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抗病疫苗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抗病疫苗研究的意义、疫苗研制的对策和依据.认为抗病疫苗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卵疫苗(抗生殖疫苗、抗胚胎发育疫苗和抗毛蚴疫苗等)和抗免疫病理疫苗.设想在血吸虫感染前通过抗病疫苗接种,诱导宿主的“调节状态”(modulationstate)抑制虫卵肉芽肿(Gr)的形成,减轻慢性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文中列举了抑制Gr形成的一些探索.日本血吸虫26和28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成虫31/32kDe抗原和虫卵14okDe抗原分子很可能是有希望的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抗卵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疫苗根据其诱导的宿主保护性免疫力,可分为抗感染疫苗和抗病疫苗;后者包括抗免疫病理反应、抗生殖免疫、抗卵胚发育以及抗毛蚴反应等方面的疫苗。长期以来抗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简要回顾了血吸虫疫苗研究的历史,着重对血吸虫病抗卵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抗卵免疫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先应用针对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中140kD靶抗原的单克隆抗体NP28-5B(lgG_1),经体内被动转移试验表明对虫卵致敏/虫卵攻击的小鼠肺肉芽肿模型中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具显著的抑制或调节作用(抑制率为53%,P<0.002),进一步提供证据表明抗体参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调节网络,也将为日本血吸虫病抗病免疫和抗病疫苗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作者对上述作用机理作了有限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病抗卵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疫苗根据其诱导的宿主保护性免疫力,可分为抗感染疫苗和抗病疫苗;后者包括抗免疫病理反应、抗生殖免疫、抗卵胚发育以及抗毛蚴反应等方面的疫苗。长期以来抗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简要回顾了血吸虫疫苗研究的历史,着重对血吸虫病抗卵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抗卵免疫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抗卵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产卵及卵胚发育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NP30主动免疫C57BL/6小鼠,连续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结果尾蚴攻击感染后第27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虫卵数下降了30.91%,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减少了38.55%。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的成熟虫卵下降了66.63%,死亡虫卵增加了60.66%。结论NP30主动免疫小鼠具有抗雌虫生殖产卵和抗卵胚发育的双重功效,为一很有希望的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14-3-3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14-3-3及14-3-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rSj14-3-3和rSj14-3-3/SjGST免疫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31.93%和34.39%;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3.24%和60.06%,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33.39%和40.48%;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5.23%和46.13%。结论信号蛋白14-3-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7.
由于虫卵在血吸虫病理学和血吸虫病传播上的重要作用,血吸虫虫卵及血吸虫雌虫产卵机制已成为药理性攻击研究和疫苗研制的重要对象。本文对近年来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成熟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和成虫冷浸抗原经皮肤多次重复注射小鼠,再感染后49天收集小鼠肝内虫卵。聚乙二醇沉淀虫卵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应用EITB分析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果:发现各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组份为67KD、54KD或40KD,其中54KD为诱导保护性免疫的各组样品共有组分。结论:推测54KD抗原分子在诱导宿主产生抗卵成熟的保护力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 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 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 DNA疫苗100 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疫小鼠;上述2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不作免疫,感染相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后7周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测定鼠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PCR?鄄ELISA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Sjc97 DNA疫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为(183.75±42.36)μm,显著小于空质粒对照组的(303.12±37.36)μm和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 (P<0.01)。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疫苗组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疫苗组亦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Sjc97 DNA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及 14 3 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用rSj14 3 3和rSj14 3 3 /SjGST免疫BALB/c小鼠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 ,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 3 1.93 %和 3 4.3 9% ;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 5 3 .2 4%和 60 .0 6% ,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 3 3 .3 9%和 40 .48% ;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 ,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 5 .2 3 %和 46.13 %。 结论 信号蛋白 14 3 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 ,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超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31/32kD抗原.免疫小鼠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结果表明,这种保护性免疫力仅有抗卵效果,无抗成虫作用.31/32kD免疫小鼠后可使小鼠粪卵减少63.8%—78.3%;雌虫子宫内虫卵降低53.2%;肝、肠中死卵量明显增加,说明31/32kD抗原可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干扰虫卵形成,加速虫卵死亡,提示它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理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2.
由于虫卵在血吸虫病理学和血吸虫病传播上的重要作用,血吸虫虫卵及血吸虫雌虫产卵机制已成为药理性攻击研究和疫苗研制的重要对象。本文对近年来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保护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高效抗血吸虫感染的双价核酸疫苗。方法以共表达和融合表达两种方式构建两种日本血吸虫双价核酸疫苗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以鸡尾酒式混合获得混合双价疫苗(pVIVO2-mcs-Sj23/SjFABP与pVIVO2-mcs-Sj23·SjFABP)。大量制备质粒,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疫苗组、双价共表达疫苗pVIVO2-mcs-Sj23/SjFABP组、双价融合表达疫苗pVIVO2-mcs-Sj23·SjFABP组、空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4周攻击感染,感染后45天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肝虫卵数和免疫保力超过50%实验组的虫卵肉芽肿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成虫数、虫卯数和虫卵肉芽肿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融合表达组和共表达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混合DNA疫苗组免疫保护力优于单一双价组;与混合DNA疫苗组比较,pVIVO2-mcs-Sj23·SjFABP组的肝脏肉芽肿面积有显著性减小(P<0.05)。结论血吸虫混合双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一双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效应。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UVC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免疫组小鼠经皮肤接种UVC后5周,每鼠攻击感染(30±2)条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7周解剖小鼠;取肝左叶制备连续石蜡切片,测定肝脏单卯肉芽肿大小;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含量,PCR—ELISA法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组织单卵肉芽肿直径为(176.25±38.67)μm,显著小于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P〈0.01),与感染对照组相比,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直径减小了42.10%。UVC疫苗组小鼠血清中HA、LN含量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效应同疫苗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及高水平的IFN-γ以及肝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用尾蚴,雌虫,雄虫和血吸虫感染兔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表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抗尾蚴,成虫,虫卵抗体检出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wk,3wk,4wk,其抗体滴度高峰分别在感染后7wk,10-12wk和10wk。以抗尾蚴抗体水平最高,抗虫卵抗体次之,抗雌,雄虫抗体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C23 DNA疫苗对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作用,以评价其作为抗病疫苗的潜能。方法 30头松江猪分为3组。A组(SjC23组)每头猪于两侧臀部肌注500μgpcDNA3.l-SjC23质粒 DNA;B组(SjC23+IL-12)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SjC23 DNA疫苗及500μgpcDNA3.1-P 35和500μg pcDNA3.1-P40质粒DNA的混和物;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注500μgpcDNA3.1质粒DNA。于第0、3、6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0天,每头猪采用背部贴片法攻击感染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45天剖杀实验猪,取肝脏,于同一部位切取1.5cm~3的肝组织。按常规法制备石腊切片。切片在NYD-1000型图象分析系统下观察,测定所有肉芽肿的面积和直径,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jC23组及SjC23+IL-12组肉芽肿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肉芽肿平均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小48.57%和44.37%,肉芽肿直径分别减小27.56%和 22.78%。结论 SjC23 DNA疫苗具有下调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作用,可望成为一种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雌虫发育调节基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虫卵是血吸虫病致病和传播的首要因素,因此,虫卵及雌虫生殖系统的发育成为对血吸虫病进行药物攻击和/或疫苗研制的潜在靶点。血吸虫发育体系的特殊性表现在雌虫的性成熟依赖于与雄虫的合抱。从分子水平上看,雌虫一些基因的表达受雄的调控,这些基因统称为发育调节基因,本就已知的几个血吸虫雌虫发育调节基因的研究与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rSj14-3-3)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应。方法将含有Sj14-3-3编码基因的E.coliBL21/pET28a涂布于LB/卡那霉素/IPTG/X-gal平板,培养、收集细菌,超声碎菌,分离、纯化,分别取5μl用SDS-PAGE法观察纯化结果,并采用BCA法测定重组蛋白的浓度。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感染对照组)于第0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l PBS及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CFA),第2、4周每鼠皮下多点加强注射50μl PBS加等体积不完全弗氏佐剂(IFA)。B组(rSj14-3-3组)免疫方法同A组,仅将PBS改为50μg(50μl)rSj14-3-3。上述两组分别于末次免疫2周后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2)条。C组(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45 d后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大小,并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结果 rSj14-3-3疫苗组小鼠虫卵肉芽肿直径为(208.5±26.3)μm,显著小于感染对照组的(267.7±28.6)μm(P0.01)。rSj14-3-3疫苗组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Sj14-3-3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TPI DNA疫苗对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作用,以评价其作为抗病疫苗的潜能。方法 30头松江猪分为3组。A组(TPI组)每头猪于两侧臀部肌注500μg pcDNA3.1-SjCTPI质粒DNA;B组(TPI IL-12组)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sjCTPI DNA疫苗及500μg pcDNA3.1-P35和500μg pcDNA3.1-P40质粒DNA的混和物;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质粒DNA。于第0、3、6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0d,每头猪采用背部贴片法攻击感染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45d剖杀实验猪,取肝脏,于同一部位切取1.5cm^3的肝组织。按常规法制备石蜡切片。切片在NYD-1000型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测定所有肉芽肿的面积和直径,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I组及TPI IL-12组肉芽肿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肉芽肿平均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1.95%和42.50%,肉芽肿直径分别减少25.14%和25.66%。结论 SjCTPI DNA疫苗具有下调血吸虫肝脏肉芽肿的作用,可望成为一种血吸虫病抗病疫苗。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Th2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作为主要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启动整个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应答和血吸虫卵导致的宿主免疫病理反应均与Th2应答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理解其免疫机制,有利于抗血吸虫疫苗和减轻血吸虫病组织损害的研究。本文以树突状细胞为中心,对血吸虫(包括虫卵)诱导Th2应答的机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