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病”和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病可以引起“心病”,也就是说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  相似文献   

2.
""心病"和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病是可以引起"心病"的,即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芬兰一项由8000例患者参加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其抑郁情绪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45%,冠心病患者中的40%,高血压患者中的20%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另一国外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5%左右,其中轻度抑郁为30%,重度抑郁为15%~30%。国内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情绪障碍调查,显示8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以上这些数据均提示心脏病是可以引起"心病"的。"  相似文献   

3.
“心病”还需用心医。大多数猝死事件的发生都和死者心脏问题有关。因此,不论你如何活蹦乱跳,如何青春向上,在日常生活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4.
王纯 《家庭医生》2008,(5):12-12
女性一到更年期,常会有胸闷、胸痛等不适,这让不少更年期女性很不安:会不会得了心脏病呢?要知道,有些人平时挺好的,可一旦发病就已是严重的心脏病,甚至猝死了!像大家熟悉的演员高秀敏,46岁就发生了猝死……  相似文献   

5.
章剑和 《大众健康》2005,(12):44-44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成长的烦恼”是如此之普遍.“孤独”、“泄气”、“紧张”是如此之严重.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心病”不除,总有一天.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7.
陈福新 《家庭医学》2007,(13):54-54
张雯自幼聪明漂亮,能歌善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却对自己的相貌越来越不满意,不是认为自己的鼻子不够挺,就是自己的嘴巴不够小巧……为此反复到医院进行整形美容。这让父母和周围的人都疑惑不解:明明是靓女缘何总认为自己丑,而热衷于美容呢?  相似文献   

8.
罗照春   《健康文摘》2007,(9):29-29
学生失眠或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减退、注意力降低,严重影响学习,如果经常发生失眠,甚至发展成为失眠症,会产生消极情绪及其他心理障碍,对健康十分不利。结果显示,大学生失眠症患者性格偏于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易怒、好焦虑、紧张、喜好掩饰。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都是显而易见的失眠症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性爱成瘾让“老虎”伍兹不能自拔。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老虎”,他们不断地从女人、性中寻求刺激和自身价值的确认。性爱成瘾,最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编辑您好:我是个中年工薪层,虽然生活衣食无忧,工作也挺稳定,但是每当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朋友开着私家车进出豪华公寓,再想想自己住的小而拥挤的家属楼,心里总有一股难言的惆怅。终于,为了不让别人看低自己,我咬咬牙按揭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本来以为这样就找回了自尊,殊不知烦心事还在后头呢,物管费、分期付款、车库钱、电梯费,从此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整日处于巨大压力下,我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上班时总觉得没有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晚上则失眠、心悸,心理医生诊断我患了焦虑症。我不知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的?请您帮我找专家解答。  相似文献   

11.
董薇 《中老年保健》2011,(10):41-41
我今年61岁了,半年多以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前我总在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儿女都成家了,退休以后要好好享享清福了!可谁知,退休后的生活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12.
门诊上经常遇到一些中青年患者,心前区痛、心慌、心脏跳动感、胸闷等症状很明显,病人非常紧张,于是看书查资料,心肌炎、冠心病、心衰……,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的症状很符合,越看越不敢看,再听说身边一些突发心脏病的朋友或同事,有的人突然没了,有的心脏放了支架,有的搭了桥,更是担心加害怕,  相似文献   

13.
方芳 《大众医学》2010,(8):57-57
吴女士的情况属于”性交疼痛”。性交疼痛是指夫妻在性生活时不但感觉不到愉快幸福.反而有不适甚至疼痛的感觉,一般女性多见。发生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治愈.不仅会影响夫妻正常性生活.而且会影响彼此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普天同庆,万家欢聚,过年是个好日子。然而,在不少人心中过年也成了一种压力,一种心病。我们该怎样防止过年成“心病”呢?  相似文献   

15.
脱发是一种心身疾病,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心理治疗。由于脱发治疗周期长,脱发患者的心理干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患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农民适应市场规律,政府部门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制度化的服务帮其“扶上马”,并“送一程”。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30岁,事情还得从高三的时候说起。有一次课间,我同桌和我说,她的一个亲戚才十几岁,因为心脏病突发,晚上一睡不醒,早上家人才发现她已经死了,我听后心里一下子就难受起来。起初只是感觉恐惧和不安,后来就时常觉得胸闷、心悸、发慌。我总觉得自己也得了心脏病,害怕有一天也会突然死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由于生活和工作上事情很多,逐渐将此事淡忘。谁知,去年年底单位破产倒闭,我也因此下了岗。长期在家待业,十几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卫生保健》2008,(3):47-47
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被称为“留守孩”。据最近出版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留守孩”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必读》2008,(9):35-35
磨牙多见于儿童,现在在成年人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关资料指出,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磨牙症。经常磨牙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对牙齿的磨损相当严重。牙齿表面的釉质被磨损,牙本质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吴志 《健康人生》2009,(6):31-31
一周前,家住福州鼓楼区的刘燕森老人因中风、一侧肢体瘫痪被送来医院急诊。老人告诉医生,当天早晨他在家中走动时,频频打哈欠,还感觉酸软无力、头晕。家人看到他脸色不好,询问他是否要去医院。由于他常年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