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多平面重建(MPR)法,表面阴影遮盖(SSD)法和容积渲染成像(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3种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MPR法能清晰显示全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害情况,但图像缺乏立体感;SSD法图像立体感强,但对细小骨折显示欠佳;VR法对所有骨折能清晰显示,特别是对细小骨折及无移位的骨折显示明显优于SSD法,但其对复杂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则不及SSD.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R法、SSD法和VR法显示病变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三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access Spira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78例多发肋骨骨折病人进行扫描,对比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鄄tion,MIP)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随访或手术证实确诊肋骨骨折总数为146根182处,MSCT断层平扫发现肋骨骨折138根161处。数据分别经不同的图像处理方式重建后,不同重建模式下MSCT较CT平扫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4种模式中MIP准确率最低,MPR与CPR较好(P0.05),MPR与C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MPR或CPR结合VR重建模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横轴位像、MPR及SVR成像在齿状突骨折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方法]选择18例齿状突骨折病人,行X线和四层螺旋CT检查,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SVR处理,观察骨折细节,并比较X线平片、CT轴位、MPR及SVR之异同.[结果]多层螺旋CT-3D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各种类型的枢椎齿状突骨折.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VR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二、三、四维图像在齿状突骨折诊治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明  徐荣明  郑琦  校佰平  王国平 《中国骨伤》2008,21(11):810-813
目的:探讨临床容易忽视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78例骨盆创伤病历,发现21例骨盆CR正位片显示后环正常或疑似损伤,调阅其骨盆螺旋CT发现其中17例均有骨盆后环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71岁,平均34.7岁。螺旋CT检查方法:平描层厚3mm,同时做冠状面、矢状面及骶骨曲面重建。对CR片及CT图像进行横向对照,结合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7例中CR正位片显示骨盆前环耻、坐骨支骨折或耻骨联合损伤。CT多维重建显示后环骶骨骨折Denis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例,骶髂关节分离移位1例,骶骨合并髂骨后部骨折4例。按受伤机制分析,17例漏诊患者中15例属于侧方挤压暴力导致的内旋损伤,2例属于前后挤压暴力导致的外旋损伤,按Young—Burgess分型:LCⅠ型11例、Ⅱ型4例和APCⅠ型2例;按Tlie和AO分型均为B型旋转不稳定。资料CR正位片骨盆后环骨折确诊率为89%。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骶骨曲面4个面的重建同时应用,对微细骨折检出率为100%。结论:螺旋CT4个面的重建同时应用是确诊骨盆后环骨折的“金标准”,为更精确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并发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赵瑞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51-2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输尿管癌患者11例。所有患者常规行全尿路CT平扫及增强扫描,延迟8~120分钟行多次全尿路扫描,薄层重建数据应用AW4.3软件进行MPR、CPR、MIP及VR重建及三维成像,CPR选取动脉期、MIP及VR选取延迟期效果较好。结果:CT全部检出病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管壁增厚及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可见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PR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本身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CPR通过动脉期重建对输尿管完整显示使病变整体形态范围变得更清晰。MIP、VR在延迟期能立体多方位显示输尿管充盈情况、局部梗阻形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基本上对原发输尿管癌做出正确诊断,提高小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海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0-22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在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SD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以及脱位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立体直观,显示脱位的空间位置明确,结果优于二维MPR图像;MPR在深处骨折显示上优于SSD;联合使用3种重建方法检查结果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单独一种重建方法;螺旋CT在骨折预后评价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70例,对所有纳入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4种后处理技术比较入组患者骨折准确率。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生多发性肋骨骨折45例(64.29%),单发性肋骨骨折25例(24.51%);102处肋骨骨折包括11处单根多处骨折(10.78%);不完全性肋骨骨折27例(26.47%),完全性肋骨骨折75例(73.53%);掖段骨折41例(40.20%),前段骨折36例(35.29%),后段骨折25例(24.51%);4种后处理技术准确率比较显示,CPRMPRVRMIP,且4者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64排螺旋CT4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显示,CPR和MPR可充分显示骨折形态,MIP对骨折形态显示最差,且4种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类型的诊断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CPR骨折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同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眦领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略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斑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mm,S2前孔大于5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眦领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很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骶尾部有外伤史的就诊患者,首先用DR摄骶尾椎正侧位片,发现DR显示可疑骨折或临床症状较重但DR未发现骨折时,采用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30例横断面CT发现明确骨折线15例,进一步采用MPR技术发现骨折13例,排除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充分弥补了DR及CT横断面扫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骶尾椎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准确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胸部正斜位检查和MSCT扫描,CT采集数据后进行薄层处理、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将重建结果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结果 MSCT不同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X线漏诊的肋骨骨折线和X线不能显示的肋软骨骨折。MSCT不同重建技术与临床符合率高。MSCT与X线平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SCT各重建技术之间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能提供更多直观、立体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1.25 mm薄层重建,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胆总管行MPR重建,获得胆总管走行最佳图像,然后在MPR图像的基础上行CPR重建,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胆总管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MPR、CPR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对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7例,均有骶神经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术前均行腰骶部X线片、CT检查及3.0T磁共振常规平扫与SPACE-STIR序列扫描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对7例患者术前的腰骶部磁共振常规扫描图像、SPACE-STIR序列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骶神经损伤,其中S1神经根损伤5例,S2神经根损伤2例。术前X线片、CT检查均诊断为骶骨骨折,DenisⅡ型5例,Ⅲ型2例,但不能显示有无神经根损伤。术前磁共振常规平扫不能直接显示骶神经根损伤;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显示骶神经根中断2例,骶神经根受推压移位3例,骶神经根水肿增粗5例,诊断为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1例,其中S1、S2神经根断裂各1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1例,其中S1、S2神经根断裂各1例。SPACE-STIR序列扫描诊断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结论:3.0T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可直观显示骶骨骨折引起的骶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复杂腕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X线诊断腕关节多发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采集数据后进行薄层处理、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 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将重建结果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MSCT不同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MSCT诊断不同重建技术与临床符合率均为100%。MSCT与X线平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SCT各重建技术之间P〉0.05,不具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骨折能提供更多直观、立体腕关节损伤的信息,应做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64层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范围、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14例病人行64层CT腹部增强扫描后进行表面阴影(SSD)、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平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间接最小密度投影(IminIP),以及SSD+VR、MPR/曲面平展+MIP、thin—slab+MIP/VR重建。对该技术在判断胆道梗阻平面、梗阻性质以及胆管显示能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N—CTCP图像质量优良。在细小胆管显示能力上,N-CTCP的MinIP重建逊于MRCP,但N-CTCP的SSD+VR重建效果与MRCP相当。对梗阻性质的诊断准确率N-CTCP为100%(14/14)。结论N-CTCP成像操作简单、快速。且较MRCP经济,可三维地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及其周边器官、血管情况。其图像质量、显示细小胆管能力和对梗阻的诊断价值接近MRC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对骨盆骨折且有完整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资料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9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CT检查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髂关节部分及前后分离、骶髂关节内碎骨、骶髂关节髂骨唇或骶骨唇骨折、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较X线片有明显的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三维CT检查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尿路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均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25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源像并传输至AW4.0工作站。运用reformat软件进行尿路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矢及任意斜位尿路图像,再沿尿路走行划曲线进行CPR尿路成像。经手术病理证实,评价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31例CPR尿路成像成功率100%,图像清晰,均清楚显示与输尿梗阻相关的尿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X线片漏诊,而经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R及3D图像确诊患者的资料.结果 46例隐匿性骨关节骨折经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后经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细微骨折的骨折线方向、骨碎块大小、移位程度及关节受累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 14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分别用MPR和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检测,比较两种重建检测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 MPR重建检测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VR重建检测(P0.05),而两种检测诊断特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重建检测对关节腔积液、关节面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和半月板软骨损伤的诊断符合性均显著高于MPR重建检测(P0.05)。结论 MPR重建检测可有效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而VR重建检测可有效诊断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两种技术相结合可形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华群  马维虎  赵刘军  方媛 《中国骨伤》2009,22(5):349-352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图像,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5岁.结果: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其中齿状突骨折49例(Anderson Ⅱ型35例,Ⅲ型14例);C1,2联合骨折(Jeffson骨折联合Hangman骨折合并C1,2不稳)9例;寰椎爆裂骨折合并枕颈不稳6例;枢椎椎体骨折5例.而X线片诊断准确38例(38/69),漏诊23例,6例未能作出诊断,2例误诊.术后69例CT图像均清楚显示金属内固定的准确位置,其中2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枢椎侧块(椎弓根)外侧骨皮质,3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椎后弓上侧骨皮质.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类型及术后金属内固定位置,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可作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术后评价的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