LDL-C及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Hs-CRP、LDL-C及胆红素水平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Hs-CRP,血脂及胆红素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后炎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例ACS患者冠脉造影术后(CAG)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ACS患者CAG术后即刻加用替罗非班。B组(16例)ACS患者CAG术后仅给常规治疗。ACS患者CAG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前、PCI术后第1、7天测血清hs-CRP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结果替罗非班组(A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B组)患者hs-CRP、MMP-2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和MMP-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间段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periostin、VEGF、ET-1及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eriostin表达与VEGF、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均存在高表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应用他汀类调脂药对其影响。方法:113例ACS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n=56)及非他汀治疗组(n=57),另选健康对照组(n=55),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患者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ACS患者中治疗组8周后hs-CRP明显下降,非治疗组hs-CRP无明显变化。结论:①ACS患者冠脉粥样病变处存在炎症反应。②他汀类调脂药可阻止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对其影响。方法以32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于阿托伐汀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P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CRP和IL-6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升高,他汀类药物通过下调CRP和IL-6水平来发挥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 63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34例,测定63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34例ACS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早期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和2功能失衡及其意义.方法 8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结果 AMI、UA组hsCRP和Th1水平增高;Th2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区别;hsCRP与Th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1功能亢进,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与sICAM-1和CR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sICAM-1、CRP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临床鉴别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22例。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二个亚组,即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ACS组2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5例。SCHD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ACS组与健康组相比较,P选择素、sICAM-1、CRP水平均增高(P<0.01);与SCHD组相比较,sICAM-1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RP及P选择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ACS组中AMI与UAP患者之间P选择素、CRP和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选择素水平与sICAM-1、CR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检测P选择素及CRP水平对于临床识别不稳定的冠状动脉斑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扩冠、抗凝、调脂、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30ml溶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滴注,共治疗两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hs-CRP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前后自身比较均见明显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使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从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延缓ACS的发展与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行ACS常规治疗并用阿奇霉素(38例),B组只用ACS常规治疗(38例)。设C组为健康对照组(n=37)。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及第8天抽血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分别用hs-CRP0、hs-CRP4、hs-CRP8表示)。结果A、B组hs-CRP0均明显高于C组(P=0.000,0.000)。A、B两组hs-CRP8与hs-CRP0和hs-CRP4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P=0.030,0.013;B组:P=0.044,0.006)。A和B两组间hs-CRP4、hs-CRP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0.804)。结论对ACS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不能进一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17.
超敏C-反应蛋白、MMP-3与TI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金属蛋白酶3、基(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58例ACS患者,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15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IMP-1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CS组间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MMP-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15,P=0.007),血清MMP-3水平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33,P=0.033)。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升高与ACS的发生关联,提示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d治疗组(A组)与辛伐他汀40mg/d治疗组(B组),每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10.6±2.9)mmol/Lvs(15.7±1.9)mmol/L(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AC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早期给予足量的辛伐他汀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FIB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冠心宁注射液治疗2周后,FIB及CRP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3.97±0.54)g/L比(3.25±0.66)g/L(P<0.05)及(10.77±0.65)mg/L比(9.15±0.32)mg/L(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能进一步降低FIB及CRP水平,可能减少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40mg/d和20mg/d)对血脂、血浆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每晚服用40mg辛伐他汀;对照组40例,每晚服用20mg辛伐他汀。治疗12周,观察调脂疗效及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应用40mg/d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调脂,明显抑制hs-CRP,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